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央企地王以讹传讹,国资委下杀手见效甚微
政策的随意性在今天国资委的禁令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
北京15日三地王之后,舆论的强大声音,昨天国资委发言人不得不回应,但是上市公司为主的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企业才是市场的决定因素,而上市企业国资委没有控制的能力,也没有法律依据。
但是迫于情绪化的舆论压力,今天的国资委终于有所动作。那就是全面清理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公司。而这种类型的公司市场占有率极低。
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些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只占到15%,利润只占7%。
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实际地价上涨和房价上涨并不受他们的左右,真正影响地价的恰恰是上市企业,也包括众多不具央企背景的上市企业:如潘石屹的SOHO中国,万科,绿地,龙湖,复地等等众多上市企业。
这些企业加上地方国企,还依旧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地价上涨的根源。
应该说我们已经承认地价暴涨,天价地频频一直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否则政策的调整也不会这么迅速。两会刚刚结束,北京地王给了中央政府极度的难堪,所以出此政策也很正常。但是,毕竟市场有其规律,只要招拍挂方式不能改变,天价地永远不会结束。
而且我们能看到的是,众多央企背景的公司并非通过招拍挂市场获取土地,真正在招拍挂市场驰骋的所谓央企,更多的是上市企业。资料显示: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
。总部位于广州.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重启IPO市场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产企业。中海地产,全称是: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属下企业。作为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1992年即在香港上市(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
0688),曾被国际知名的《财富》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香港和中国大陆)百强中的房地产主要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5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219.9亿元,净资产83.7
亿元。
同样作为上市企业,中海、万科、保利是一类性质的公司,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企业。中化方兴也是上市企业。
以讹传讹央企推动房价地价上涨是没有道理的。试图通过抑制央企改变楼市现状,实际成效是微乎其微的。
最大的问题出在商品房用地的收紧上,传达给市场的,一定是商品房用地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这也是天价地频出的真实原因。而且多年以来的政策一直是穿新鞋走老路,在部分央企退出之后的土地招拍挂市场,上市公司将重新主导是招拍挂市场,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当属潘石屹们。那么09年与中化方兴争夺土地的潘石屹将成为北京土地市场的复兴力量。但是,16家已上市的央企并不在可控制之列。
市场不予理会的真实原因是土地供应的严峻局面,不改变土地供应吃紧的局面,不改变土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天价地是不能抑制的。市场趋势也很难改变。
但是,对于地王频出的局面,我们是应该有所惊醒的。说实话,即使是我们一致看好房地产走势的楼市春天派,对地价的走势也是心有余悸。所以将密切关注后续政策的走向。但是,估计根本改变大势是不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