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地点:邢台
宣雾山碑刻识考!
——五方元音【邢文化】
宣雾山隆尧县之山也,原唐山县境内,是赵郡唐山,与京东唐山是两回事,1928年由于升级京东唐山故改赵郡唐山为隆平、尧山也,与“京东唐山”两回事!这是人们要牢记的历史,是不能混淆的
图片
宣務山,也寫作宣霧山、巏嵍山或山,在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北約6公里處。山爲東北—西南走向,長近4公里,闊不足2公里,海拔200米左右。山體在今山口鎮處中断,東麓高峻,稱宣務山,西麓低緩,稱堯山,也可通稱宣務山或堯山。宣務山西距太行山脈約15公里,周邊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泜河流經山南。
图片
歷史研究最爲看重的造像銘文以清代金石學之發達,宣務山造像題記要晚到十九世紀最末期始爲學人所知。由于人们对“宣雾山”的认知较少,故此成为近代“石窟文化”的一个遗憾!
图片
光緒十八年(1892),葉昌熾從帖估處“得唐縣(按當作唐山)龍聖寺造像,上溯貞觀,下訖貞元,共二百五十通”。光緒二十二年,繆荃孫以三日之功“錄宣霧山造像目”,即《藝風堂金石文字目》卷三之“宣霧山造經像題記二百十三段”,爲宣務山造像全目的最早著錄,即羅振玉所言“直隸唐山多唐初造像,以前金石家所未見,十餘年前始見拓本,繆氏《目錄》著之錄”。羅氏亦藏有二百餘種,“以校繆《目》,互有不同,殆拓本彼此均未全也”,其《再續寰宇訪碑錄》中計有宣務山唐代題記147條、後唐2條。此外,《金石彙目分編》卷三吳重熹《補遺》、楊守敬《三續寰宇訪碑錄》、魯迅《唐造像目錄》等亦著錄宣務山題記。但考其名目,似非實見拓本,而是轉錄以上諸家著錄而成。
图片
關於宣務山造像最完備的著錄是陸繼煇。其《八瓊室金石補正續編》稿本藏上海圖書館,1996年始印行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金石類》。其書卷十五至十六“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一種”及卷四十“宣霧山造石堂羅漢記十一段”,不僅是諸家著錄最全最精者,更可貴的是每種都有相當嚴謹的錄文。唯因該書爲稿本,前後頗有參差重複,其目錄共列229條,正文有而目錄闕者1條,實際著錄宣務山唐代題記230條。而不知是底本抑或影印問題,現所見影印本中有不少條目存在拼接錯誤,導致至少有9條錄文闕如或不全,實存227條錄文。
图片
目前國內所藏宣務山題記拓片,繆荃孫舊藏多歸北京大學圖書館。孫貫文編著《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草目》著錄宣務山唐代題記有紀年者116種,目前北大圖書館線上目錄可檢索得112種,兩者重合不多。此外,陸繼煇八瓊室舊藏今歸濟南聚雅齋徐國衛先生,原有簽題:“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起貞觀五年。別有後唐十種另包。”覈檢共得唐代題記235種,後唐造像記11種,共計246種,當爲陸繼煇《補正續編》所據拓本之全份。
图片
按论述者称: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起貞觀五年。別有後唐十種另包!这也可以说是“权威数据”,当然邢台早期金石、版本收藏家常子敬先生曾经有部分题记拓片,近年来散失。令传金石家:殷先生在文革期间,写完“大字报”后,便踹窝窝头两个、携窗户纸一小包、墨汁数瓶骑自行车至“宣武山”拓制拓片,90年代时来邢特意说过:我做过宣雾山拓片!给二夫人带去日本···其拓片流失,邢台藏书家常子敬先生的藏品,于2016年时散失!2019年隆尧金石家、历史学家李兰柯先生病故,生前收藏的“宣雾山拓片”被散失,或许这是邢台之耻辱,几乎没有一幅“宣雾山”拓片留存邢台!故此也成为山东、上海、安徽研究之依据
图片
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宣雾山”的依据,或者照片、数据等理论知识,导致“宣雾山”拓片大量流失,就如现代金石、历史家李兰柯先生留下的遗物,有人拿着出手,都被无以论证、没有根据而推辞。
图片
当然我们这些60后的人对“宣雾山”的了解还是太少,仅仅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中国四大石窟!”比洛阳“龙门石窟”不小,这些虚无的资料都无疑动摇人们购买、收藏的需要,令邢台的“宣雾山石窟”资料遗失殆尽,成为邢台人的耻辱!不是吗?200多唐代题记无一条被邢台人收藏!现在唐代碑刻、摩崖石刻一共有多少呢?
有人曾经有过登记,据201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全国共唐代碑刻、经幢222块、幢!而“宣雾山”据资料显示: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可见近年来被损害、灭失的唐代碑刻之严重!
图片
当然据当地村民称:“宣雾山”从1974年开始由大队支书xxx下令对“宣雾山”开始发起“烧石灰”、“凿石碑”、“砌桥梁”发起“副业”,,以改变当地人的“贫穷”,当地政府也以“脱贫”、“摘帽”为由,加速开发“宣雾山”石子经济。直至,河北省委书记胡春华下令禁止,“宣雾山”已经荡然无存、使“宣雾山”成为当地文物遗迹,不可触及的文物!有人曾经将刻有“宣雾山”的碑刻私藏,也被称为“雷区”——不可触及!我曾经有幸接触,却被人痛骂,实在是无以为继,
图片
幸有依然保持较好的“光业寺”、《华龙寺》等碑刻存世,或许这就是记载“宣雾山”唐尧、赵郡李氏的历史,也是更改了《二十四史》的新篇章,《光业寺》碑刻的存世,也论证了“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的相互关系,并且证明了唐代史官的造假,根本没有依照“宁可阉割
不改一字!”的传说是虚拟的,也是史官为政府服务的历史依据····
图片
宣雾山碑刻识考!<br><br>——五方元音【邢文化】
宣雾山碑刻识考!
——五方元音【邢文化】
宣雾山隆尧县之山也,原唐山县境内,是赵郡唐山,与京东唐山是两回事,1928年由于升级京东唐山故改赵郡唐山为隆平、尧山也,与“京东唐山”两回事!这是人们要牢记的历史,是不能混淆的
图片
宣務山,也寫作宣霧山、巏嵍山或山,在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北約6公里處。山爲東北—西南走向,長近4公里,闊不足2公里,海拔200米左右。山體在今山口鎮處中断,東麓高峻,稱宣務山,西麓低緩,稱堯山,也可通稱宣務山或堯山。宣務山西距太行山脈約15公里,周邊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泜河流經山南。
图片
歷史研究最爲看重的造像銘文以清代金石學之發達,宣務山造像題記要晚到十九世紀最末期始爲學人所知。由于人们对“宣雾山”的认知较少,故此成为近代“石窟文化”的一个遗憾!
图片
光緒十八年(1892),葉昌熾從帖估處“得唐縣(按當作唐山)龍聖寺造像,上溯貞觀,下訖貞元,共二百五十通”。光緒二十二年,繆荃孫以三日之功“錄宣霧山造像目”,即《藝風堂金石文字目》卷三之“宣霧山造經像題記二百十三段”,爲宣務山造像全目的最早著錄,即羅振玉所言“直隸唐山多唐初造像,以前金石家所未見,十餘年前始見拓本,繆氏《目錄》著之錄”。羅氏亦藏有二百餘種,“以校繆《目》,互有不同,殆拓本彼此均未全也”,其《再續寰宇訪碑錄》中計有宣務山唐代題記147條、後唐2條。此外,《金石彙目分編》卷三吳重熹《補遺》、楊守敬《三續寰宇訪碑錄》、魯迅《唐造像目錄》等亦著錄宣務山題記。但考其名目,似非實見拓本,而是轉錄以上諸家著錄而成。
图片
關於宣務山造像最完備的著錄是陸繼煇。其《八瓊室金石補正續編》稿本藏上海圖書館,1996年始印行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金石類》。其書卷十五至十六“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一種”及卷四十“宣霧山造石堂羅漢記十一段”,不僅是諸家著錄最全最精者,更可貴的是每種都有相當嚴謹的錄文。唯因該書爲稿本,前後頗有參差重複,其目錄共列229條,正文有而目錄闕者1條,實際著錄宣務山唐代題記230條。而不知是底本抑或影印問題,現所見影印本中有不少條目存在拼接錯誤,導致至少有9條錄文闕如或不全,實存227條錄文。
图片
目前國內所藏宣務山題記拓片,繆荃孫舊藏多歸北京大學圖書館。孫貫文編著《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草目》著錄宣務山唐代題記有紀年者116種,目前北大圖書館線上目錄可檢索得112種,兩者重合不多。此外,陸繼煇八瓊室舊藏今歸濟南聚雅齋徐國衛先生,原有簽題:“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起貞觀五年。別有後唐十種另包。”覈檢共得唐代題記235種,後唐造像記11種,共計246種,當爲陸繼煇《補正續編》所據拓本之全份。
图片
按论述者称: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起貞觀五年。別有後唐十種另包!这也可以说是“权威数据”,当然邢台早期金石、版本收藏家常子敬先生曾经有部分题记拓片,近年来散失。令传金石家:殷先生在文革期间,写完“大字报”后,便踹窝窝头两个、携窗户纸一小包、墨汁数瓶骑自行车至“宣武山”拓制拓片,90年代时来邢特意说过:我做过宣雾山拓片!给二夫人带去日本···其拓片流失,邢台藏书家常子敬先生的藏品,于2016年时散失!2019年隆尧金石家、历史学家李兰柯先生病故,生前收藏的“宣雾山拓片”被散失,或许这是邢台之耻辱,几乎没有一幅“宣雾山”拓片留存邢台!故此也成为山东、上海、安徽研究之依据
图片
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宣雾山”的依据,或者照片、数据等理论知识,导致“宣雾山”拓片大量流失,就如现代金石、历史家李兰柯先生留下的遗物,有人拿着出手,都被无以论证、没有根据而推辞。
图片
当然我们这些60后的人对“宣雾山”的了解还是太少,仅仅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中国四大石窟!”比洛阳“龙门石窟”不小,这些虚无的资料都无疑动摇人们购买、收藏的需要,令邢台的“宣雾山石窟”资料遗失殆尽,成为邢台人的耻辱!不是吗?200多唐代题记无一条被邢台人收藏!现在唐代碑刻、摩崖石刻一共有多少呢? 有人曾经有过登记,据201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全国共唐代碑刻、经幢222块、幢!而“宣雾山”据资料显示:宣霧山經刻及造像記二百卅二種,可见近年来被损害、灭失的唐代碑刻之严重!
图片
当然据当地村民称:“宣雾山”从1974年开始由大队支书xxx下令对“宣雾山”开始发起“烧石灰”、“凿石碑”、“砌桥梁”发起“副业”,,以改变当地人的“贫穷”,当地政府也以“脱贫”、“摘帽”为由,加速开发“宣雾山”石子经济。直至,河北省委书记胡春华下令禁止,“宣雾山”已经荡然无存、使“宣雾山”成为当地文物遗迹,不可触及的文物!有人曾经将刻有“宣雾山”的碑刻私藏,也被称为“雷区”——不可触及!我曾经有幸接触,却被人痛骂,实在是无以为继,
图片
幸有依然保持较好的“光业寺”、《华龙寺》等碑刻存世,或许这就是记载“宣雾山”唐尧、赵郡李氏的历史,也是更改了《二十四史》的新篇章,《光业寺》碑刻的存世,也论证了“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的相互关系,并且证明了唐代史官的造假,根本没有依照“宁可阉割 不改一字!”的传说是虚拟的,也是史官为政府服务的历史依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