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误认」,往后的做法截然不同:不只用在营销也用在人生

(2011-12-16 16:27:10)
标签:

明體

美国

牙膏

误认

车子

it

http://img3.ph.126.net/0Hku_kOwXX1hhmMG9N8Vpg==/2828823515959237633.jpg 

最近看到一则有趣的消费者心理学研究,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所做,登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学术期刊上,营销人员不妨参考一下。它在说,之前的营销研究已经证实,一个产品的「包装」可以让消费者当下觉得这产品比较「有效」或比较「无效」,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选择。如果你在包装上强调「有效」,消费者比较容易买下;强调「有效」比强调价钱或质感都还要让消费者赶快买下!

譬如,以前有一个研究是说,杀虫剂的外壳,印的若是「死掉的蟑螂」,会比「活着的蟑螂」还要让人直觉此杀虫剂效果很好,想买!

于是,很多厂商开始在包装上面强调「效果」,却不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

他们找来一些学生,请他们参与实验,在他们面前摆着两支美白牙刷,牙膏A上面印着一个大笑容,嘴里尽是亮晶晶的牙齿(我怀疑他们拿我们黑人牙膏给老外看了),牙膏B的包装则什么都没印,只写了美白两个大字,结果,大多数实验者都认为,前面那个牙膏,看起来比较「有效」,两支摆在架上,他们很快的就做了决定买了有效的那一支。

实验接下来,惊奇发生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消费者买下后,使用牙膏A的速度,竟然比牙膏B还慢了42%,意思是说,虽然牙膏A看起来「有效」,成功的让消费者比较快买下,但接下来,它摆在消费者家里的时间,会比牙膏B还要「久」。

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包装太过于强调「效果」,以致于消费者买下,觉得他得到了一个「有效」的东西,当消费者有这样的印象后,他使用这个产品的速度会比较慢,因为:

太有效!

有效的牙膏,不必挤太多,挤一点点就好,就有美白的效果!

有效的杀虫剂,不必喷太多,喷一点点就好,就有杀虫的效果!

这种「慢速」,厂商最后竟然是吃亏的,虽然在销售第一线它因为包装上强调「效果」而赢,但反而消费者太相信效果,慢吞吞的使用--

文章说,这个简单的发现,对营销人员来说,唯一的意义,就在「包装不要强调效果」,强调效果,本身就像特效药,让消费者快速买下,但也造成后面「慢慢用」。

我对此研究有些半信半疑,不过,这个研究,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领悟

以前在国外,路途远,每个同学都开车,所以我们都知道同学们开什么车,其中一位朋友,车子常常都是很干净、很漂亮,每次称赞他的车子真干净,他就说,当然,他昨天才刚洗的

我就想,为何有人这么「爱惜」车,经常都在洗?问了他才知道,他不是爱惜车,他是觉得,他的车子因为常开高速公路,所以很容易脏;然后,因为他「误认」他的车子很容易脏,所以,他就常常洗车

你有听懂这个意思吗?

每个人对「脏」的看法不同,所以,也影响到他们洗车子的频率,照理说,比较容易脏的车,就比较常洗,最后他脏的程度,应该是和不容易脏的车子,是一样的,不是吗?不过,显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对「脏」的观感不同,一个人觉得他的车子「容易脏」,让他的洗车习惯与众不同,最后的结果就是:他的车子,异常的干净!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在「个人成长」上

人们常碰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再进步、想再更好,但,我到底应该再到底应该上多少课,才会学好法文?一周要上多少钢琴,才能学好钢琴?

答案是:要看看你觉得自己有多「不好」

如果你的身高只有别人的二分之一,你就会多吃一点;如果你的脑袋只有别人的二分之一,你就会多努力一点。但谁的脑袋只有别人的二分之一?大家的脑袋要差也不会差很多,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可能不会是最笨的人的两倍,但,却有很多人,付出比别人的两倍、甚至三倍的时间与努力。换句话说,成功的人,往往有可能正是「误认」自己不足的人,就如同那些看了外表包装「误认」它真的比较有效果的人,那种意思是一样的。

我们的付出,等同于我们的「误认」。太有信心,我们的脚步就缓了,所以,成功的人,在某程度上是比较没信心的,一场「误认」,一生得到的东西,反而多了人家很多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