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2010-06-21 09:47:05)
标签:

转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游完了杜湖,驱车赶往隔壁余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并不是太远,只是需要翻过一座高耸的山岭。好在盘山公路修得完善,不多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山南,首先到了余姚三七市。三七市在当地名声很大,因为盛产年糕,可能选用的稻米比较出色,做出来的年糕堪称一绝。小时候就经常可以吃到三七市运来的年糕,年糕上会有它们特有的印记。而河姆渡遗址在三七市的边上的河姆渡镇上,70年代被人发现的时候轰动中外,原来在那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祖先们早就开始种植稻米,历史久远,同样也证明了除了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遗址依山傍水,四明山矗立,姚江缠绕,风景秀丽。和表妹及妹夫在博物馆,发觉现场等地谈古论今,不亦乐乎。我在想如果六七千年前的土著人穿越时空到达现代会有怎么样的惊叹,而我们如果重返那个以捕猎,种植为主也没有现在文明污染的远古时期又该如何生活?虽然河姆渡文化遗址一直听闻,虽然也在家乡,但先前一直未曾探往观摩,这次有大好的机会,让我终于领略一番,增长见识。

   

      其实这次回家乡收获还是颇多的,仿佛摒弃了现实到达另一种人生。安逸与远古,舒适与平静。但回到上海又不得不面对琐碎又无奈的生活。世博会马上召开,场馆来不及建设,上海这个城市忙得团团转,不知道所谓的面子工程能不能拿下?本以为上海会像北京奥运那样疯狂种树,先把绿化搞好,也是我期盼的,但除了钢精水泥的马不停蹄的建设和堆积,什么也没有,依旧是拥堵的交通,浑浊的空气,依旧窘迫的经济负担及来之不及的节奏。先不说了,这是政府的事情,我还是祝福到那时候可以力挽狂澜,毕竟中国人擅长创造奇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河姆渡文化遗址简介:遗址属于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4个文化层,上下交错相叠。其中第四层距今约6000—7000年,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迄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遗址中发现的稻谷有籼稻和粳稻两种,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有粳无籼”的空白。


    遗址中发现大批木构子栏式建筑的遗迹和构件,已经采用榫卯联接技术。此木结构建筑遗址,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址中有50多种动物遗骸,其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和野生的鹿、獐、熊,以及这一地区已绝迹的象、犀牛等,此对探讨古代气候演变规律和原始畜牧业起源过程,有很大价值。这里还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木器,以及石、玉、骨制的艺术品、陶制的玩具等。陶器比较原始,器表刻有花纹,主要器形有釜、罐、盆、盘、钵等;骨、木器较进步。有的骨器雕刻精美。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已有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1973年和1977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7000多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河姆渡文化遗址博物馆门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岩层里发掘的碳化的稻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新石器时代的土著人用的劳动工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收集的动植物碳化标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反映当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

男耕女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应该是镇馆之宝,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些生活工具的展示,非常精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出土的陶器数量惊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地宫里发现的遗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泥土的中残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找到的人头骨,有点怕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馆的装饰都以双鸟朝阳为主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好像是狩猎场。非常宽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野外的发掘现场,曾经原始居民居住的村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复原的草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模拟当时造房子的情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的小草屋。呵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标志性大型石头雕塑,记得小时候学的乡土教材就以此为封面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出博物馆来到姚江边上,风景秀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冬天路边的农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回来的路上又路过杜湖。夕阳西下,真是完美的一天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