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之二)

(2008-07-11 20:55:34)
标签:

金刚山

朝鲜警察

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情感

杂谈

中美关系

朝韩关系

分类: 军事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

     ——十八年前的回忆 (之二)

 

 

离开了上甘岭,我们驱车直奔著名的板门店。说它著名是因为当年曾在这里决定了那场席卷朝鲜大地战争的终结。而正因为战争的终结,才使前后多达近百万的志愿军回国。40年前拍摄的资料影片上看,当时谈判的地方还是临时搭建的帐篷,而今天由于此地巨大的名气和要在对方眼中显示自己的实力,双方都在这里大兴土木盖起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北边盖起了高大的“统一阁”,南边不仅建起了高楼,还特地在“统一阁”的正对面建起了一个有浓厚东方特色的凉亭,名称“望乡台”。我们到时,可见对面望乡台上有很多游客打扮的人士正用望远镜朝这边观看,很可能是南边民众的参观旅游团。朝方陪同人员在路上已向我们介绍,现在双方都把这里做为一个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

相比之下,真正用于双方会晤场所的建筑就有些寒酸了。看似好像我们国内一些临时场所使用的活动板房,南北各有一个门,会晤时双方代表各走各门。在板房与板房之间的过道中央有一条宽高都为10厘米左右的水泥棱。这条还没有马路牙子高、看着一点都不起眼的水泥棱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就是分隔了朝鲜整半个世纪的临时军事分界线的标志。在这里双方人员均不得跨过此线一步,如跨过就是严重的越界事件。不仅立即会招来对方的激烈抗议,甚至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朝方人员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们成为导火索。其实这种担心并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当允许北方观光者参观会晤厅时,朝方警卫人员早已三人一组站在了房与房之间的通道上。一名朝南,两名朝北,可能是预防突发情况吧。当我们进入会晤厅时,发现一名朝方警卫已站在了室内南门的入口处,并把门关得死死的,大概是为了防止游客从此门窜入南方的地盘。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之二)

    非常幸运,我们到时双方正在里面进行会晤。

 

在我们到朝鲜前不久,这里刚发生过一件事。南边一名叫林惠卿的女学生,不顾南边政府的严令跑到了北边参观。她所到之处受到了国宾级的礼遇,到处是向她欢呼和献花的人潮,她的这一举动是对自停战以来南方禁止己方公民去北方禁令的公开挑战。因此当她从板门店在众多的摄影机和闪光灯前跨过那道水泥线返回南边时,立即被等候在那里的美、韩军警拘捕,后来被判了刑,这是当时世界上很轰动的一条新闻。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之二)

北朝鲜警察在我们身后死把着通向南方的小门。

   

    会晤厅中的摆设很简单,中间的桌子即为会晤桌,据说会晤时双方各坐南北两边。桌上的话筒电线在这里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代表南北两方的分界线,与室外的水泥分界线对齐。据说桌上摆放的双方的国旗也有一段故事。当年板门店谈判时,双方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不断地增加摆放国旗的高度,结果旗座越来越高,在桌上摆放已大不协调。后来双方都意识到这样竞争下去毫无意义,于是双方在谈判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项规定了摆放国旗的高度,这一高度一直持续至今。

当我们走出会晤厅时,看到身后的朝鲜警卫也随后撤离。紧接着美国和韩国士兵迅速站在了通道上,北面进入会晤厅的门也随即从里面被关闭。这时,对面一队韩国旅行团模样的人群正向会晤厅的南门走来。

朝鲜的现状造成的紧张局面由来已久,甚至已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几年前各媒体先后报道北朝鲜允许南方的旅游团踏上旅游圣地金刚山,一般的中国人可能感觉不到这条新闻中的含义,但是我感觉到了,因为18年前我在那里曾当过“俘虏”。

当我们的采访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朝方陪同人员为我们安排了一次金刚山之游。金刚山有点类似我们国内的黄山,是著名的旅游圣地,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的游人。头天抵达时,下榻半山中的宾馆。由于天色将晚,大家只是草草看了一眼,便休息准备第二天再饱眼福。第二天一早,我早早起床走出楼门才发现所住宾馆的院子特别的大,就像个公园。因为本人是个摄影“发烧友”,此次来朝鲜背了一包照相器材,只想搂草打兔子,在拍节目之余顺便捞几张好照片。在清晨山间新鲜的空气中,我信步走去。一路上未见一人,我随走随拍了几张。当我走到一个小桥边,发现古香古色的小桥和流水,背后的金刚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是一道很有味道的景色,便打开了相机。为了把景物拍得更近一点,我换上了一个70-210的变焦镜头,不料就在我兴致勃勃按下快门的时候,猛听背后有人用朝语大喝一声,事后回想起来大概是“干什么”或者是“不许动”之类的命令语。我回头一看,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个腰系“家伙”的警察就站在我身后。他指着我的摄影包和照像机一脸严肃地说着什么,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那一刻我真深深体会到“语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我赶快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他我在拍风景照片,但见他还是一脸茫然。最后他终于拿过我的摄影包和照像机,对我下了命令。我看出来,他是要我跟他走,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也只好服从命令。

我被他押解着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幢大房子里,感觉好像是我们国内的公安局派出所之类。一个警官模样的人听了那名警察的汇报后提着我的包和照像机进了里间,我想大概是检查去了。直到这时我还想不通,到底犯了什么错?一没揪花,二没掰树,什么都没碰没干的我,为什么会被带到这种地方?

一会儿警官出来,手上提着我的器材。我一直担心他把我相机里的胶卷揪出来看就糟了,那我们此次采访的许多场景就白瞎了。但看来好像他们还没有这样做。他坐下来问了我一些话,我还是一句也听不懂。我也极力比划说,我住在宾馆楼里,我可以去叫翻译来。但同前面一样,我们俩所讲的话都只有自己明白。

最后,那位警官下定决心打了一个电话后,指着刚才那位警察让我再跟他走。无奈的我只好又跟他来到一幢宾馆楼的大厅。警察让我坐在那里,他又提着我的“家伙”去了里面。几分钟后,两个着便装的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押解”我的警察走了,好像是把我移交给了这两个人。这两个人态度很友善,但我们还是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说来说去,好像他们也束手无策。但我比划说我是中国人,要带相机走时,他们立即表示反对,看来是我的家伙引起什么怀疑了。要相机不行,只有人先脱身去搬救兵。情急之下我指着自己的手表,又指着自己的肚子,做出吃饭的样子,并指着门外,这下那两个人懂了,并点了头。这下我如临大赦,茫茫如漏网之鱼,急忙寻回自己住的宾馆楼。还未进房间,即碰上我们此行的领队老杨,他劈头问道:你跑到哪儿去了?大家都在找你。我说别的先不说了,先找朝方的陪同人员。接着我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然后我们随朝方人员一起去了刚才被扣的地方。在仔细问了我到底拍了什么东西之后,朝方陪同人员让我们在前厅等候,自己则去了里面。很快刚才还一脸严肃的那两个“便衣”又出来了,只不过这回是一脸灿烂的笑容。朝方人员向我们翻译,他们说刚才是一场误会,他们不知道我是中国电视代表团的成员,只是刚才警察报告说,我在用望远镜拍摄军事设施。这下我才明白,原来我刚才拍摄时,远处做为背景的若隐若现的金刚山主峰是这次事件的根源。事情说明了,双方自然握手相别,“家伙”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早饭后大家很快就开始了爬金刚山的活动。只是头一次经历此事的我,心中一直隐隐有一种感觉,只要在朝鲜的大地上,一天不解决造成紧张气氛的根源,那任何地方都可能有警惕的眼睛。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之二)

    这是位于朝鲜平壤市的中朝友谊塔

 

当我们乘坐的返程飞机从平壤机场上腾空而起的时候,我对机翼下那三千里秀丽江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是我们此行在朝鲜度过的二十个日夜,也不仅仅是父辈当年雄赳赳跨过鸭绿江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回忆,还有更多的有关人,有关那条横断朝鲜的军事分界线,有关已相隔半个多世纪的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感。

 

不过,当时我还没有想到,5年后,因为拍摄大型纪录片《孙子兵法》我到了韩国,而且又到了那条横贯朝鲜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只不过这次我是从南向北看,心里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金刚山,我曾经成为北朝鲜警察的“俘虏”(之二)

 

几年前,已经南北冷战多年的朝鲜曾爆发出一条轰动的新闻:南北方政府达成协议,双方举行了50年来的第一次最高级首脑会谈,而且韩国当任总统金大中从板门店进入了北朝鲜。看来,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朝鲜南北之争的最终解决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

不知此次金刚山游客事件会对朝鲜南北方步履艰难的统一进程带来什么后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