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emember.com让人们对集体回忆贡献个人故事,为何仍不到1000会员?

(2012-05-07 10:19:05)
标签:

明體

美国

维基百科

回忆

凤飞飞

it

Remember.com让人们对集体回忆贡献个人故事,为何仍不到1000会员?

上星期
看到一篇文章写到美国有一个网站「Remember.com」,这是我本来想买的域名,所以特别看了一下它在做什么?这个网站,号称是「回忆的维基百科」(Wikipedia for memories)

什么意思?

维基百科的内容已是由大家所贡献,但大家贡献的都是「事实」,若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个人的感想、照片、或不太有紧密关系的个人相关信息,都被维基百科所拒绝!但「贡献事实」的这件事,其实并不合乎一般人的癖好,我们常常与长辈或长官一起开会、一起吃饭,每当提到某某「往事」比方说921大地震,或是某某「人物」比方说凤飞飞,或是某个「地点」比方说成功岭……长辈往往会「话闸子一开」,讲的却不是该物、该人、该地的「事实」,而是讲到他/她的「个人」如何和这件事、这个人、这个地方「当年」扯上关系,滔滔不绝一段「个人故事」、「个人感想」。长辈所有的个人经历,只要可以和历史大事沾上一点点边,哪怕只是勉勉强强、充满扭曲与主观的回想,都可以成为后人在饭桌上愿意倾听一小时的话题!

Remember.com的基本概念就是这样,如果某件历史大事,有100个长辈帮你一起回忆?虽然讲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但你对921大地震、凤飞飞、还是成功岭,一定可以「读」得津津有味,一小时绝对不够……这就是Remember.com的主要要求──

当然,这假设前提是,如果Remember.com真的可以成功的吸引这些人真的像平常吃饭那样去对这些往事打开话闸子的话!

有这么简单吗?

人类就是这样,虽然我们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兴奋的活着,但我们对于过去其实总是毫不犹豫给了更高的评价,往事总是最美,但,由于苦无时机、需要对象,所以一直都没有机会将那些故事倾泄而出,今天Remember.com等于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每个人都可以把心里的那一段回忆拿出来,做英雄!做说书人!

我很喜欢这类的点子,不过,令人担心的是,据报导指出,此网站目前为止只有不到1000名会员,这是一个很需要人们去支持的网站,如果没人愿分享,一切将是一场空,每个回忆只有两只小猫来分享,没人想来听。

Remember.com的挫败,提到一件自己的感想──

最近我对「回忆」奋力推广,广邀「人生策展员」来加入团队,大家多支持,偶尔有一点问题的,主要是围绕在是否人的回忆真的值这么多,或者应该说,真有这么人将自己的回忆视为如此「伟大」

你的回忆,有伟大到或珍奇到竟然斗胆办个「展」这样的来珍藏、来发表、来「展」出吗?

每个人其实都有这个瘾,愿意在餐桌上畅快的乱讲,但,若被要求做稍微重度一点的分享?就快点摇摇手自认「不足以道」,真是可惜

Remember.com虽然走了第一步,但可能正是在这个「不足以道」的节骨眼上栽了跟斗;你在Remember.com点进某个回忆,它会秀出每个人与它相关的「回忆」,然后你就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其他回忆」,这个页面,有机会被一些人「经营」成另类的「个人说书页」,将自己的回忆不断的贴啊贴的贴上去,这,就是一个「展」了。不过,因为上述原因,这样的设计可能「不对」,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回忆,但要是对回忆有兴趣之人、加上又要刚好有回忆到这件事、还要愿意将它清清楚楚的带着基本架构的分享出来……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分享

因此,我有一个独特的看法。

我认为,「回忆维基」这件事若称它为「工程」的话,那么此工程不应该由高达500万人或甚至5000万人来共同回顾人类的1千件大事、名人、名地点,而是,这同样的1千件大事,或许应该由区区「5000人」去回顾即可,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5000人,让他们来做个「代表」,这5000人虽少,但每个人小小的回忆,集合起来,可以让他的人生变得这么有价值,让他活了这么几十年、不必有任何社会地位或知名度或「成功度」也可以活得这么有意义。

剩下的人,若真的要贡献回忆,那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偶尔想到、在FacebookTimeline上面记上一笔,就完成它们的任务了,交给Facebook Timeline去帮人类作一个简单、琐碎版的「回忆维基」搜集吧!

就如此报导访问Remember.com的创业家所说的:「看起来最难的部份,是让人们『认知』它的重要(get people to become aware of it)然后接着去试玩这个网站。」

这工程是巨大的,找这些喜欢「回忆」的人,形同是一个找「贵人」的过程,我凭着自己写日记20年、对回忆的注重,希望能继续耕耘这件大事,让它真的开花结果!其他若没有一起这样想的,就请按下「Delete」键,删除这段、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