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城晚报》(2024年1月31日):《随园食单》里的“粥道”

2024-01-31 21:16:18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美食 杂谈

链接:http://www.ncwb.cn/epaper/ncwb/pc/content/202401/31/content_92285.html

《随园食单》里的“粥道”

孟祥海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用了不足200字的文字,记述了他的煮粥之道。文字清爽可爱,宛如一则古色古香的小品文,读来妙趣横生,耐人品味。

首先,他阐述了煮粥的关键是米与水的比例。“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乃米与水火之间最温柔的碰撞和磨合,米与水的多寡,用火的时间长短,不仅影响着粥的品相,还直接影响粥的质量,甚至是能不能称之为“粥”的关键。可见,要煮出一锅可口的粥,达到“水米融洽,柔腻如一”的要求,亦非易事!

其次,强调煮粥的方法:小火慢炖。“宁人等粥,毋粥等人。”可谓煮粥千古不易的法则。心急是煮不好粥的,唯有平心静气,如同静待花开一般,时间到了,米自然会绽放出芳香。这绝非当下高压锅、电饭煲等速成手段所能达到的。记得当年,祖母教我煮粥:米要不多不少,水要一次加足,火要不急不缓,煮大半个时辰,自然就成了。历经岁月磨砺,人到中年,再回忆祖母的话,才觉得祖母这煮粥里的道道,与袁枚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煮粥是慢火之下最温情的守候。”虽然这话说得有点文绉绉的,但仔细想来也是:在慢时光里,蹲在灶前,用小火,花好长一段时间,慢慢熬一锅粥,然后,家人团坐,灯火可亲,又是何等温馨浪漫的场景!

再次,煮粥的原料当以五谷为主。即使加入辅料,一定要注意比例,绝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俱失粥之正味”。按照袁枚的说法,顶多“夏用绿豆,冬用黍米”,即可以了。可是,反观当下许多人煮粥,动不动要加入红白黄黑绿等几色的米豆,加入几品几味的果,讲究的是什么五行相克,其实与袁枚的粥道相去甚远。当下人太注重表面的华丽,太讲究品相的美观,而往往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

最后,袁枚以其亲身经历强调了粥的养生功用。粥对人体有滋补养生之功效,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若煮的不好,不仅不利于养生,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袁枚即用其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曾参加某人家的宴会,“诸菜尚可,而饭粥粗粝,勉强咽下,归而大病。”可见,养生无小事,贵在一粥一饭间,这也是值得人们引以为戒的事!

总之,粥是现代人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食品。如今,无论是市面上的粥店,还是家庭里煮的粥,品类繁多,花样迭出。其实,我觉得最应该回归的还是袁枚《随园食单》里的这则“粥”单,谈的是“粥”道,是饮食之“道”,也是养生之道,更是生活之道。

从袁枚的“粥”道,我们得到的启示: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好好吃饭,就是最好的养生。养生当从用心煮一锅粥开始!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