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2014年2月1日):白石老人的“岁朝图”

2024-02-01 14:08:39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链接:http://epaper.tyrbw.com/tywb/html/2024-02/01/content_252_162968.htm

白石老人的“岁朝图”

孟祥海

  “岁朝清供”,原是皇宫贵族或者文人雅士,在大年初一将金石、书画、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摆设于案几上观赏清供的,渐渐地也有将这些物品勾染成画挂于壁间,命名曰“岁朝清供图”,意在祈福纳祥,后逐渐成为文人画的一种。“岁朝图”最早出现在唐代,兴盛于北宋,定型于清朝。主要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白石老人画过多幅“岁朝图”,且个性鲜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入时代色彩。画面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赋色上鲜艳泼辣,多用洋红,明快浑厚,突出中国传统过年的喜庆、热烈、祥和、欢快的气氛。他在传统题材与基调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来自民间的生活元素,间杂五彩,即合时令,匠心独出,是古代文人士绅所不能及者,显示出老人在岁朝图题材上的与时俱进。

  白石老人的“岁朝图”,色彩鲜艳,突出大红大绿,红得鲜艳,黄得灿烂;题字多用篆书,古朴大气,老辣苍劲,古意森然,颇有人书俱老的气象。落款处常饰以幽默,让人莞尔。比如“四百九十八甲子”“古稀婴儿长寿”“大富贵大寿考”“福并岁月来”等等。其中有幅题款为“新喜”(如左图)者,是老人93岁时所作。题材为寻常物,普通花瓶,怒放红梅,红彤彤的柿子;看似随意组合,实则别具匠心,错落有致。柿子花瓶,寓意“事事平安”,红梅寓意“喜庆”;花瓶旁摆着一把酒壶,其上有朵朵祥云和腾飞之龙,两只酒杯在红柿两侧,一挂褐赭色的鞭炮,斜斜指向画面左下角,增添了节日气氛。这幅《新喜》图,花瓶、梅枝、酒壶、酒杯与鞭炮均用粗笔勾勒,梅花瓣与柿子则为没骨法,两种画法结合巧妙,使线条与块面、色彩与水墨、骨力与韵致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堪称是白石老人“岁朝图”之代表作。

  白石老人画的“岁朝图”,摆脱了前代文人孤芳自赏的“清雅”模式,大胆创新,拓宽了素材,增添了不少前人所没用过的民间元素,如大红灯笼、红柿子、红对联、红鞭炮、酒壶、酒杯、瓜果、蔬菜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中国民俗特色,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在造型上简练质朴,用笔老辣拙趣,用墨酣畅淋漓,追求色彩饱满、炽烈,画面效果夸张、鲜活,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有机融为一体,营造出温馨浓郁的欢快生活情趣,雅俗共赏,颇接地气,故很受欢迎。

  相比以前的“岁朝图”,白石老人的“岁朝图”,可谓独树一帜,大美不言。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