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情】谭先生印象

(2010-01-16 17:33:17)
标签:

书法

嫂夫人

球友

乒乓球

孙女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s14/middle/5ea6ab0et7c7a5a2fdbbd&690
 

谭先生50岁开外,个子不高,微胖,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咋看见的时候,就觉得象一个人,后来想起来了,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也是眉目清秀,也是白白净净,身上那种儒雅气质,尤其神似。

退下来之前,谭先生供职于某铁路系统领导机关,曾经从事宣传、工会和职教等工作,并分别担任科、处级领导职务。早在70年代,依靠当年财大气粗的“铁老大”背景,谭先生就拥有了一套价值数千元的进口的摄影设备,这套“洋玩意”曾经让地方同行们眼热的很。须知,那个时候的一千元,就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工2年工资的总和。几千元的设备,一般的单位根本买不起。搞摄影的都知道,摄影虽然拍起来不难,如今相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的大众化了,但要拍的好,器材的作用还是相当关键的。当时谭先生的摄影作品,经常被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报刊采用,还在行业和地方的摄影大赛和展览中多次获奖。后来他在职上学深造,把这套“行头”让给了同事,至今提起来我还有点替他惋惜呢!

如果说他的早期摄影作品是“昨日黄花”的话,而今他的书法真迹,由于笔力不凡,极具观赏性而“风头正劲”,颇受欢迎。他的《金刚经》楷书作品,曾经多次被宗教界人士以数千元的价格请购。我也是个书法爱好者,各种笔体也都会临摹一二。但欣赏了谭先生的作品之后,望洋兴叹,有一种难以仿效逾越的感慨。学书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如我之辈,即便努力,也不会达到如此程度。当你展开他的楷书作品,不告诉你是手书作品,还以为是印上去的。笔笔规范,字字遒劲,结构章法匀称合理,好似镌刻在古香古色的宣纸上,翰墨书香,扑面而来,沁人肺腑,让人心旷神怡。

谭先生人很低调,索求其书法作品的,大都是相熟的善男信女,外界很少知道。他参加区里书法比赛,还是在我的“积极”鼓励之下才勉为送稿的,结果一下子就得了一个“一等奖”。

谭先生的美术功底也不错,尤善国画工笔。他曾经花数星期绘制了一幅花鸟工笔画,我有幸欣赏。一个小鸟身上的羽毛,也要画上大半天,可谓“纤毫毕见”,“一丝不苟”。仅仅是花费的“功夫”,就非我之类“浮躁人”所能做到的。

谭先生喜欢运动,除平日里的散步外,他还喜欢作环城或环岛的徒步郊游。本地的几个岛屿,以及大小山头,被他“考察”数遍。这种“嗜好”的养成,据他自己分析,是和他早年进行摄影创作,经常外出“采风”有关。他还是个钓鱼爱好者,忙里偷闲,喜欢临水垂钓。我所在的小海岛,由于近年来经济开发,环岛的鱼儿不是“跑了”,就是“小了”。以至于如谭先生之类的钓鱼迷们,纷纷“开发”新的钓点,这不,越走越远,已经跑到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凤凰岛上了。即便是寒冬腊月,朔风凛冽,他们也控制不住“钓瘾”,隔三岔五的相约前往。“真有大鱼哦!”“几斤重的大梭鱼,小竿都拉不上来。”看着钓友们眉飞色舞地学说着垂钓之事,可以感受得到他们的垂钓之乐。“你也来吧?”钓友们建议。其实我也有过垂钓的短暂的经历,由于钓技欠佳,更重要的是自己耐力极差,所以很快便退出了这个行列,从此对其敬而远之。

 

我和老谭是台球球友,还是乒乓球友。打台球,他的水平在上,我在下;而乒乓球则相反,我略占上风。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我们每周都有几天在一块打乒乓球。他的球也和其人相似,平和、持久而缺少攻击性。他是防守型打法,站在中远台,等待对方攻击,然后一板一板的回送。他的相持能力很强,假如不是很刁钻,一般的都会回送到对方舒服的位置。这种类型的球友很受欢迎,不仅是想练进攻的球友,女性运动员也很喜欢。陪着水平低于自己的球友练球,他总是很耐心,认真而不敷衍,久而久之,就有了“球德好”的口碑。

我和谭先生还是聊友,闲暇时分,经常天南海北的侃上一会。他丰富新奇的工作履历,走南闯北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独特深刻的看法,听来有趣,让我受益匪浅。还有,他还是个不错的倾听者,懂得尊重别人。聊天时他会很认真专注地听别人说话,和他在一起聊天,气氛往往很和谐,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谭先生的孩子们都已长大,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本地,都已立业成家。陪伴在他们老两口子身边的,是才几岁的小孙女。他们一家老少三口,经常要在乒乓球室聚会。这是因为孙女要找爷爷了,奶奶只好带着她过来。爷爷见到乖巧的宝贝孙女,立刻放下手中的球拍,转而陪着孙女玩耍嬉闹,欢声笑语,尽享天伦之乐。

别看谭先生一副文静谦和的样子,夫人和他的性格却大相径庭。这在谭先生一次请客的酒席宴上,让大家领教了。席间,谭夫人当仁不让地取代老谭,坐在主人位置上。致辞、敬酒,中规中矩,大大方方;席间应答,谈笑风生,老道而又老辣,让大家不禁有些出乎意料而又刮目相看。

与老谭的清秀形象相比,嫂夫人略显粗犷,不施粉黛,也不善于打扮,朴朴实实的。如果不加介绍,甚至会误以为是来自农村的,劳作于农田的普通妇女。对于这样一对形影不离而又行为反差明显的夫妇,外人在羡慕之余,未免有些好奇。其实,据谭先生自己介绍,他们家庭之所以料理周详,诸事皆源于嫂夫人的亲自策划实施,而谭先生只是配角而已。当年嫂夫人还是姑娘的时候,曾担任列车播音室的播音员,后来分局机关招收女打字员,嫂夫人在群英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数万人企业中少数的几个白领丽人。谭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心生爱慕,双双坠入爱河的。由于嫂夫人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以至于如今铅华早褪,纹上眉梢。谈到这里,谭先生似乎有些歉疚的表情瞬间闪过。

 

古人云“字如其人”。谭先生的字儿,还有画儿等方方面面,也如其人一样,有字品,有画品,有球品.......喜欢谭先生的字和画,也喜欢和他在一起打球,还有喝酒“遛弯”侃大山。身边有谭先生这样的老友为伴,耳濡目染,我的兴趣和生活也变得丰富和雅致起来,近朱者赤嘛,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