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名医师要求病人签约反Web 2.0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3/a16.jpg2.0" TITLE="2000名医师要求病人签约反Web
网路上看到各式各样的「评价网站」,看到哪家餐厅的评价可看Yelp,哪个旅行产品的评价也请看TripAdvisor。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被评分、被排名,那「医生」怎么样?
如同之前已经有「RateMyProfessors.com」,让学生给教授评分,结果,一群大学教授气着直跳脚却拿它没办法!近一年来美国则出现一堆「医生排行榜」包诺RateMDs.com、 Vitals.com、Dr.Score,连其他网站譬如Angieslist也开始在评医师。尽管目前只有22%的病患会真的跑去看这些医师评论网站,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研究,有高达 91%的病患,若可以的话,有「意愿」去这些网站上面参考一下医师的评价再去看医生!
对医师来说,这是他们所喜欢的吗?
不,就和学界一样,医界也恨透这种网站了!这个月发生一件大消息,一位神经外科医师就是看到这种网站「此风不可长」,于是发起一个叫「Medical Justice 」的网站(报导如这里),卖给医师保护他们自己,产品年费约为500美元(1.6万台币),据说目前已有2000位医师加入了。这个组织的宗旨是要完全终止线上对于医生的毁谤动作,其中一个动作就是打掉这些「医师排行榜」。这个组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提供这些可怜医生们一张「Mutual Privacy Agreements」的有法律效果的合约书范本,可以给病人先签、再看病,内容要这位病人保证绝不会将「看病经验」PO在网站上!不过,合约也说清楚病患只是不能贴网,在网路以外的地方,依旧可以自由的和家人、朋友、其他医师、医院、律师、法院等等讨论病情……。
可想而知,这个「Medical Justice」动作,在这周引起了网路上一篇挞伐之声!
一般网民的直觉是说,啊,这些医生果然「作贼心虚」!如果有把握自己做的不差,为何要怕别人PO网? 这篇是其中之一,他说,尽管医生们并不喜欢这个点子,但病患爱透了,他们想要更多「资讯」,为何他们没有自由去取得更多资讯呢!所以,医师们不要再反抗了吧,乖乖接受评分、评价、排行榜的存在吧!
网路人一般认为,新的Web 2.0世代来了,任何一个产业的任何一个东西,最终都无法逃避「被评分」的最终宿命!
认了吧!
这点,我想提出一点,不太一样的声音──
我认为,医师并不是没把握自己做得不差,而是他没有把握,这个病患会不会「照实禀报」?
你问,病患和你无冤无仇,为何不「据实」?
唔,有太多原因了。一个善意的病患,至少就有两种原因让他可能无法「照实禀报」:一是「他发疯」,他可能被医到少一颗肾脏,明明是自己延误送医,但 在生气之下,也想与这间有钱的医师所暗杠一笔生活费,于是就在网路上四处说「这名医师烂医术害我少一颗肾脏」。二是「他不懂」,这名病患根本不懂医生在干 嘛,明明这是一个已经很困难的手术,死亡率高达90%,医师救活了他,他却不知道感激,还要PO网骂。
这点,医师没有把握。
除了这点没把握,还有另一个当然的原因,让医师很怕排名──
从网路上无法制止SPAM就可以知道,目前很难判断「谁是真、谁是假」,许多Web 2.0网站里面的匿名行动,都是「个人行为」,并没有商业利益在后面,都已经可以烧出很严重的火了!更何况,当「评分」这件事有商业的利益时,一定各家厂商,想尽办法去争这个排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还是巧妙的借网友之手,公开办活动或私下换取支持……有太多太多的「手法」,去假造这些评分、这些排名了!当然你又可以说,网友自然会有雪亮的眼睛、公正的评断,但你能保证,100%网友都有公正的评断吗?
如果,只有95%网友眼睛雪亮,剩下5%,一时胡涂、听信谣言呢?
在公开交易上,一间公司损失5%的利润股票就跌、荷包就缩水,一位医师甘于看到他的事业突然掉了5%吗?那20%呢?
网路目前处理群众意见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到可以负起这5%、20%的责任。 这篇文章针对此事件,比较中肯的分析这个医师事件,这位作者说,她必须付8美元在Angie’s List得她的医师的评分,接下来她到vitals.com,看到她的医生也被评价得不错,但评价的人 只有三个人。然后再来到「RateMDs.com」,也是看到这个医师得到一张「笑脸」,背后的评鉴的网友只有五位匿名网友,她没有说这位医师不好,而是合理的怀疑, 这些评价真的有「代表性」吗?这篇文章另外提到有一个专业的部落格真的在研究这些医师排行网站,这家伙一共研究了33个「医师评分」的网站,结论竟然是「它们的资讯都还不够好」,最关键原因是应该去除那个「好」字,而是──「资讯还不够」。
不只是单一医师的资讯,还有全美国医师的资讯,因为目前只有12%的美国医师在RateMDs.com上面有评分。资讯还不够!
有趣的是,你说,资讯还不够,医师「反而」不用怕啊! 这篇文章就是在建议医师们,别怕,你也可以「主动出击」!他得四点建议,基本上都是劝医师们「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件就是到这些网站上去主动的填入自己的资讯,接下来就是鼓励自己的病患,有空的话回到这些网站上去填入正面的资讯!也要定期的去看这些网站,如果有可 以回答的就去回答……这些动作,对于写这篇建议的网路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也觉得奇怪,这些医师有何好怕?为何不化被动为主动?他们实在猜不透,为何这些 医生这么「懒」,很多事只要去「沟通」一下即可,不是吗?
不。他们不知道的是,医师本身有他自己在专业上的挑战与目标,在往这些挑战走的时候他已有自己的规画,说实在,他只想精进自己,不想做假的review,也因此不想花时间在这些「无聊」的上面──和这些网路流言打交道,本来就不在他们的事业规画中,因此也不愿投注时间在上面!
这时候,我认为,「网路人」自己也可以思考一下了──
网路有些趋势,并不是非常正向的,譬如我认为「长尾商机」是件好事,让每个人多怪的都买到他们要的东西,展现出个人特色;但我认为「匿名」是件坏事,虽然美其名是大家都能发言,但也让丑恶人性展露无遗。那,「网路评分、排名」这件事呢?是好,还是坏?
网路让大家都平等化,但别忘记,我们从来都没有平等过! 为何医师的薪资高昂,是一般上班族的至少五倍以上,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以及这些价值这些年所产生的价值产业,并不是一般如你我这样的网友,用自己多了几年的网路使用「知识」,就可以去挑战、去改变、去搞「2.0化」的!
我觉得,就是因为网路是一个极强大的工具,与其我们使用自己早别人几年的网路知识去试图掀起不必要的波澜,不如先学会,懂得真正的「尊重」目前已存在的产业与规矩,不是一眛去用一些其他产业的标准、甚至我们自己「以为」的一些观点(像「所有事情都应该接受公评」、「做得好就不用怕」)来挑战它,最后,我们以为正在解决某个需求、某个问题,结果反而制造出更大的问题;我们变成在「滥用」这个平台,拿网路去和传统产业打仗。
医生组织现在只能做一个可怜兮兮的「Mutual Privacy Agreements」,把网路人笑死,还想抗争,医师就算做到这样,也没办法禁了网路上的流言婓语。但,其他人有办法可以。那个时候,恐怕,网路回到原古时代。网路人有创意、但往往血气方刚;世界和平是很可贵的,网路没必要主动掀起纷争。一切,就从最基本的、正面的尊重与倾听开始。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2.0" TITLE="2000名医师要求病人签约反Web
喜欢《东京印象》?去她的新官方论坛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