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物业税开征与房价下降无关
认为投资投机性需求主导楼市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以至于以物业税开征影响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本身一定会走向反面,成为增加普通消费需求购买成本的工具。
有消息称:国家税务总局在日前召开的一个工作会议上,布置了今年财产行为税征收的相关工作,并对这一工作的十余项要点进行讨论。此外,会议还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以及应用评税技术核定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这是物业税“空转”试点工作进行6年多之后,税务部门在物业税开征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是供应严重小于需求,这从引导合理消费,不鼓励80后买房却遭到谩骂中我们看的很明显。每年6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都选择进城买房,这是多大的需求?那么我们每年商品房的700多万套如何满足全部需求?这也是投资性需求存在合理性的基础,没有投资性需求,也没有合理的租赁制度,更没有大量的廉租房可供选择,请问大量进城的大学生找谁租房去?
至于投机炒房,是因为供需失衡大势造成的,没有市场的投机会存在吗?
飞机票没什么票贩子,为什么火车票那么多黄牛党?还是在供需失衡上找原因吧。至于抑制能否见效,看看屡禁不止的黄牛党就明白了。
习惯了轻商主义思维,我们把投机看的相当负面。甚至直到目前都放弃不了“投机倒把”这样的历史名词。正常的商业活动有不正常的政策打压,把供需失衡的责任归于市场,主政者的责任也就减小了很多。但是,根本的问题无从解决。
我们一味指责地方土地财政的负面作用,就是忘记了地方财政的难题。分税制是很无奈的选择,但是,分税制以后的地方财政矛盾极端突出,只是所有中央投资的配套绝大部分还是归于地方筹措,不知道地方如何解决。改变财税体制是很难的。原因是行政体制的改变是不可能短期见效的。那么,所有保障房的建设,地方很难兑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何况大量的土地出让金还是用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享受土地出让金的还是广大市民。再有,现在的城市建设提速,已经远远改变的土地收储和供应的模式。随着新拆迁条例的实施,土地收储成本翻番是一定的。地方土地出让收益被挤压。即使这样,还有很多专家声称应该把地方土地出让收益收归中央财政。一位中央财政就可以解决财政困局的思路是很无知的。
这也是急于开征物业税的根源。税源才是目前财税部门的利益考虑,在经济恢复还存在不确定的今天,更多的找税源也是无奈之举。
数据显示,09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24.89亿元,增长9.2%,完成预算的95.7%。然而09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0.63亿元,增长22.7%。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所以,所有税收政策的当前调整,不是为了抑制需求,也不可能抑制的住需求。但是聊胜于无吧!
供需矛盾不解决的所有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努力,最终的买单者是终端消费者,这是无疑的。所以,开征物业税很难使房价下降,只能是购买成本的提高。
至于对刚性需求的不承认,只消看看网络谩骂就能明白。刚性需求无法抑制才是最大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