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网路商店,最好再补开「实体商店」的3大理由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3/a37.jpg
大市场环境不好,电子商务是不倒的骆驼。很多人认为网路商店的knowhow并非一般网路人可以触碰,比开一家实体商店还复杂!但专业分工,那部份由商人去碰,而网路人可以碰的就是专注在譬如「ProFlowers」那样以「网站胜」来赢过其他竞争者,或是像「CarSoup」那样& lt;a href="http://mr6.cc/?p=2258">与其他网站巧妙接合的案例。我认为网路商店的功能、铺陈,它的未来肯定不只如此,未来也会投资更多时间去研究它。
不过,无论网路商店下一步要怎么走,有一步很简单,简单到……绝对是现在所有网店的老板都可以思考的──
开一间实体的直营商店!
注意,这些商店并不是只像「格子趣」那样有一个小小的展示柜罢了,而是「整家店」。之前,我们就已经注意到全美
国最大线上鞋店Zappos早就开设一间很时尚的「旗舰店」,那时我们认为Zappos
只是因为线上生意太大,所以想要耀武扬威一番,证明自己不只是线上商店。我们猜,若Zappos不是这么大,应该就没有需要实体商店吧?错!我们现在看
到,连小小的鞋店也都开始开实体店铺──这星期有一篇报导提到一群网路的商店,都是卖衣服、鞋子的。他们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了实体的店面后,经过几年实验,他们的「成绩」已经出来了──
这篇报导一共举了三个网路商店的案例,分别是总部在Boston的「Karmaloop」,1997年开设网路商店,2005年开实体商店,卖的是街头风味十足的流行衣饰、鞋子。而总部在华府的「Simply
Soles」则在四年前开设网路商店,去年11月才刚开设实体店面。至于位于Baltimore的「Barefoot
Tess」则在2005年开设网路商店,当年底就开了实体商店。
就像鲫鱼全部游向同一个方向,仿佛变成一条很自然的道路:先开网店,再开商店?
没人想过这个model过!目前,有些网店的成功都是原本就有自己的工厂,或是拥有自己的商店与合作已久的货源。最新一个案例是Georgetown最近有间刚开的「Rivival Home and Garden」家具店由于在当地太受欢迎,很快就开了线上商店,大家开网路商店,是想把实体扩大到网路上,变成实体的三倍、四倍……十倍,作梦作到有一天把实体的关掉变成完全的网路商店,作全世界的生意、赚全世界的钱!另外,有些在网路上爆红、成功的小网店,他们理所当然的「下一步」,应该也不是开实体商店,而是应该是去成立工厂,不是吗!至少,也成立一个畅货中心之类的,不是吗?让自己更能够压低成本,在网路这个「通路」在比价引擎一搜寻以后,更吃得开,不是吗?
开一个实体店面,等于另辟一个「不需要的通路」,为何?
从这篇报导的三个网店案例,可分析出3个「开实体商店」的好处:
好处一、让「品牌」更适恰的展现:网路商店做到最后要「卖品牌货」,既有品牌或自有品牌或混合摆设,但品牌和网 路界面至今好像不是很fit。 Simply Soles店面中他们主要陈列的都是网站中比较贵的品牌商品譬如Tory Burch、Bettye Muller,但主要也是她自创的品牌「Lillybee」,摆在上面,和其他品牌一起相得亦彰。 Karmaloop原本草创时期就在父母家的地下室暂时营运,后来做得愈来愈大,去年他们后来还自制了线上的电视频道「Karmaloop TV」,讲一些关于流行、艺术、音乐的,俨然成为街服的文化线上商店的代表,通路强,品牌就来,他们带来了Adidas、Creative Recreation、Jeffrey Campbell等品牌,结果发现许多厂商竟不愿在网路上露出太多他们的品牌标志,在实体店里就比较没有这样的顾忌。 Barefoot Tess也说,有些品牌设计师,也比较倾向希望放在实体店面,若有实体店面,谈什么都比较容易些!
好处二、有一个「聚会场所」:谁说实体店面一定要拿来「卖东西」而已? Karmaloop的老板是说,之前的虚拟网路商店就是缺一个地方让人们「过来」(come together)。现在Karmaloop有了实体商店,至少可以拿来办一些公司的活动、记者会、派对, 甚至有幸邀请名人也有个地方可去。 Simply Soles老板也说,之前曾在他家邀请最忠实网友来办了几场私人酒会网聚,但现在家里有两个小孩,愈来愈不方便了,他们反正也正在找一间「仓库」来存放存 货,不如就打一个店面来办派对吧!店面可以当作是showroom兼办场地的场子,甚至还可以见到「设计师」的场合,Simply Soles就善于利用它的实体商店,每个月固定举办一次「Meet the Designers」活动,每个月安排一位设计师与网友见面。
好处三、与客户回归「人面接触」:Simply Soles说,他们的客户都表示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实体店面,理由因为太喜欢这个网站,因此想看看这些「后面的人」是谁? Karmaloop也说,这感觉就是给这个网店「另一张脸孔」,以及「另一度空间」。有趣的是,这些「客户」的定义,是否包括「非线上客户」呢? Barefoot Tess的经验是,常有些不小心走进来的新客人,他们原本只卖大尺寸衣物,现在为了配何,也加了一些「普通尺寸」,但这些并不是他们的专长!所以后来他们决定搬离mall,改在外面、停车方便处,客户都是原本就在线上购物的,开车过来参观。这种面对面接触的好处是,让商店老板可以真正的透过和客户直接的交流,「感觉」到哪些商机是大的,哪些商机没这么大。
有趣的是,虽然实体商店好像「有些好处」,但以上三间商家都不约而同表示:论「效益」,他们的营收,目前依然以线上为主,实体店面并未为他们带来太多业绩。 而且像Barefoot还提到,实体店面还得应付其他麻烦譬如「找人手」等等。不过,从这三个店家目前还好端端的开着他们的实体店铺,并且喜欢这实体商 店,我们知道,或许实体商店的效益是比较不直接、看不到的,你永远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她来过实体商店,所以变成更忠实的线上客户?
之前经营网站,常常举办活动,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们花很少的钱做网站,却花相对多的钱来办活动,然后又没办得太 好。这些活动需要的,都是一些「热闹的气氛」。我们拿来招待这些网友的,却常常是冷冰冰的办公室。之前举行小型派对,问高中女生,她们才刚走进南港软体园 区的大门就被里面来来去去的上班族吓到了。大部份的网店、网站,面对的都是一般大众,甚至是偏年轻的大众,使用者对此网站此品牌的观感是习惯性的「一派轻 松」,但,目前有几个网站,真的有准备好一个给这些网友轻松的地方,就算只是一两坪大的小空间也好?
网店由于获利明确,空间可以拿来多一个销售点,所以当然先试了。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格子趣」打开了我们对于实体陈列的需求,但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场子趣」,一定要有个「场」。其实,论到要开实体店铺,线上商店一开始就是一个高手。线上商店有个好处--基本上,客户在那里是「算得出来的」,她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也有许多她们的客户,直接去那里开店,不会赔本!
先开网店,再开商店,经营一百年?
这是大家都可以想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