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美式教育--之一“你要去哪里?”

(2010-02-22 14:07:34)
标签:

3岁

成长

混血

女儿

天津

分类: 成长点滴

      告别象牙塔的生活已经10多年,平时对教育的问题也只是听听看看,直到现在自己的孩子逐渐长大了,对教育的问题就愈发地关注起来。从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就听说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我们不同,学生不像我们这么累。有了女儿以后和LG协商决定在没有重大意外的情况下(比如俺的位置被他人替代)“相夫”的活儿还是由我来继续“胜任”,而“教子”这个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还是交给学识渊博的LG。

http://s10/middle/514cf8a7t802d6371c069&690(他们总是在一起咯咯地笑个不停。。。我可以去看我的电视剧喽,哈哈。。。)

      其实当初把教育女儿的任务交给LG,一是因为俺有自知之明,知道没有他老人家学问大;二是这教育孩子可真不是个小事,万一孩子没教育好,咱也好推卸责任;这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很想见识见识美国人到底是怎样教孩子的。

 

      从女儿呱呱坠地开始,LG就开始和女儿不停地“交流”,所以女儿一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只会说英文,后来随着我和她说的时间长了她的中文比英文进步快了。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比较忙,LG和她交流的少了,她就懒的讲英文了,见了daddy就躲。随着LG不断地和她交流,她的英文很快又能随心所欲地表达了。所以,我发现这教育孩子的最关键的一点首先是--交流。

 

      谈到交流,具体交流什么,怎样交流是很关键的。我发现我和女儿每天最多的交流就是“你饿吗?你想喝水吗?你想小便吗?你困了吗?我们该睡觉了。。。”讲故事时也是照本宣科,好像离了书我就不会讲故事了。我和她玩游戏也总是我告诉她我们这样我们那样。。。

 

      再看一看我家LG的美式教育法,的确让我自愧不如。女儿最爱听daddy讲故事,而且daddy讲故事从来不看着书,都是自己“杜撰”的,他总是把女儿编在他的故事里做主人公,一会儿去旅游,一会儿去探险,一会儿去滑雪,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一会儿山南一会儿海北,个个故事让女儿听的都瞪着眼睛,一动不动。中间daddy还会问她很多问题,有时让她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daddy按照她的意思“编”下面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方式很被女儿接受,daddy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她从来都是聚精会神的。她的思维在随着daddy的故事思考,或者应该说daddy的故事牵着她的大脑不断地思考,她也参与到故事中来,而不是机械地在听故事。

http://s10/middle/514cf8a7t802d60cd3cf9&690

(这可不是一些普通的橡皮泥作品,后面有个很长的故事呢。。。)

    

     那天女儿忽然对我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好吗?”我说:“好呀。”她说:“one day, Mickey mouse found a Christmas tree, and there are two fish on the tree, do you believe that?(一天,米老鼠发现一棵圣诞树,树上有两条鱼,你相信吗?)”她当时瞪着眼睛做出很惊讶又神秘的样子,把我笑的,我说我当然不相信了,鱼怎么会在树上呢?她又接着说:“and he saw two kitty cats on the tree also. Guess what happened?(他还看见两只猫咪在树上,你猜后来发生了什么?)”我的天,那语气绝对是从daddy那里学来的。我说:“我不知道。”她说:“the kitty cats fell off. Theeeee end.(小猫咪从树上掉下来了。完了。)”一边说一边摊开两只小手,耸着肩,伸着脖子,她还特意把那个the拉长了音(肯定也是和daddy学的)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说:“是daddy给你讲的吗?”她说:“不是,是我自己想的。”我相信这应该是她自己想的,但是很有可能是她把daddy给她讲得故事断章取义或张冠李戴了。而且她的所有故事开始都是“one day”,而且中间都会有“do you believe that? 和 guess what happened?”最后加一个“the end”。不管怎样,这是我女儿人生里会讲的第一个故事,而且用daddy的话讲女儿很富有想象力(这个想象力对于西方人好像很重要,LG很为之自豪)。

 

     前两天,亲戚给了女儿一套duplo(lego)的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玩的动物园的玩具。开始的两天,女儿玩得废寝忘食。到了第三天,她又开始缠着daddy要玩儿daddy发明的游戏了。这个游戏他们每天都要玩儿上了至少两遍。这个游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LG和女儿坐在两把椅子上,daddy假装开车。但是LG把这个简单的游戏变得比较有趣让女儿痴迷。首先他每个动作,细节做得都很到位,逼真,毕竟开了好几十年的车了,这对于他驾轻就熟。再有,他很尊重女儿的意见,每次上车都要问女儿:“你要去哪里?”如果女儿说不出,她就会给女儿几个选择,让她自己选,即使有的时候让我听着那么地不着边际。然后,他发动汽车后,会让女儿看着信号灯,红色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停下来。等到绿色的再告诉他开车。他还告诉女儿留意路边有什么标志,去他们要去的地方需要左转还是右转等等。。。忽然,他对女儿说:“我看见了一只小狗狗在我们的车前面,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按喇叭,还是停下来,还是daddy轧过去?还是daddy去把狗狗抱到车上来带回家,给妈妈?”女儿的选择很明智,按喇叭。daddy问她问什么不抱回家?她说妈妈害怕狗狗。当然轧过去也不是女儿想看到的结果。

http://s5/middle/514cf8a7t802d66529144&690

(这是他们父女一起合作完成的duplo, 女儿给起的名字叫超级动物园。。。也是有很多故事在里面哟)

 

     总之,这一路上他们会有很多“问题和麻烦”需要女儿去决定和处理,我知道LG没有看过西游记,但是他和女儿玩儿的游戏总会让我想起西游记的情景。现在女儿有时也要和我或者姥姥玩儿类似的游戏。一次她问姥姥:“奶奶,你想去哪里?你告诉我,我开车带你去。”姥姥说:“那你就带我去妈妈家吧。”女儿说:“我们已经在妈妈家了。too boring(太无聊了),你说个别的。你是想去幼儿园?还是美国?还是wal-mart?(沃尔玛)”姥姥说:“那就去沃尔玛吧。”女儿说:“那你去沃尔玛是想买电视,还是想去KFC,还是想吃早点?”(她这样问是因为沃尔玛的那个大厦里,一层有个KFC,还有些快餐厅可以吃早点,还有个不是国美就是苏宁电器(我记不清了)。我估计这是LG平时给她的选择题。她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法来启发别人了。

 

     最近我通过LG和女儿的游戏想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往小了说这只不过是daddy在哄女儿玩儿,可是往大里说这也折射出了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 LG从来没有生硬地告诉她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他总是启发女儿在思考,在判断,在做决定。而且通过游戏还让女儿知道了如果想要达到目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LG不是从事教育的,我敢保证他也没有研究过美国的教育,可能甚至他还不如我们中国人对美国的教育问题更关心,而且他和女儿玩儿的游戏也肯定没有经过反复的设计和斟酌,有很多都是顺其自然的。但是女儿却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儿。而且我能够发现女儿通过和他在一起游戏,在精神层面有了提高。她的想象力大大增强,而且有了逻辑思考的过程,她不仅受到了daddy的启发而且也会启发别人,还有就是面临选择做决定。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思想意识范畴的能力,是没有办法通过语言去“教会”的。而LG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他可能就是用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思维方式去和女儿消磨一下时间,但是就是这种无意识的游戏,恰恰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不同,就是这不同的教育模式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