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采「不固定座位」(Hotelling)可省28%空间,但牺牲了啥么?

标签:
it |
今日忙碌,再分享一下前阵子的文章──
之前因为人员扩张,我们好不容易租到的超赞的资策会的办公室坐不下了,没有空办公室,只好忍痛搬出好不容易习惯的地方,外面的办公室每坪好贵,那时候,曾经很认真的考虑采用新方法──「不固定座位」。
什么叫「不固定座位」?
现在有些企业,你进去是没有属于你的固定位子的,你自己找一个空位,上面该有的电话孔和网络孔都有了,将你的计算机插上去,外套挂在座位上,就可以开始工作,但,不保证明天你会坐在同一个位子,甚至有的还不能保证明天你有位子!
这种做法在台湾已开始,之前一间很大的教育机构记得就是在大改装之后就开始进行这样的制度,一般企业对业务员也是这样,有一说,这样一来业务比较不会死待在办公室吹冷气,比较有动力出门去。
不过,就在上星期,有一位教授在布里斯本举办的《Industrial and Organisational Psychology Conference》学术会议里,提出了一些看法,我才知道,这种「没固定座位」的坐法叫作「Hotelling」,大概可翻作「企业旅馆化」,原本你到一间公司,被指定一个座位,就好像租到一间房子一租三年,但现在在这种没有固定座位的制度下,就好像到处投宿旅馆,没有自己的「家」,每次都要check-in、check-out,所谓check-in可能是透过柜台帮你配位,所谓check-out则是清理桌面,所谓「clean desk policy」,下班时,一样东西都不能剩不能留,让下一个员工,可以享有全新的座位。
那位教授认真研究「企业旅社化」,提出了「喜忧参半」的结论──
喜的是,对老板来说,可以因为不固定的座位制度,在同一个坪数的办公空间里,塞入20~40%更多的人!(这也是我们当初还真的考虑过的事)。可以多请40%的人员,就等于将每个人的空间成本降低28%左右,意思是说,请同样的多人,但原本办公室房租是10万元,现在只要7万多元,还不到8万元,听到这边很多雇主都会心痒痒!
此外,这些员工可以因为常常换位子而更认识其它员工,换了几次座位后,所有人都认识了;此外,企业也「以为」员工会喜欢这样,以为这代表某种「弹性」,可以不必被绑住、工作时间较弹性?
但,降低了28%成本,员工的心里,有一部份也跟着降低了。教授指出,这种「企业旅社化」其实违反人性原则,据文章说荷兰政府曾有一篇报告证实,人性喜欢「占地」(和小狗尿尿的意思一样),人性就是要自己拥有一块「周边环境」(immediate environment),将自己的东西收藏在同一处,这是上班族的一点点小小特权。仔细想想,在自己的桌上摆设一些个人的物品,你认为,真的去看你桌上这些东西的同事会有几位?但,每个人就是会精心打扮这块70cm x 100cm的小桌子,还有那不到50公分高的小墙,让它充满了「你」的感觉。
当老板连这个小小的「特权」都予以剥除时,人性的原则已被违反──
不只这些,我们常看到一直有一些新的管理方法被提出来,也有一些被接受,但我后来发现,所有的修改还是回归到一点──
这些修改是让员工高兴一些?
有些会高兴?高兴的过半?
还是,其实是为了公司而修改,员工没人高兴,但也得配合?
现代办公室每个人眼前一台计算机;到各商务中心看看,各行各业,再奇怪的公司,每个人面前还是摆着一台计算机,这是以「脑力」工作的时代,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实力取决于员工的大脑,当然,老板的角度和员工的出发点本来就不一样、也永远会不一样,但是,我想,每一个省掉的表面,背后一定有也被省掉的内里,看到「Hotelling」虽然省掉了28%的「空间」,但也让员工因此而少了动力、少了「时间」。
大家还可以来思考,员工最好拥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是否也最好拥有自己「固定的会议室」?
大部份的办公室在「会议室」的制度上是采「Hotelling」的,也就是全部共享几间会议室,需要的人必须先预约,是否,应该让每个部门拥有「自己的会议室」?我看过有公司是这样做的,该会议室里就摆满了那个部门的照片、文件、等等,整个就像一间温暖的客厅,这种配置恐怕会占到更多的坪数,须付出更多的租金,但,只要让愈多人愈喜欢待在办公室里,所换到的「时间」,绝不是「空间」可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