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用“分红”遏制央企盲目投资的管理困境
李宁
据报道,财政部为了遏制央企的盲目投资,提出将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适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比例。(新华网5月12日)
不知是记者的报道认知偏好还是财政部的政策初衷就是如此。如果说利用提高央企利润的分红比例来遏制央企的盲目投资,那么笔者看将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
一是央企的所谓的“盲目投资”(也就是投资房地产、目前国家产能过剩的钢铁、钢铁、水电、太阳能等,报道举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利益和盈利冲动,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央企扎堆于房地产来赢得暴利(对于太阳能、水电开发目前还不过剩,也是国家鼓励的行业,特别是太阳能,这些行业央企可能涉足不多,因此央企主要的盲目投资点是房地产),使得中央对于国家经济的调控政策基本上失灵,或者说效果不大,引发通胀以至于有些人士担心的房地产泡沫。因此,财政部财出台政策,意在阻止央企不要涉足房地产。但是,令行禁不止,很多央企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涉足房地产,就像地方政府不顾中央调控政策,打“土地财政”,利用买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增加财政收入一样。所以,央企的盲目投资,绝不是说利用提高分红比例就能解决的。即使退一步讲,如果是如此,那么央企越是盲目投资,赚来暴利,对于国家来说,岂不是更好的事情,因为“蛋糕”做的越大,收取的“红利”会更多。所以,我们看到,通过提高提前分红比例来遏制央企盲目投资,很可能不奏效。相反,对于那些名称上是央企实则还不强大的央企来说,是一种伤害,一定程度上打击其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通过提高分红比例来治理央企盲目投资,我们看到了中央管理经济和对部分行业管理的困境。首先,对于房地产来说,由于过分的暴利,使得地方政府、中央企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民间资本(炒房团)等都涉足期间,这些强势部门和庞大财团的涉足,进一步在加大房地产行业的产能过剩,甚至在吹房地产的气球泡泡。但是,中央对于这一现实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使出台更猛的“政策”,房地产行业照样我行我素,房价照涨不降,老百姓还是买不起三寸立足之地。治理房地产,成了国家的一块心病,也是最大的困境所在。其次,对于央企来说,凭借垄断地位,赚的丰厚暴利,央企是凭着国家的原始资本赚钱,但是赚来的钱却没有按照谁投资谁分享的原则分享,被几个大老板瓜分,甚至每年有角逐薪酬的比赛之嫌,一个个“薪酬王”在央企利润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下产生,贫富差距逐渐加大,财富向少数人数集中。但是,中央对于这一现象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大多政策时皮毛之举,没有做到根子上。央企高管的薪酬分配以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目前还是一窝粥。最后,就拿央企来说,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只要是合法经营,应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然,老板赚的多就应该领的多,高薪也是情理之中。可是,目前,我们一方面感觉到央企赚的多,对于赚钱的来源渠道也知道是垄断导致,可是就是这个垄断喊了多年,还是不能打破。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了目前的困局存在。当然,依法治国也喊了多年,依法治国牵扯到央企来说,就是依法治税,根据盈利状况申报纳税,不要出现偷逃国家税款的现象。但是目前来说,由于央企的垄断地位,加上全国各地又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使得通过关联交易、转让定价来逃避国家税款,税务部门由于对关联交易无法进行彻底的稽查和管理。所有,有时候我们说央企的丰厚利润,也是他们逃避税款的结果。治理养央企的税收管理,也显得困境重重,最好的税收杠杆,也不能很好的治理央企丰厚的暴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