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生花妙笔写丹青

标签:
随笔书法生花妙笔国画夕阳红笔会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在老年大学,每个学期末的汇报展演中,热热闹闹的,是那些学习唱歌跳舞专业的;而有些专业,则没有这个机会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如学习实用技术的微机班、英语班,还有学习中医保健的等。这恐怕就是学技术和学艺术的一个差别吧?一个是实用的,会在生活中帮助您;另一个是非实用的,但却可以满足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它的作用是获取和享受快乐。
但学书法和国画,还有摄影班的学员,他们的期末的表现,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亦静亦动的展示。
所谓的静,是指在书画摄影展厅里的作品,静静地悬挂在那里。展厅,包括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挂满了学员的此类作品,展示几乎是常年性的。学期结业时分,学校会要求学员们把结业作品交上来。对作品自许的一些学员,为了更好地展示,还自费将自己的作品装裱好再呈交。在结业前夕,这些新作品将会替代旧作品,重新布展,再次挂满了学校的展厅和走廊。
其实所谓的旧作品,一点也不旧。今年北校区学员在南校区(主校区)展出后更换下来的一些作品,在征得学员同意后,我又择优将其挂在了北校区二楼的展厅内了。原来北校区的展厅大,而作品相对较少,经过这番“扩容”,展厅顿时显得丰富琳琅起来。这些书法和国画作品都是装裱过的,摄影作品也是装帧精致,是精选的佳作。假如从此收起来,不再示人,甚觉可惜…..
所谓的动,就是9日下午的笔会了。
按照惯例,在多功能厅摆好了若干张桌子,还有宣纸和墨汁等材料。一般情况下,书法班的和国画班的不会聚到同桌上来;而国画里的工笔画班、写意画班,还有山水画班的等,也会选择在不同的桌子就位,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今年由于有教师参与,师生同桌献艺切磋,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学员前来学习观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幅书法作品已经写出来了,我赶紧凑过去观赏。
“不错!”
“真不错!”
人们由衷地赞赏着。书写者看上去年纪不轻,我询问旁观者,告知,已是几近80岁高龄了。但看其笔力,仍然厚重遒劲,不似出自年迈之人之手。都说研习书法可以健身强体,再看老者的身子骨,对此我更相信不疑了。
那边又一幅书法作品写出,而且立刻围观了不少的人,我也过去瞧看。
是岳飞的词《满江红》,果然是幅好字,不但字写得好,而且章法讲究,疏密合理,一气呵成,很具欣赏性。经过询问,方知乃是出自书法教师之手,怪不得呢,观者纷纷颐首称道……
这边书法作品不断地被推出,被欣赏,而那边国画作品却都迟迟未完,仍然在创作中。
这就是两者的差别,写意画还快一点,要是工笔画,即便是小幅的作品,也会耗时若干,不能一挥而就。
这些画画的学员们,很是沉着老练。他(她)们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仍然在那里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描绘着。
北城国画花鸟班的黄大姐我是认识的,她正在画一幅石梅图。一大块嶙峋的山石已经画就,石头的腰部伸展出一枝梅来,枝干曲折,却又努力地向上探寻着;赭墨色的枝干上,被点缀了数朵红艳的梅花。
“哇!画的真好,这简直是大师的水平嘛!”我有些夸张地赞许道。
见人家不理我,又说,自己打算高价收购此画。
“那先生您打算出多少钱呢?”一位学员风趣地问。
“十万,再多了就出不起啦!”
哈哈哈,大家一阵哄笑,笔会的安静也被暂时地打破,大厅里平增了一分活泛气息……
几天来,就在眼前这个大厅里,习惯了欣赏风风火火的舞台或场地表演,而今儿忽然更换了这安静的写字和画画场面,心儿也在不知不觉间跟着稳静了下来。
望着眼前这群默默地挥毫泼墨的老年朋友们,我脑海里忽然又有了新的浮想和感慨:其实,他(她)们不也同样在展示自己的风采吗?人家是用嗓音,用肢体,而这些人呢,是用笔墨,是用心臆来书写描绘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也如眼前的画卷一样,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记得有哲人似乎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生活之美是靠用心来发现,靠智慧的双手来创造的;我忽然觉得,这些老年朋友的瑰丽的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就是他们自己(当然也包括我们),共同发现和创造出来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