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孟祥海
山东孟祥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04
  • 关注人气:6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分类: 生活浪花

链接:https://www.wehefei.com/news/2025/03/03/c_643490.htm

【橙笔记】三月杏花册

来源:安徽商报责任编辑:张雪子分享到2025-03-03 10:21:00

三月杏花当令,清雅脱俗,冷香里透着一股闺秀之气。杏又与“幸”谐音,有“幸福,有幸”之意。

明代唐伯虎喜画杏花,其中一幅《杏花仕女图》,超尘脱俗。画中仕女居画面中心位置,衬景绘山石、树木、坡岸、芳草等,环境清幽空旷。勾勒出杏花初绽,草茵萌生,万物复苏的绵绵春意。画面里高髻云发丰颐仕女,独立于杏树前;青姿浅裙,衣纹粗率,眉目细巧;左手持杏花一枝,目光幽凉,静阅草地无情,心幕却悄然铺砌开来,是那抹难以觉察的相思愁怨,在素影里萧瑟着,遗忘着,远了,淡了……妇人背后,几笔浓墨皴染的一堆乱石假山,拱射出几枝虬曲的老枝桠,黑黢的老枝桠间,一朵朵古粉的花瓣悠然开放着,映出一份灿烂的明媚,更衬托出花下美人的寂寞……

老干新枝,粉白古黄,青春空寂,留白相见,曲直互文,挺拔着生意,包醮着悲辛。寂寥里,那双纤纤玉手轻拈处,那怀远凝目里,已越千年古刹,柔和处只剩下:“今日玉人何处所,枕边应梦马蹄来”

标签:

历史

文化

读书

分类: 生活浪花

 链接: http://www.mzxsb.com/2025/0221/8500.html

二月说杏

孟祥海

发布时间:2025-02-21 18:11:25

杏花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明代程羽文《花月令》云:“二月:桃始夭。玉兰解。紫荆繁。杏花饰其靥。梨花溶。李花白。”我国有许多典故与“杏”有关,比如孔子讲学的“杏坛”。

“杏坛”,出自《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后世将“杏坛”作为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中医界被称为“杏林”。语出三

标签:

文化

美食

历史

分类: 生活浪花

链接:http://mzxsb.com/mzxsb/20240816/html/content_20240816004002.htm

冻梨,有文化

2024年08月16日字数:873浏览数:900版次:04

  随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火爆,一种富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民间小吃——冻梨,迅速蹿红,成了网红食品,不仅被摆盘,被做成冻梨咖啡,最近,连“冻梨大雪雕”也正式上线了,吸引了大批游客。

  冻梨,一下子成了人们的新宠。说起东北冻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辽代的契丹人就有吃冻梨的习惯。北宋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载:“余奉使北辽,至松子岭……压沙梨,冰冻不可食……取冷水浸,良久,冰皆外结。已而敲去,梨已融释。”当时的契丹人已开始吃冻梨

标签:

读书

文化

历史

分类: 每日读书

孙犁与《聊斋志异》

孟祥海

孙犁说自己对《聊斋志异》这部书“百读不厌”。《书衣文录》里写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1975 年的 日至 日这几天。虽只有只言片语,却能看出孙犁对这部书的喜爱及研读之深。

比如,孙犁题《蒲松龄集(上)》,对蒲松龄的创作才华极其佩服:

“文绝一体,艺专一技。天才孤诣,况凡夫之庸疏乎!蒲氏绝其才力于一书,所遗于人者,已号洋洋矣。”同一天下午,又题写了:“蒲氏困于场屋,而得成志异大业,诚中国文学之大幸也。又以身居农村,与群众接近,所为杂著,亦具风采……”这是结合蒲松龄的人生经历,谈对其杂著的认识。

此后的一则读来却别有意味,颇见孙犁性情。日下午,孙犁午睡,“有人留柬夹门缝而去,亦聊斋之小狐也”。读来情趣盎然,令人不禁莞尔。同一日“晚七时三十五分,余读此书年谱,忽门响如有人推摇者,持眼镜出视,乃知为地震”。此处大有“聊斋”笔法之趣味。

 

标签:

教育

读书

文化

分类: 生活浪花

链接:https://szb.gansudaily.com.cn/gsgrb/pc/con/202409/09/c181994.html

( 散 文)

教师节往事

孟祥海

可能源于“教师之家”的缘故,对“教师节”,我的记忆特别深刻。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退休时正好工作了四十年。他的教书生涯,以教师节为界,分为前后两段。父亲工作的早些年,没有教师节,自然也就无节可过,更遑论“文革”十年的那些荒唐岁月了。1985年,在父亲工作了20多个年头后,迎来了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教师节。和全国的教师一样,那一年教师节过得热烈而有纪念意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那年全乡隆重举行了庆祝教师节大会,并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教师,还给每一位教师颁发了教师光荣的大匾。记得父亲把这个匾带回家后,板板正正地挂在了堂屋的正中央,那遒劲有力的金黄色大字,透着喜庆,顿时蓬荜生辉;这不仅是父亲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家人的光荣,也就在那时我也萌生了长大后当教师的愿望;这个匾在我家挂了好多年,直到岁月的斑驳掩盖住了上面的字迹……

20世纪90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美食

分类: 健康养生

链接:http://app.lhwww.com.cn/dzb.jhtml

漫话宋代素食

日期:2024-06-01

孟祥海

宋代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人饮食不仅食品种类多,且饮食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素食成了颇受青睐的一种饮食方式。

宋代素食,豆腐、面筋、竹笋为主要食材,时人善于利用食材仿制各种“素肉”菜品,拓宽了后世对素食菜品的需求。素食受到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极力推崇,宋代素食更具文化色彩。

在传统文化里,竹子向来被视为谦谦君子的象征,同样,在宋人眼里竹笋也成了蔬食中的君子。文人墨客多以食笋为雅事,食之,歌之,咏之,写竹笋的诗句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分类: 每日读书

链接:http://epaper.jsgrb.com/Article/index/aid/8349277.html

读新书与翻旧书

    本文字数:724

孟祥海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有人喜欢读新书,有人则喜欢翻旧书。英国有位文人说过一句话:“如果我想看陈词滥调,就去读新书,如果我想找些新东西,就去翻旧书。”这话颇有点哲理和禅味。

新书,版本讲究,装潢时尚,有新内容,富有时代色彩;有更新鲜而浓郁的书香味,带给人新鲜感,较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求新的心理。还有人为追求书籍的收藏价值,专买毛边本,甚至不惜重价求作者签名本等等,不一而论,所以喜欢新书也是人之常情。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分类: 每日读书

链接:http://www.ncwb.cn/epaper/ncwb/pc/content/202404/24/content_100001.html

春天,与一本菜谱相约

孟祥海

春天,若要选一本菜谱来读,我觉得非《山家清供》莫属。这是一本宋代文人林洪的美食笔记,文字清爽可爱,一则菜谱,起承转合,摇曳多姿,几百甚至几十个字,一道色香味俱佳是菜肴如在眼前,更是一则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颇耐人品味。有时觉得,这是在读菜谱,也是在读历史,读文化,读风土人情,读人生百态……

《山家清供》融饮食与文学于一体,极富诗意,菜谱如婉约小令,令人心动。如“山海羹”“金煮玉”“银丝供”“傍林鲜”等菜名,风致典雅,真如一阕小令,又如一幅文人小品画;色彩搭配,朴素淡雅;材料处理,主次分明;先后顺序,层次清晰;色香味俱佳,令人欲罢不能。其实,就是一些平凡菜蔬,简约朴素,作者却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不仅给人以文学美的享受,更刺激着你的味蕾,激发你更多的欲望……

寓人生哲理于菜谱之中,让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得到人生启迪。如在传统文化里,竹子向来被视为谦谦君子的象征,同样,在宋人眼里笋也成了清朴蔬食中的君子,食笋就是崇尚君子之

标签:

历史

文化

读书

分类: 生活浪花

链接:https://szb.gansudaily.com.cn/gsgrb/pc/con/202404/02/c150901.html

宋代防火有奇招

孟祥海

宋人笔记中,有一些“防火”资料的记载,读来令人惊叹宋代的防火措施,在当时可谓世界领先。

首先,设有专业防火机构——军巡铺。《东京梦华录》卷二的“防火”篇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一旦发现火灾,马上驰报,“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据《梦粱录》载,到南宋后期,临安街道每隔二百余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遇夜巡警地方盗贼烟火”。军巡铺的主要职责,重在防火,又在灭火,这是世界最早的专职消防机构。

其次,建望火楼。《东京梦华录》载:在城中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到南宋,京城有专业的消防机构“潜火军兵”,下属单位“火隅”达12个之多,管辖望火楼23座,官兵数量5100余人。据宋代《东轩笔录》载,北宋大将狄青在夜间烧纸祭祀,被望火楼上防火官吏探到,发现其家“夜有光怪”的“火灾预警”,他因此而被贬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分类: 旧时明月

链接:https://szb.qzwb.com/dnzb/pc/col/202403/23/node_A11.html

钱锺书与字典

孟祥海

钱锺书喜欢读字典,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据他桃坞中学同学叶谦吉回忆,中学时代钱锺书已有读字典的习惯:“每当读到新的字词,他就在字典的空白处做注释,最后字典写得密密麻麻的。”

《钱锺书传》载:“钱锺书还有读字典的兴趣,而且深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挨着字母逐条逐条地读过,并时时读得开怀大笑。”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一是钱锺书读的是大部头的字典、辞书和具有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繁杂;二是读得细,不是需要哪个词,或者需要哪个知识,去查哪个,而是从头逐个细读。字典、辞书,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枯燥乏味的,但钱锺书却甘之如饴,不仅读得仔细认真,还沉浸其中自得其乐,以至于“开怀大笑”,可见他读得是多么专注、多么有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