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剧】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2008-05-08 06:36: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戏剧】
    因为手头事情一箩筐,顺手打字吧,想到哪里打到哪里。

 

   一般的评论都认为《榆树下的欲望》 是奥尼尔早期写作技巧尚不臻化境的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写《榆树下的欲望》,旨在于批评美国境内泛滥成灾的拜金主义。但我看完这部三幕剧之后的感觉是奥尼尔 在《榆树下的欲望》背后也许藏有更大的创作雄心,也即:奥尼尔试图借新英格兰一个农庄的家事,来隐喻一部美国史(1850年前的)。《榆树下的欲望》是一 部象征之作,尽管它的手法是写实的。

 

    剧中最重要的人物当然不是那一对乱伦的欢喜冤家伊本(小儿子)和爱碧(继母),而是那个硬朗的老混蛋伊弗雷姆.凯勃特(父亲)。清教徒凯勃特是新大陆第一 代移民的典型,一个坚忍不拔的拓荒者,勤奋,精力充沛,然而古板到僵硬,唯一的快乐是蓄敛和攫取,紧紧守成不放。因为创业过于艰苦而变得吝啬异常。他开拓 了这片庄园,为此消耗毕生,庄园成了他的命根子,为了它,他可以不惜夫妇之爱,不恤夫子之情,为了地里的收成他象奴隶主一样驱使他的妻子和儿子下地干活, 致使这个家里除了怨恨和明争暗斗之外再无一点温情。凯勃特是一个已经和土地紧紧粘胶在一起的农夫了。凯勃特征服了一片荒野,把它修整成一片让所有人垂涎的 沃土。但在耕拓开荒的同时他也被土地异化了,他驱使妻儿象牲口,而他自己则变成了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不休的牲畜。

 

    但清教徒凯勃特和文学传统中的阿巴贡、葛郎台这两个吝啬鬼是完全不一样的。凯勃特的清教作风是白人籍以在新大陆上立足、扎稳根基的精神依凭。第二幕第二场里,老混蛋凯勃特的一段独白说的非常感人,值得在这里全段引述:

 

    “——那时候这 儿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石头地。当我接管了这快地的时候,老乡们都在笑我,他们不懂得我。可是我懂。当你能从这块石头里种出庄稼来,上帝就和你同在!他们 没有力量做到这一点!他们以为上帝就是那么好说话的。但他们没笑多久。有的死在这里,有的到西部也死了。他们都在地下了――就是因为跟上了一个好说话的上 帝。哼,上帝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慢慢地摇了摇头)我可变成一个很刻苦的人。老乡们老是说:他是个刻苦的人,倒好像刻苦是桩缺德的事情似的!所以最后我 回答他们:好吧,那么你们等着瞧吧!(突然)可是,有一次我也向软弱屈服了。那是我来到这里两年以后。我真的软弱了――失望了――地上有那么多的石头,许 许多多的人都离开了,因为艰苦,放弃了,到西部去了。我也加入了他们。我们坐着车走阿走阿。我们来到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哪儿的泥土乌黑乌黑的, 象金子一样贵重。哪儿一块石头都没有,生活真容易。你只要犁犁地,撒下种子,然后坐下来,抽抽烟袋,看着庄稼长起来好了。我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富人的――可 是我心理有个东西在拦着我――上帝的声音在说:这儿对你毫无价值,你还是回家去吧!我害怕这声音,于是就回家了,把我在那里的产权给了要它的人。……上帝 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石头上――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根基立在磐石上,我就在它里面!这是神对彼得说的!(重重地叹息――停顿)石 头!我把石头从地理捡起来,垒成高墙。在这墙上你可以看到我一生中的那些岁月,每天垒一块石头,上上下下地翻山越岭,把属于我的土地用栅栏围起来,这样我 就从无到有――遵循上帝的意志,就像他的仆人一样。……”

 

    在这一段叙述里,老混蛋凯勃特就 像被神所召唤的雅各、约拿一样(事迹见《旧约》)!凯勃特这个拓荒者,他的形象实在是要比他的儿子们----彼得、西蒙、伊本高大得太多了,伟岸得实在太 多了!但是,这样坚韧、百折不挠得清教徒,怎么最终会变成这样放荡的悭吝之徒的呢?这个上帝的仆人,最终竟然变成了财神玛门的信徒。紧紧攫着土地不放手,- ---“如果我能够活下去,我就无尽期地活下去!只要我办得到,在我临死的时候,我会放上一把火,看着它烧掉――这房子,这儿的每一个麦穗,每一颗树,直 到最后一根草!我会坐着,看着一切都随我死掉,没有人能占有曾经属于我的东西,我用血和汗从一无所有中开辟出来的东西!”。-----真是,如果一个人争来世界,却陪上了自己,那又有何益?真是,这个开口避口上帝的人,他怎么就单单忘记了神所宣喻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帛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来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朽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马太福音.第六章.积财于天》)

 

    凯勃特这个坚强的清教徒堕落成了一个淫荡的老混蛋,因为他终于视财如命,“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爱这个恶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同上,《马太福音.第六章.积财于天》)。凯波特侍奉了玛门,上帝就离他而去。他的处境就必将每况愈下,直到败落,直到子孙不肖。他的儿子,还有他续弦的妻子,就变成了挖窟窿来偷盗他财宝的家贼。

 

    凯勃特的堕落就是奥尼尔眼中的美 国的堕落。从清苦到拜金;从最初“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到1850前后熙熙攘攘前往西部淘金的利欲熏心之徒;从艰苦的拓荒到坐吃渔利;从新大陆到金元帝 国。奥尼尔借《榆树下的欲望》抨击的就是这样的美国病:攫取财货的人,他也终将被欲望攫取。他们积财于地,却不知道地上有虫子来咬,这虫子就是榆树下藏匿 着的欲望,他们的财宝会朽坏,他们的心也会跟着朽坏,因为一个人的财宝在哪里,他的心也就在哪里,埋心在泥土里,最终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不能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这是奥尼尔借《榆树下的欲望》要告诉美国人的。在奥尼尔看,也许美国人偏离他们祖先的神已经太远了,第一代也许还能是凯勃特,但第二代,也许可能就只能是好逸恶劳的彼得、西蒙,更甚至,是乱伦的,无餍足的伊本。这是危险的每况愈下!

 

    译序里的评论把同情心给了伊本,说《榆树下的欲望》证明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在这金钱的世界里,真正的人性和爱情是不为所容的,因此伊本和爱碧的爱情因此遭致毁灭。---我想译者没完全看懂这部戏剧,我固执的把同情心给老混蛋凯勃特,我认为奥尼尔说了更多的东西。

 

    关于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先就这样。剧情介绍从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