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中国语言文字报》:跟鲁迅学习为师之道
2023-09-11 17:15:34
标签: 文化 读书 教育
跟鲁迅学习为师之道
孟祥海
1909年6月到1910年7月,鲁迅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在短短的一年里,鲁迅留下了许多轶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循循善诱,务实求真。许寿裳回忆:“鲁迅教书是循循善诱的,所编的讲义是简明扼要,为学生所信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鲁迅曾应学生要求,加讲生殖系统内容。他对学生提一个要求,就是他上课,不许笑。他对其他教师说:“在这个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课人的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这次教学学生配合得很好,纪律严肃,效果极佳。鲁迅编的讲义非常简明,还故意用许多古字来代替人体生殖器官。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堪称榜样。
实事求是,科学求真。除上课外,鲁迅还兼任植物学科的课堂翻译。当时上植物学的是一位名叫铃木的日籍教师,他用日语讲课,鲁迅负责口译。一次,铃木和鲁迅带同学们外出实习,并采集植物标本。在山坡上有学生看到一株开着小黄花的草本植物,就问铃木叫什么,铃木仔细察看后告诉学生叫“一枝黄花”,学生们听后都哄笑起来。大家认为铃木并不认识,只是随口搪塞而已。鲁迅注意到了学生的表情,并看出哄笑的原因,就立刻严肃地说:“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可以入药,也可以提染料。名目就叫‘一枝黄花’。还‘兴安一枝黄花’、‘朝鲜一枝黄花’的,生长在北方。铃木先生说的没有错,不信,你们回去可以查植物志,对图谱。”同学们听罢,面面相觑。鲁迅这种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身先士卒,爱护学生。一次,鲁迅教学生做氢气的点燃实验,鲁迅把烧瓶中的纯氢拿到教室,才发现忘了拿火柴,就回办公室去拿,他告诉学生千万不要放空气进烧瓶,否则烧瓶要爆炸。鲁迅拿回火柴,一点火,烧瓶就爆炸了,鲁迅的手被炸伤,他不顾自己的伤痛,急忙环视教室,看有没有受伤的学生,学生则都退出了前两排。原来是学生恶作剧,放进了空气!对此,鲁迅颇有感慨……作为教师,当面对危险时,鲁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这也是一位师者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调和矛盾,因势利导。曾经在一位日籍教师的数学课上,因为一学生上课打呵欠,他要给学生“记大过”,导致师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鲁迅知道后,从中做双方的疏导工作。鲁迅这样分析:“……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打呵欠,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从同学方面看,是教师教得不够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既然记一个人的过大家不同意,为使全班安心听课,全班都记大过好了。”鲁迅提出的“全班记过”,维护了教师的面子;学生看来,法不责众,也就等于不记过了,双方接受了鲁迅的方案。鲁迅调和矛盾,既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鲁迅提倡“教育要立人”,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一年里,就真切地贯彻了他的教育思想。透过百年沧桑,我们看到: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教师楷模!
灞变笢瀛熺ゥ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50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2023年9月6日《中国语言文字报》:跟鲁迅学习为师之道
跟鲁迅学习为师之道
孟祥海
1909年6月到1910年7月,鲁迅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在短短的一年里,鲁迅留下了许多轶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循循善诱,务实求真。许寿裳回忆:“鲁迅教书是循循善诱的,所编的讲义是简明扼要,为学生所信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鲁迅曾应学生要求,加讲生殖系统内容。他对学生提一个要求,就是他上课,不许笑。他对其他教师说:“在这个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课人的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这次教学学生配合得很好,纪律严肃,效果极佳。鲁迅编的讲义非常简明,还故意用许多古字来代替人体生殖器官。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堪称榜样。
实事求是,科学求真。除上课外,鲁迅还兼任植物学科的课堂翻译。当时上植物学的是一位名叫铃木的日籍教师,他用日语讲课,鲁迅负责口译。一次,铃木和鲁迅带同学们外出实习,并采集植物标本。在山坡上有学生看到一株开着小黄花的草本植物,就问铃木叫什么,铃木仔细察看后告诉学生叫“一枝黄花”,学生们听后都哄笑起来。大家认为铃木并不认识,只是随口搪塞而已。鲁迅注意到了学生的表情,并看出哄笑的原因,就立刻严肃地说:“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可以入药,也可以提染料。名目就叫‘一枝黄花’。还‘兴安一枝黄花’、‘朝鲜一枝黄花’的,生长在北方。铃木先生说的没有错,不信,你们回去可以查植物志,对图谱。”同学们听罢,面面相觑。鲁迅这种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身先士卒,爱护学生。一次,鲁迅教学生做氢气的点燃实验,鲁迅把烧瓶中的纯氢拿到教室,才发现忘了拿火柴,就回办公室去拿,他告诉学生千万不要放空气进烧瓶,否则烧瓶要爆炸。鲁迅拿回火柴,一点火,烧瓶就爆炸了,鲁迅的手被炸伤,他不顾自己的伤痛,急忙环视教室,看有没有受伤的学生,学生则都退出了前两排。原来是学生恶作剧,放进了空气!对此,鲁迅颇有感慨……作为教师,当面对危险时,鲁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这也是一位师者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调和矛盾,因势利导。曾经在一位日籍教师的数学课上,因为一学生上课打呵欠,他要给学生“记大过”,导致师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鲁迅知道后,从中做双方的疏导工作。鲁迅这样分析:“……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打呵欠,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从同学方面看,是教师教得不够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既然记一个人的过大家不同意,为使全班安心听课,全班都记大过好了。”鲁迅提出的“全班记过”,维护了教师的面子;学生看来,法不责众,也就等于不记过了,双方接受了鲁迅的方案。鲁迅调和矛盾,既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鲁迅提倡“教育要立人”,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一年里,就真切地贯彻了他的教育思想。透过百年沧桑,我们看到: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教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