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闻年糕香【日记】

(2021-01-28 09:53:00)
标签:

春节临近

又闻年糕香

“揉舂”年糕

衷心祝福朋友们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分类: 日记

          昨天傍晚时分,看到微信朋友圈内一要好朋友上传一组乡下打年糕的照片,勾起我满满的回忆。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仿佛农村传统的手工年糕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口感,更带来了孩儿时代甜甜的记忆。

        以前,手工做的年糕,一般需要好几道工序,比如“浸泡米、沥水、磨粉、上笼蒸、揉粉、做糕、晾干”等等。一般情况下粳米与糯米按6:4的比例配制而成。随后,将浸透的米淘清爽,出水后稍加沥干,就用石磨慢慢的磨成米粉(石磨磨米粉,我有好几次帮父母拉磨,是件很吃力的活儿)。在打年糕前,将米粉蒸熟、出笼,由几个身强力壮的叔叔、大伯将热米粉团倒在菱桶内。之后,两个人配合着快速“揉舂”年糕米粉。在手工揉舂热米粉团时,由于米粉团是滚烫的,所以,一边在碗里浸沾一下凉水,一边用力翻弄、捶打粉团,直至成形一条带状的年糕条。再用一根粗粗的(纳鞋)棉线,格断(切割)成一块块长方形的年糕。

           那时,我们几个屁小孩,总是围着菱桶和灶台打转转。目的只是一个,当一笼又一笼年糕完成后,奖尝到一块格剩(切割)下来的又糯又香的年糕“头”。这时,叔叔、大伯们,早就看透了我们急切的心事,将就着丢过几个热气腾腾的年糕“头”:去、去、去!吃了好回去睡觉了!然后,我们“狠吞虎咽”,心满意足又恋恋不舍的离去。

          现在,家庭“揉舂”年糕的场景很难看得到了。那时,正月里,走访亲戚家,到了下午,年糕点心桌上是必备品: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糖炒籽麻年糕、桂花年糕、青菜肉丝汤年糕)等等。真的,如今很难吃得到那种又糯又香的年糕的味道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捶打年糕,基本上都被机器化所替代。下面上传一组图片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与朋友们分享,但愿朋友你也喜欢,衷心感谢!(图片选自微信朋友圈,部分图片截于网络,诚谢原作者。)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又闻年糕香【日记】

          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粳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春节期间,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备注:谢谢亲朋好友的支持与鼓励:现在,只能到荻港渔庄(有的卖)其他妙西、长兴泗安等地还有的人家在做手工年糕(但是,一般都是自家吃的)。谢谢分享!

     衷心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