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阳明余姚的雨杨梅王阳明诗句洋山村雨打芭蕉文化 |
分类: 生活随笔 |
独居余姚陋室,自嘲可铭远志。
端阳节,三日假,恰遇余姚的夏雨绵绵不绝,从早一直下到晚。忽急互慢,落地有声,江南的水气氤氲开来,把整个余姚洋山装扮的如梦如幻。那雨,犹如翠芽之于暮春,仿佛碧波之于盛夏,好比枫叶之于金秋,更兼白雪之于严冬。很容易就想起柳宗元的一句诗来: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据说,今年这雨一直延续到梅雨时节,绵绵起来,无尽无边。
傍晚的时候,雨自然没有停的意思,站到阳台上远眺,极目之处是濛濛的远山和山上的灯光。就这样静静地望着,远离都市的喧嚣,隔绝外世的纷扰,洋山村融入到一片静谧之中。于是,难得的静悠然而生,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宁静可致远,所以思绪就可以延伸的很远。
风卷着雨,可以轻轻落到脸上,惬意的很。天上的浮云舒卷,地下的梧桐带雨。那意境很如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不同的是,我并不惆怅,而是很享受这份难得的素净与清静。
回房间,掩帘,深思,还是想起了王阳明。王阳明有一首《书庭蕉》云: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估计当年的王阳明也是被这余姚的雨所迷,宁愿不见月色,只得半床阴。
更有古人说: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千秋之计种德。王阳明檐前那株芭蕉,数日可绿荫满树,而德操可要日积月累,每日不可懈怠,甚至于做到慎独。 比如,这独处一室,如何铭志和立志?我觉得未若先涤净心灵,让安静充斥内心吧!
王阳明老先生喜雨,曾经在雨夜里到龙泉山坐了一夜,听了一夜的雨,作了《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雨声。
幽人冒雨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臆想而已,其实,王阳明并不是在雨夜里做这首诗句的。我其实刻意篡改了他的前两首诗句,原句为:“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可见是在月夜,而不是在雨夜。呵呵,我相信王阳明老先生是喜欢雨的,有《时雨记》为证,里面有诗云:“山田久旱俄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莫谓可塘终拟险,地形原不胜人和”。这种雨是久旱逢甘霖的雨,和今天的雨有些相似,江浙一带今年已是久旱,这雨可谓及时雨。
已是深夜,雨夜里,安静,静谧,恬静,寂静,寂寥,但绝不寂寞和惆怅。突然,蛙声袭来,可谓蛙鸣夜更幽。我想,雨停的时候,该是杨梅飘香的时候了吧?
于是,我干脆再改王阳明的诗句: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雨声。
绿荫染桐花满畦,杨梅带雨蛙竞鸣。
我臆改贤人的诗句,实在是没有找到他老人家的更优美的关于雨的诗句无奈之举,他老人家或许会原谅我的雕虫小技吧。
已是深夜了,享受雨打窗的惬意,拥被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