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随笔体育女乒世乒赛施之皓莫斯科 |
http://s16/middle/515b20fdt87d977ba45df&690
5月30日,莫斯科世乒赛结束女团决赛的争夺。卫冕冠军中国队惨遭爆冷,1比3不敌头号敌手新加坡队,九连冠霸业梦碎,丢掉考比伦杯。
作为一个喜欢打乒乓球的国人,我自始至终守坐在荧屏前,收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比赛。随着比赛结束,那种被煎熬的难受滋味也逐渐地消失,那颗紧绷着的心弦方才松弛下来。尽管结果出乎意料,尽管大家心绪不佳,郭焱垂泪,观众骂娘,但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失败之中,是否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这一点,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女团总教练施之皓率先发掘出来一条,“我认为也不是说输了球就跌到谷底……媒体也一直说乒乓球关注在下降,(输球)媒体也有东西写,收视率也会提高”。看看人家施导,就是聪明,首先在失利中发现了有利的因素。
女乒失手之后,媒体很快就搞了一份问卷调查,提出四个问号,世乒赛中国女队丢冠的原因:教练排兵失误?队员发挥失常?对手发挥出色?实际水平如此?经过与身边朋友的商议,我们认为,前三点因素都有,有教练排兵布阵的欠缺,也有队员发挥问题,更有对手出色发挥原因。
由于王楠退役,张怡宁的淡出,中国女乒进入无核时代。中国队迫切地需要培养出一些新队员来填补核心离开之后的空缺,这次莫斯科世乒赛也顺理成章地以锻炼新人为主。决赛面对新加坡这样的强队,如何排兵显然大有文章。教练组之所以派丁宁和刘诗文上场打第一和第二主力,除了历练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此前2人与新加坡对手的交战无败绩。赛前大家对这种安排就心存疑虑,有些担心,果然随着比赛的进程,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出现了,对手越打信心越足;而我们越打方寸越乱,最后看,已是发挥失常,心理崩溃了…..
“大赛比什么?不是比技术,而是比心理,比意志品质!”这是担任解说的刘伟反复告知的一条经验,相信施之皓不会不懂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选择2个毫无世乒赛经验的新人来打1、2号主力呢?而具有三次世乒赛决赛经历的郭跃却被弃置不用?假如发生….现在不是假如,而是担心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教练组的战术安排欠妥在前,难辞其咎。
担任新加坡主教练的周树森,在北京队长期执教,对丁宁的打法了如指掌,冯天薇对付丁宁的办法明显增加,这与周导的指点密不可分。这个变化的因素,教练组是否事前充分考虑了呢?
算了,别再分析罗嗦了。女足兵败日本,无缘德国世界杯,主教练商瑞华表示要引咎辞职;我看大不了施导也走这条路子,以告慰江东父老罢了。
“中国队不应该总拿冠军,这对世界乒乓球发展不利!”这种论调,多年来就未曾停止过。现在好了,考比伦冠军杯易主,斯韦思林杯也差点丢掉,不是老将马琳发挥出色,一人独得2分,男团也差点闪了腰。除了老牌劲旅的新加坡、德国等,日本队双双打入四强,也给大家不小的视觉冲击,“狼来了,狼开始咬人啦!”有人惊呼。
中国人拿冠军,不再那么轻而易举,想拿就拿了。或者勉强胜出,或者不敌对手。世界乒坛似乎进入了多极争霸的时代了。
这与国际乒联多年来致力于此的努力有关,也与中国人多年来对乒乓球的输出和奉献有关,当然也和舆论的倾向性有关。这种局面不是许多人希冀出现的吗?一国独大,不如多国争霸;百花争艳,不如万紫千红……
这回在莫斯科,女乒队员穿上了裙装,尽管没有打好,但裙装这一改革还是颇受欢迎的。
在乒乓球改革上,鄙人曾经有过几点设想,这里不妨一说:
一是把目前的大球进一步加大,比如由40毫米的改为45毫米。球大了,速度就降低了,这有利于观赏;
二是球台进一步扩大,道理如上。球台子打了,球速慢了,还是有利于观赏;
三是球拍统一规定为反胶,禁止使用长胶、正胶、生胶等胶皮。道理是这些利用胶皮特性来得分的手段,同样不利于观赏。或句话说,逼使球员把打球的重心放在相持阶段,放在打实力上,放在提高观赏性上;而不是用在工具上,用在发球和接发球的技巧上,让外行的观众看得莫名其妙。
四是比分不是11分制,也不是20分制,最好是30分制。为什么,看看足球、网球和台球就知道了,增加拼杀的激烈程度,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观赏性,把观众牢牢地吸引过来。
当然这些设想是不可能被采纳的,说说罢了。为了世界乒乓球的发展献言献策,这总是一种思考而已,呵呵,不当之处,还望指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