(2020-01-14 08:24)
标签:
历史
文化
禾山
解打鼓
学问
|
分类:
研而一得
|
禾山寺与禅林公案“解打鼓”
图文/龙林森
(永新师范84届校友)
禾山甘露寺
禾山,亦称秋山,雄踞于罗霄山脉中段,位于永新县西北边陲25公里处,因产“嘉禾”而得名。禾山有71峰,奇峰垒垒,连绵起伏,莽莽苍苍,气
(2019-04-08 18:46)
标签:
春天
井冈山
醉美
诗意
旅途
|
分类:
散文天地
|
追着去看江西坳
文/黄文忠

关于江西坳的美文美图在文人驴友的博客、微信里铺天盖地传播开后,前往井冈山市长坪乡一睹江西坳真容的愿望如草疯长。未能更早惊艳江西坳的大美,追着去品读江西坳的韵味,不亦快哉。
江西坳起起伏伏的山坡上,一根根修长的毛竹秀着纤腰,竹枝揽着竹枝,竹叶吻着竹叶。清风拂过,竹叶莎莎,那是绿色奏鸣曲。仰望竹尾,阳光从竹叶缝隙间过滤下来,万道金光射得眼睛晕眩生疼。这是都市里从
(2018-08-09 12:27)
南方的钟声
文/顾启淋
原载于《红豆》2018年第8期
大鹏文学奖散文一等奖作品
(2018-04-22 17:46)
标签:
永新
视觉
祠堂
文化
欣赏
|
分类:
转载推荐
|
永新祠堂楹联
文/龙林森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学遗产宝藏丰饶,其中一代又一代最占优势的、经久不衰而民族性特强的一种文体,就是楹联。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我国文学大家族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它体现了一种对称和谐的文学美,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群众性,是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其特点是:长短自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韵律典雅,文字优美,应用广泛。
祠堂楹联,是应用于祠堂方面的对联,它不但要符合对联的特性和书写要求,而
(2018-01-01 18:37)
标签:
古文化
祠堂
永新
祖先
|
分类:
研而一得
|
《永新祠堂·概述》(初稿)摘录(一)
文/五 木
编者按:《永新祠堂》是作者和他们自发自费的祠堂调查团队历时四年,足迹遍及全县23个乡镇才完成的写实性著作,共3卷8章,480多页(16开),40余万字,几百幅照片(图片),几十张表格,记录了唐至清代迁入永新的118个姓氏分衍在永新的主要村落简况和所建的保存至今的2045幢祠堂(含礼堂),2007年底基本完成初稿,准备于2018年付梓。现将其《概述》(初稿)的一部分摘录于后,以飨诸君,希望能得到宝贵的修改意见。
自唐至清代,始迁永新的118个姓氏族人,到现
(2016-12-31 16:39)
(2016-12-24 11:43)
标签:
永新
埠前
小屋岭
童年
记忆
|
分类:
散文天地
|
小屋岭,留在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文/龙回仁
永师79届中文班校友
小学在小屋岭就读,校名叫文雅小学。初中还在小屋岭就读,还是这所学校,但改名为埠前中学。是就埠前公社取的名,是埠前公社唯一一所中学,是初级中学。后来扩为完中,改名为永新第三中学。
初中阶段,有四件好事让我记忆终身。
第一件,是我们“四人小团伙”中一个看上去最弱小、最好欺负的同学李亮明,有一天居然掏出一根竹笛,并吹奏出一首首歌曲来了。这可真是个惊人之举。于是我们另外三人,纷纷要他教我们学吹笛子。他一下就成了我们三人的老师,我们从此对他尊
(2016-06-19 22:14)
重上东华岭
肖灿先
2004年6月19日,早上就开始下雨,一副阴冷沉重的样子,这是永新师范结束办学的日子。这一天,48
标签:
谭五昌
诗歌
新锐
评论家
文化
|
分类:
生活记录
|
谭五昌简介
谭五昌:江西永新人。1986年毕业于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之后获得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兼任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贵州大学旅游文化诗歌创作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甘肃省文学院特约评论家、海南创意文学院特约评论家。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诗歌精品》、《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21世纪诗歌排行榜》、《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在北师大课堂讲诗》、《见证莫言》、《“我们”散文诗群研究》、《国际汉语诗歌》等学术著作及诗歌类编著2
标签:
谭五昌
诗人
评论家
情感
|
分类:
散文天地
|
谭五昌:女性,作为生命的图腾
——师兄谭五昌侧记
龙小珍
我是谭五昌兄的师妹,认识他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