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发薪日永远是最忙碌的一天,所以今天摘取自己在很久很久以前写的一本书里面的一个从未曝光过的章节,相当坦诚的叙述了我个人的生涯,以及对于一个字的挣扎:「酷」。
最近对大学生演讲网络趋势,不免俗的先陈列出自己的学历、经历,还有出过的书…但,我还特地加了一张简报,「你所不知道的我的学经历」!
加这张简报,是因为在演讲的过程中,同学们因为我读的都是外国的学校而有隔阂感,而这张「你所不知道的我的学经历」简报,每次讲出来,学生都似乎相当有兴趣。这张简报也意外成了后来的学生演讲最好的开场白。现在常以「忙碌」为由而拒绝学校的演讲,但仍希望这段故事可以让大家知道──
而我主要想表达的是,我的学历与经历在许多人眼里看似顺遂,有些学校的名字听似显赫,但,却是经过许多沉沉浮浮中所得来。我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在学业事业以外的许多事情上挣扎,有的非常严重,特别是在「人」方面。若以一句话来说,曾影响我最大的字就是「酷」,以前我曾饱受「酷」此字所苦。
字面上来看,所谓「酷」,就是有一股自己的个性,不愿像别人;或许习于不理不睬,胆敢不看着对方,让旁人看不透此人心里想什么;这么多人面前,他站着一个姿势,泰然自若,透露出一种超龄的成熟,一切都在计算之中,天塌下来都不害怕…等等。
在国外念书,「酷」,尤其成了很重要的特质,它是青少年(teenager)可以得到的最高等级的称赞,也是青少年竞争的标准。酷人容易受人尊敬,酷人容易吸引异性。你功课好以外,最好还要是校队的主将,然后做人又酷酷的,这就是最棒的。假如不行成为校队主将,那至少帅帅酷酷的,也不错。假如不帅,也不是校队主将,那至少要「酷到爆」,也还勉强可以。假如,你只是功课好,什么都没有,除非你要功课非常好,好到代表学校去参加奥林匹亚数学竞赛,不然……很抱歉,因为你不够「酷」,你就成了学校里最糟糕的一个人。
上述对「酷」的标准,对我而言如登天之难,因此学生时代,我一直做不到「酷」!
与人聊天,我热情万分,要我冷冷的酷酷的将十句话浓缩成一句话,很难呢!在篮球场上,投出一球,投不进,头就往后一仰,啊!对不起,队友,我没得分!接下来终于一记美妙上篮,球进得分,我看着对手,「有没有foul?有没有foul?」希望他没有被我得分的举动给「冒犯」,不会觉得不高兴。我永远带着一个大笑容,得分了以后,鞠一个躬,谢谢大家…。
看到人就报以笑容,看到人就鞠一个躬,在台湾,这招多好用!我曾经是全校都认识的好学生,每次月考,其它班的第一名会跑到我们班,问问他们说我这次考得怎么样;多少次我在「第一名」的呼声中走过去。但这些,到国外去就完全没用了,「这些,实在太不酷了!」
但,日子还是要过,我开始看刘墉的书,我知道,刘轩一定是一个很酷的人,但我就是学不到他的「酷」,怎么办?我在学校,和白人一起,他们在我的联络簿上写「你是白痴」我还是听不懂;有一个好朋友介绍给我听Duran Duran,我酷起来了,有个白人同学还告诉我,只有不酷的人才念正常的大学,酷的人就是不要念大学,于是有天回家,我告诉我父母:「我决定不要念大学!」父母非常震惊的问,为什么?怎么会想做这样的决定?我没说。我觉得,或许那是让我酷起来的一个好办法。也不知道为什么,「酷」好像是我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一件事,我要一步一步接近它,而不是一步一步离它愈来愈远。
但,我从没想过,「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不能「酷」?
因为,我竟然无法改变自己。
我心里面誓死抵制任何想要改变自己的事情,我悍卫着那最「原味」的自己。尤其是我已经知道,这个改变,完全是为了要换来一个「酷喔,乔治」一句话,获得那些喜爱与尊敬。我隐隐中真的不想要,所以我一直都维持着自己的风格,然后忍受当时的同侪给这样一个风格的「不酷」的定位。
后来,我终于还是申请了大学,决心做一个「不酷」的人,当然也顺利的进了第一志愿。我继续的面对一些同侪的推挤,继续做一个「不酷」的人,但随着年纪,在课堂上,我也体悟到愈来愈没有必要「酷」了。慢慢的,「酷」这件事淡出了我的生命。
慢慢的,我不再照镜子。我不要「酷」了。
有一天,在加油站,我再次碰到那个当初叫我不要申请大学的白人高中同学,他在加油站打工,他戴着一顶帽子,告诉我他后来做了这个工作,我听完他的经历,我说,「酷喔,Brat!」
他笑笑着。没说什么。但笑里有一些无奈,或许是我敏感,但我觉得我看到了。
自然不过的,我心里响起一阵乐声,跟自己说,「酷喔,乔治!」
可不是吗?「酷」就是不管别人怎么想。最后,到底是当初很酷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想,还是「不酷」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想呢?
最后,我不知道当初那些「酷人」会到社会的哪一个位置,又会在社会上做什么大事。但我体会很深,谁说「酷」只属于年轻时代?若你认为如此,那你或许没有参透「酷」的真正意义。谁说你不「酷」?也许你的「酷」,会超过你一直的想象;真正的「酷」,是一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