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宝存:出地王不奇怪,不出地王不正常

(2009-07-04 02:52:37)
标签:

房产

地王

供应计划

土地

陈宝存

北京

分类: 经济纵横
陈宝存:出地王不奇怪,不出地王不正常
 
    虽然北京地王频现,但是过度夸大地王的危害也是没有道理的。原因是地王目前仅仅局限在一线城市,这本来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来看看京沪出让土地的历史数据:
    上海前几年土地成交情况大致为:2003年为1500万平方米左右;2004年300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但最终成交只有40万平方米;此后的2006年为700万平方米;2007年1000平方米左右。2008年,上海住宅土地供应总量(包括含住宅的综合用地)为277.8万平方米,而最终成交的土地仅有170.6万平方米,流标的住宅用地比例达38%。
    北京土地供应计划的完成并不理想。譬如2005、2006两年仅完成供地计划的35%和59%。2007年较好,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在最后三个月奋力一搏,突击完成近50%年度供应量后,终于让2007年成为北京唯一一次顺利完成土地供应计划的年度。然而,2008年未能保持这一良好态势,当年计划供应土地61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700公顷,实际仅供应1468.5公顷,其中住宅用地911.1公顷。 
 
    不必一一列举。在出让方式比较规范的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的极度萎缩也就难怪对土地的争夺这般强烈了。而作为央企地盘的北京和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全国的实力房企进入是很合理的。出现天价地并不奇怪,什么原因也不要找,土地供应严重不足是最大的原因。
    至于二三线城市,基本是拆迁成本和征地费用的上升一起的地价房价的上涨,这本身是合理的。
    那么能否无限制的加大土地供应?答案也是否定的,一个是土地的不可再生性,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收储的难度,过低的补偿已经不可能实现收储计划,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京沪两市的供应完成情况看的出来,那就是2007年的数据,北京完成供应计划,上海达到1000万平米。土地并不存留在地方政府手里,存留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的手里,城市中心的拆迁改造成本是直线上升的,这才是土地价格上升的核心。
    当然还有土地出让形式的变革,招拍挂在解决暗箱操作的同时,客观快速推高地价,进一步推高房价,也反过来加大收储成本…………,循环往复。二三线城市稍好一些在于土地供应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基本规律还是如此。
 
    这样一来产生地王就不奇怪了。地王的概念要改写的意思是地价的水涨船高,那么所谓地王就是符合规律的。只不过因为土地供应严重不足,在房企的恐慌中,地王的涨幅太过惊人所致。
    对于央企在土地市场的作为,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后起的央企没有赶上圈地潮的高峰期,手中无粮的央企只有选择强势夺地,不该指责央企的做法,而且再推高地价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在跟进。推手绝不仅仅是央企。
    这样的局面很难改变,这几乎也是悖论。试图再次祭起打压大棒的人们要注意,深层问题无法解决,打压没有任何意义。这已经被证明了不止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