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家很爱玩「危机处理」(上)

标签:
明體大厂周宏泰危机处理李慧it |
今日忙碌,特选多年前《别学北极熊》一书中的「危机处理」一章,当年好几位成功创业家分享他们不只靠胆识、靠运气,也靠「几次迎刃而解」的「危机处理」,才获得最后成功;反之,不懂危机处理的创业家,只会一鼓劲的冲到底,往往差成功只「临门一脚」而落败了。
成功创业家和航海家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都是「冒险家」;「冒险家」的特性,如航海家那样,看到大浪当前,竟有一点兴奋──
投资科技公司已有二十年以上资历的成功创业家沙正治,喜欢将创业家与「哥伦布」相比。仔细看,两者还真的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哥伦布当年也是带着他伟大的航海计划,向欧洲各国皇室招募资金。拿了钱以后,找了一群人出海,连地图是真的还假的都不知道,完全看不到明天会发生甚么事,也看不到下一个陆地何时会碰到。本来要去印度的他,转错方向,反而发现新大陆。当然,哥伦布的「创业团队」一旦出海了,就无路可退;他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像「水快要喝完」或「船舱下面的人要造反」,一但「创业失败」,不只是宣布公司关门而已,自己和全体船员的宝贵性命也要赔上去,真是「恐怖创业」啊!
不过,虽然是「恐怖创业」,哥伦布的信心不能因为危机有任何一丝的动摇,尽管他心中也不确定明天是不是就能看到陆地,仍然保持着冷静且乐观的模样,先度过今晚的大风浪,处理掉眼前的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成功创业家不只爱「宝藏」,同时也爱「大浪」。有大浪,才有一次又一次危机,每次击败危机,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成功创业家来说,愈挑战就愈让他兴奋,愈挫折就愈让他更有精神!
自创软件公司、顺利卖给大厂甲骨文的周宏泰说,创业的时候,很多人跑来问他:
「你创业是在干甚么?」
「你每天都在自己公司做甚么事情?」
一般人想得到的答案,都是像「管理」、「和客户谈话」、「开会」、「倒垃圾」。但对周宏泰来说,这些答案都无法一语点出创业的个中滋味。
周宏泰说:「我每天在公司,都是在做『危机处理』。」
不用说,对方当然眼睛就睁得很大,哇,这么可怕!
成功创业家潜在因子就热爱危机,因此不觉得这么可怕。这一重又一重的危机,虽让甫投入创业的创业富翁吃了一惊,却也是他们成功之后,最回味无穷的。彷佛没有这些危机,创业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多位成功创业家提到他们创业的过程,总要特别一提那些被他们「干掉」的各式各样的危机,显然,「危机处理」的能力,是让成功创业家最引以为豪的--
周宏泰回忆,有一次,他突然发现银行里有一笔钱被冒领走了,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好在银行都有记录,很快就查到不是他们的错,通知银行处理后,很快就落幕了。还有一次,周宏泰和当时还是似敌似友的甲骨文公司的某个营业代表谈合作,见面好几次,和营业代表谈得很来,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眼看就快要签下合约时候,这位营业代表突然「人间蒸发」,不见了。后来周宏泰才知道,这位营业代表上周末觉得有点头痛,到医院检查,X光一照,医生发现他脑中有个小瘤,本应无大碍,马上上手术台开刀切除,不料手术失败,他竟在手术台上去世了。这桩悲剧意外,让周宏泰大感世事难料、不胜唏嘘;原本快谈成的一次合作机会,也因为营业代表的去世而中断,一年的努力化为乌有,得和对方重新建立管道。
危机四伏,随便一个小小危机跳出来,就算不毁了公司,也会让从前一大段时间的辛苦全都白费了。除了上述外,下面列出其他成功创业家提过的危机。这些都还算是基本的,每个产业、每种技术和每个市场都还有它们自己危机。
一、公司做到一半,突然冒出一个竞争者,做跟我一模一样的东西
二、某间大了数十倍的公司宣布要做个新产品,突然向你挖角
三、竞争者的律师突然告你侵权
四、客户突然宣告倒闭
五、房东不愿续约,限期搬离
六、合伙人突然因故必须搬离这个城市
自创多媒体经销公司并带领公司上美国股市挂牌的李慧,也曾经遇过很多危机。她自豪的说,每次危机,不但顺利的处理掉,还反而顺势让她的公司更上一层楼。
有些人一听到创业的各种危险,就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对成功创业家而言,这样有如向危机低头,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低头的。「有人跟我说,你创业万一这个那个,会死掉!」李慧说:「这句话错了。身在其中的人最清楚,身为创业家,你是不可能随便就让它『死掉』的!」
李慧回忆,当时最大的危机,是被客户骗走一大批货。这个骗子客户很厉害,先一万、二万的货买了几次,取得李慧的信任后,突然说他要扩展海外市场,就向李慧赶订一批四万美元的货,要求快递,并在李慧收到他的支票后又马上另外订了六万美元的货。当时李慧对客户一次订这么多货确有点生疑,还特别去查了客户的银行账户,一看,还有五十五万多美元的现金,比李慧当时公司的现金还多。李慧心想,这样的客户应该不会坑我这家小公司吧?不放心的李慧,还特地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听见对方低沉又稳重的中低嗓音,听起来还蛮可靠,就信了他。
就这样,总共十万元的货送到客户指定的国外地址,客户给的支票还没来得及进银行,隔天事情就爆发了,这家公司突然关门,负责人不见人影,多家经销商都被此人给骗了。他带着价值美金好几百万的计算机用品远走高飞,FBI到现在还抓不到。
眼看公司好不容易赚的钱,突然间被骗走三分之一,这一两年的努力等于都白费了,听到这晴天霹雳坏消息的李慧,回忆当时她真的就「全身发软」,感觉像被「割下一块肉」,不敢回家跟家人说,想办法冷静下来思考突破危机。
很快的,李慧又站起来了。她的结论就是,只要赚更多钱,这种小骗子就再也骗不垮她的公司。于是李慧不但没有被这「超级危机」打倒,反而变得更奋斗积极,增加工作时间,拚命的赚钱,而且还进一步的寻思「转型」的路,转而走向当时还在启萌阶段的多媒体硬件市场,把公司带到另一个境界。
这么多危机中,最棘手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危机,而是在内部。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的杨孟佑表示,科技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很有热情,但这热情常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来说,创业初期,创业家个人魅力不够,公司品牌魅力也不够,比大公司弱很多。员工不确定明年这时候公司还会不会在这里,所以每个人前脚才刚进公司,后脚已做好离开的准备,人人都抱着「合了就合,不合就散」的准备。
挖角,偶尔发生,都会重击公司。周宏泰说,有一次,再隔几天就要推出新产品的时候,有一位重要的工程师竟被竞争对手以更高的薪水条件给挖角了。当这位工程师递辞呈时,周宏泰实在要哭也哭不出来;若贸然加薪来留住这个人,对其他员工就无法交待,又没有钱来帮所有人都一起加薪,只好眼睁睁的看他离开公司加入竞争对手。还好,周宏泰在这波人事处理后,把公司稳住了。
周宏泰说,人事方面的潜在不稳因素,一直到最后一天都还让他寝食难安。那时候,甲骨文已经通知他,准备把他的公司买下来。听到这好消息的周宏泰,紧张多于兴奋,因为接下来甲骨文一定要做「due diligence」,派人来公司把公司里大大小小的账目、资产、人员全都清点一遍,全公司的员工马上就会知道这个好消息。这时候,万一甲骨文看哪里不顺眼,突然取消不买周宏泰的公司,那这个「危机」就会真的将公司一拳击倒,员工士气一落千丈,所有的工作都不用做了。因此,周宏泰一直是伸长触角,天天都如临大敌,准备好要做最后一次「危机处理」,直到公司正式被卖掉三个月,周宏泰才可以喘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每个创业家都有他们「危机」的故事,而他们永远是带着兴奋来讲这个故事的。(待续)
(图片来源:Scott Maxwor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