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台“老市潮:镌刻岁月的烟火长卷——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2025-04-01 01:45:15)
标签:

老市场

大井馒头

剃头

拔牙

杂耍买大针

分类: 纪实邢台
邢台“老市场”:镌刻岁月的烟火长卷

——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在邢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记忆深处,老市场宛如一部镌刻岁月的传奇史书,静静隐匿于时光长河之中。起初,它不过是一条狭窄且蜿蜒的小巷,犹如一条隐秘的纽带,默默连接着热闹的市井与烟火弥漫的“肉食街”。

不知从何时起,何人在此建起了二层小楼,并围成了一座中间带有空地的院子。顺德府自古便有“太行枣仁”的美誉,作为中医名贵产品,枣仁经由古驿道,由“走西口”的人们带往山陕、甘肃、宁夏,乃至西域;或是借助“京杭大运河”,运往京、辽、黑、哈,南至两广、两湖、上海、苏州等地。这里的每一块条石、每一处墙角,都似在悄声低语,诉说着往昔的神秘故事 。邢台“老市潮:镌刻岁月的烟火长卷——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顺德府的老人们常念叨:“顺德府好南关,最能养穷人!”这话质朴无华,却饱含生活的智慧与温情。过去,大批来自大明、鸡泽、曲周、魏县、广平、河南等地的回民为求生机,汇聚于此。城内则是另一番景象,高门大户鳞次栉比,朱漆大门庄重威严,门前车水马龙,仆从丫鬟往来穿梭,周到伺候。主人外出串亲戚时,上马石摆放整齐,家丁护院前呼后拥,沿途皆是自家产业,尽显富足与闲适,难怪顺德府“南北长街”沿途尽是废弃的上马石。

与城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充满活力的“南关”。踏入南关,仿佛一头扎进热气腾腾的生活浪潮,瞬间被浓厚的烟火气包围。街道两旁,买卖铺户密密麻麻,商号招牌琳琅满目,夜幕降临时,洋油灯散发着柔和光芒,让人不禁联想起“洋鬼子送汽灯——油等着!”的歌谣。

远行的“驼队”“马帮”浩浩荡荡,牲口脖子上的铜铃声清脆悦耳,在“驴夫营”“卫衙街”“东街”“羊市道”“羊市街”等街巷间穿梭,扬起一路尘土,也踏出一路希望。邢台“老市潮:镌刻岁月的烟火长卷——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老市场”堪称三教九流汇聚的大舞台。打把式卖艺的艺人赤膊上阵,拳脚虎虎生风,赢得阵阵喝彩;衣衫褴褛的山东乞丐“打着血脸子”行乞,眼神中透着倔强;安徽耍猴人带着猴子默契互动,引得围观者笑声连连;山东、天津卫的壮汉叫卖大力丸,扯着嗓子吹嘘药效神奇;耍武艺的人扛着大刀,刀光闪烁;杂耍艺人带来惊险刺激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此外,剃头师傅手起刀落,干净利落;江南采耳匠人工具精巧,手法细腻;山东、河南、安徽的说书人讲评书时口若悬河,将历史传奇演绎得栩栩如生;两湖的戏曲艺人粉墨登场,唱腔婉转,余音绕梁;工人浴池里,小二热情招呼,搓澡工卖力搓洗,为人们洗去一身疲惫;拔牙摊前牙齿堆积如山,“王会”家门前的老榆树依然挺立。然而,医药局的于克局长经营的药房,以及“田麻痒”药房,在2012年的一场暴雪袭击下,不幸坍塌。

在老市场,稀奇事儿层出不穷。就拿卖针的摊主来说,堪称民间艺术家。摊主一边哼唱着自编的小曲,手指如蝴蝶般灵活舞动,钢针在其手中上下翻飞。只见他看似给顾客添加了十根针,还高声唱道:“我给你添个大针,头号针能纳千层底,二号针能缝万件衣。三号四号老常用,针线活儿不可离。五号钢针虽然小,大家小户离不了。包一包,又一包,三娘教子老薛保。姑娘太太绣楼坐,半夜里来想起我。”幽默风趣的唱词,让人忍俊不禁。可顾客回家打开纸包一看,依然只有十根针。明明亲眼看着摊主添加了针,怎么还是十根?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邢台“老市潮:镌刻岁月的烟火长卷——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顺德府的好南关,宛如老北京的天桥,是生活的万花筒,映射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散发着醇厚的烟火气息,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梦想,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打井馒头”“六必居”的炒菜、“鸿宾楼”的烧肉条,还有“拉洋片”前,孩子们挤作一团,一边吸着鼻涕,一边叽叽喳喳。岁月悠悠,老市场静静伫立,等待后人去探寻、品味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邢台街巷文化是一项漫长而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讲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