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www.xtrb.cn/epaper/ncwb/html/2014-10/17/content_530107.htm
http://www.xtrb.cn/epaper/ncwb/page/2/2014-10-17/14/3231413505773314.jpg
|
|
同事送给妻子一只南瓜,圆润新鲜,清新可人,我把它置之案头清供;望着这只普通的南瓜,不仅心有所思……
南瓜,这来自乡间的贫贱之物,本是百姓餐桌上之常物;可又常登大雅之堂,走进文人墨客生活,或赋诗作文以歌之,或挥毫泼墨以画之,或置之案头以清赏。
齐白石先生就对南瓜情有独钟。他传世的《南瓜图》有十数件,平常的南瓜,到了大师笔下,便一下子焕发出神彩来。如他有幅《南瓜图》,画中瓜藤缠绕盘桓,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巧妙安排,用笔苍老劲健。南瓜以赭石画出,复以墨笔勾写出瓜楞,色墨融渗,笔墨趣味自然生成,其生动的形态特征恰如先生的画款:“瓜瓣多且甜,不怪人垂涎。”瓜叶则以大笔写成,墨色深浅层次分明,与瓜藤的干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让人看了不禁生出无限欢喜!
丰子恺先生有幅南瓜画,是六个孩子抬着一只大南瓜,并题诗款曰:“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给人以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感觉。
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喜欢拿南瓜置于案头清供。他在文中写:“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硬的瓜,我们家乡名为看瓜,顾名思义,是只供看而不能吃。”其实,这种案头清供是一种旧文人的习俗,以此来反躬自省,或借以表达心志。
南瓜的朴素造型,还引起了许多工艺大师的喜爱。如清代著名的紫砂大家陈鸣远先生,就擅长造南瓜壶。他曾做过一件南瓜壶,壶盖为瓜蒂状,壶嘴由瓜叶卷成,壶把则是瓜藤。壶身筋囊生动自然,壶嘴、壶把造型和谐统一,叶脉藤纹刻划逼真,极为自然可爱。壶身上刻“仿得东菱式,盛来雪乳香”的铭文;借“东菱”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操守。
南瓜不仅为我国文人墨客所青睐,就连外国学者也同样从中得到智慧。如美国作家梭罗说:“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其淡泊宁静,与我国古代文人如出一辙。可见,对南瓜的认识上,古今中外的大德先贤是有相通之处。
望着案头这只红中透着一丝青意的南瓜,我似乎嗅到一股清凉的风,正漫过田野,从齐白石的画中,从陈鸣远的紫砂壶中,从张中行的案头,从大洋彼岸,正徐徐飘来一股清新自然的风,滋润着我的心……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