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宝存
陈宝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276
  • 关注人气:27,4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宝存:首套三成首付挤压80后群体进入公租房

(2010-10-01 03:09:23)
标签:

房产

陈宝存

新加坡

80后

公共租赁住房

分类: 谈房论市

陈宝存:首套三成首付挤压80后群体进入公租房

    保障房公租化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但是,公租房是否成为80后消费群体的最爱?这一点值得商榷。

    按公租房指导意见:公共租赁房主要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建设。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由于公共租赁住房主要起到保障和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的作用,因此政策对房屋套型、质量、规划等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意见》强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租约一般是限制性三到五年。

    所以说,公租房实际只是为了暂时缓解需求的单一释放至商品房。但是,按国人的消费习惯,在必须买房才能结婚的理念下,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首套房三成首付,挤压的恰恰是刚性需求,而我们的刚性需求,在大量政策房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大部分是婚房需求。其次是改善型需求。至于我们念念不忘的投资投机性需求,恰恰是极为合理的市场行为。没有投资需求,就没有市场租赁房,这是不可想象的局面。而投机只是由于房地产适合投机,没有上升的空间,或者供求情势改变,买方市场来临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选择买卖住房以牟利。投机的根源还是市场供需矛盾。

    去年我曾经建议限制80后群体购买商品房。我看目前的政策恰恰与我的思路基本一致。自《蜗居》热播开始,我连续多篇文章评点《蜗居》,目的只有一个:引导合理消费。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所谓引导80后合理消费,不把买房当做人生第一要务,实在是徒劳的。但是,我没有改变初衷。

    我曾经说到:公租房最难的在于分配。而其中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消费理念的不成熟,当然具体只能表现在80后群体的消费理念严重错误。只是,这又是最不能改变的消费习惯。

    那么政策的强力抑制需求,首套房全部提至三成,恰恰可以部分挤压婚房需求过早的释放。

    同时我建议:加强对80后群体购买商品房的信贷审核力度。特别是收入水平,一定要真实合理稳定。这才是银行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

    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是给不具备消费能力的人群放贷。我们恰恰相反,我们是不愿意给有消费能力的人放贷,所以我们的信贷风险也确实存在。而且我们知道的一些潜规则恰恰是我们的几乎所有证明都是可以伪造的。特别是收入证明。

    那么急于出业绩的商业银行,审贷不严也是自然现象。依靠80后群体目前的普遍收入水平,有多少按揭贷款发放是不合理的?以自身的收入水平还贷的80后群体又有多少?相信没这个数据分析。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即使是国际上最发达国家,也很难出现平均年龄27岁的房贷群体。但是,我们最不具实力买房的80后群体,恰恰成为房贷的主力,这是值得商业银行关注的。

    实际房奴一说,也反映了80后主要购房群体的压力之大,80后的所有有关房子的记忆都是影响幸福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的争先恐后去商品房市场挤独木桥?

    昨天上午,一位广东大学生与我探讨80后群体婚姻观的问题。我集中在了买房是否会给80后群体带来幸福的问题上。既然我们明明知道没有实力交付首付和还贷,那么我们为什么学海萍的错误观念?不幸福,谁给的你们80后?还不是80后自身的错误观念导致的不幸福吗?没房不结婚的女孩子,你为什么爱她?

 

    强力新政恰恰是观念转变的前提。80年代我们很多初次进入城市的人们总会看到一条标语:禁止随地吐痰,否则罚款5元。80年代的五元是大数字,我们一直热衷新加坡管理城市的理念,以高额罚款甚至鞭笞杜绝恶习。在我们的国度还是十分有效的。

    那么新政首套房首付三成及以上,在很多人士看来是误伤刚性需求,我觉得另有深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