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理界刘春华
管理界刘春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56
  • 关注人气:5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定势效应

(2009-05-02 21:19:29)
标签:

心理学

管理故事

心理定势

 

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在说话,这时过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这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先别着急看答案,你试着回答一下。好了,可以看答案了——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者中只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的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

 

心理定势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会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样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相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作出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而我们应该尽量克服心理定势的不良影响,这就是管理中的推理阶梯理论,可在我的博客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注意搜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