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南开大学师弟师妹的一封信(上)
(2011-04-17 22:42:55)
标签:
南开大学博士学习学习哲理大学学习学习忠告教育 |
分类: 生活随笔 |
应邀到博士学习的母校南开大学做一次演讲,还是被南开大学的学生们的热情所感动。回来之后,有数十个师弟师妹们加我QQ好友,一开机,他们的诚恳求教的留言让我再次感动之余一一回复。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觉得我到了10个高校演讲,但是比较来看,南开的学生的那种发自肺腑的谦虚和求教热情还是比较低的。我和同寝室的博士同学求教,他们说,可能是优越感太强了吧。我说,也不尽然,因为演讲的现场有师妹在互动的环节说是恰恰相反,是危机感太强了。无论如何,今天,我想说说我对南开学弟学妹的一些浅陋的薄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薄见分为上下两部分,今天分享第一部分:上。
1、
进入了名校未必你就是优秀的学生。学校只是给你提供了让你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优越平台,但如果使用不好,你仍然是一名平庸的学生。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有这样的感叹: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还不如一些普通的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眼高手低,对问题总是抱怨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到头来机会就在抱怨中悄悄地溜走。
再比如,名校的论坛和演讲比较多,但是有多少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认真地去听呢,相反,倒是一般学校这样的机会不多,但他们能够认真地去听,还挖掘后期的资源,和演讲人保持联系。资源多了,反而不珍惜,这就是自古英才出贫寒的原因。
资源不是送上门来的,而是求来的。
谦卑若愚,求学若渴,是乔布斯的座右铭,也应该让我们深思。
还有:大树之下无美草,高山之巅无美木。把高校当成是乘凉的大树,最后你也只能是长不大的小草。
2、
名校里的一些学生总是习惯于刻意和别人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传统的他们看不上,潮流的他们还要继续超越。创新固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相反还要提倡,但是刻意的与众不同就不是优秀的表现了,而是矫情。例如:很多学生愿意一味地抛弃而不是发扬,扬弃要平衡,而不是一味的摈弃。
在大学学习的这个阶段,不要总是指指点点,而是观察,思考,笃行,最后还要验证和修正,再笃行。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南开大学的很多学子梦想是出国,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是,出国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未必适合你。从国际的经济形势来看,全世界的经济都在看中国,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注目,机会俯首皆是。与其到国外给外国人打工,也不愿意在国内当老板吗?
而且,即使出国,中国传统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在世界也是通行的。例如:要谦虚,例如要诚信,再如,要创新等等。
可怕的是,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大的思想正在滋生,无论你承认与否。还有:如果是为了躲避你看不惯的现实而出国,那么就更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国外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诱人。等你发现了真实情况而回来的时候,你的机会成本付出的也太大了。
4、
中国的现状是一个人所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记住那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你走到山前的时候,山其实也就过来了。
而当你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你发现:你巧妙地改变了环境。
改变一种心态,就改变了一种思维;改变了思维,你就改变了行为;改变了行为,你就改变了性格;改变了性格,你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不改变,就被摈弃。适者生存的本质是变者生存。
5、
没有失败的学校,只有失败的学生。你毕不了业,学校不会为你买单,你只有自己买单。
有的学生会抱怨说,学校的这不合理,那不合理,但是你所谓的不合理却能让大多数的学生优秀而卓越,你在抱怨中丧失的却只有机会。
抱怨是需要时间的,你抱怨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而且抱怨会聚堆,人以群分,抱怨的人会成为暂时的好朋友,大家一起抱怨很来劲,很有心理安慰,但是你们封闭起来的抱怨堡垒往往是你们学业的巨大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