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势可以助长成功,「差点赢」则可助长气势?

(2009-02-25 10:39:26)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2/a213.jpg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上周在《Neuron》科学期刊有一篇科学研究(其他新闻见这里这里)很有意思,他们发现,真正让「赌徒」愿意继续赌的关键不是在「赢钱」的刹那,而是在「差点赢钱」的刹那──如果你拉个拉吧机(吃角子老虎),差一个花色就全部同一色!虽然还是输了,但这种「差点击中」(near-miss)的感觉,让他如电击般的兴奋、愉悦,让他可以玩得更久!

这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找来了15名志愿者,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并不是赌徒。科学家拿一套特别设计过的角子老虎机让他们玩,一边监视他们脑部的状况,结果科学家发 现,当他们「赢」了,脑部的专门负责回馈的部位striatum与insula cortex会开始运动,这个区块可以为人类带来很愉悦的效果,吸毒的时候也是这个区块在运动。赌博嘛,赢了以后如同吸毒,应该是正常的。不过,科学家同 时也监测到,当他们「差点赢」的时候,尽管输了,脑部的同一部位(striatum与insula cortex)也同样的在运动

有趣的是,事后这些志愿者填写问卷,表示「差点赢」的经历是不愉快的,可见他们知道,他们是输了,不过,他们的 大脑却不是这么说。虽然此经验不愉快,但他们的大脑却制造了就像「赢」的时候相同的兴奋感,就是这个兴奋感让他们一再而再的回到赌桌上继续玩。科学家改变 了这个电脑程式,让这台机器不会造成「差点赢」,结果发现人们在上面玩的时间会比较短。反之,若让这台机器不断的让玩家「差点赢」,玩家坐在前面玩的平均时间就会跟着拉长

不过,这个观察其实没什么,我们都去过拉斯维加斯赌城里的赌场,每次拉吧一次,就会有一种感觉:这里的机器是不是都有被「控制」?让我们故意好像快要中,或是中奖也只能中一次?我们都知道,若真的有心操控这个结果,让我们每次「差点赢」,会拉长我们玩的时间?

我觉得真的有趣的是,科学家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件事──

科学家说,由于脑中已将「差点赢」弄成好像是「赢」了,久而久之,在一些好赌客的心中,就会以为「差点赢=准备要赢」,也会在好赌客中流传一些「谚语」譬如「今天差点赢,明天就要赢了」之类的。科学家解释,爱赌的人已经将「差点赢」视为一个「特殊状况」(special event),是「赢」之前的前兆

但事实上,「差点赢」根本就不是特殊状况,它只是「输的一种」;若计算机率,并不会因为「差点赢」而改变下一次赢的机率,但,脑部的天生运作,让我们就是觉得「差点赢」以后,赢的那天就不远矣,连赌桌上这种几乎全靠独立事件机率的事情也是如此相信!

科学家的解释,可以说成是「差点赢」让玩家一种「赢家的感觉」,也可以说成是「差点赢」让他有一种「赢家的气势」

关于「赢家的气势」,让我想起四年前的一段对话──

在写《别学北极熊》期间,我曾和一位矽谷成功创业家有一段对话,后来因对方决定低调完全没有写出来,他曾对我解释过创业的一个奇特现象,就他们现在 看到,「连续创业家」(serial entrepreneur)的成功机率非常高,可能比当初第一次创业成功还要高了几倍,Why ?

我说,唔,是因为他原本就蛮厉害的,所以得到第一个成功。然后也因为第一个成功得到了信赖,因此引来第二个成功……以此类推。

但这位创业家以我两个字送给我:「气势」。

他说,古代过来所有的王者都像滚雪球,愈滚愈厉害,决定谁能「走到最后」,和「气势」有一定的关系。当时,我对这点也只是听听罢了,毕竟我目标是要 写一本集结成功经验的书,目标读者是一般创业家,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创业家得到第一个大成功之前,「气势」自然没有;得到第一个成功后,其实有 没有「气势」也不是很重要了。

不过,这篇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又给我们另一个对于「气势」的想法。 「差点赢」,可以为创业家带来一股「赢家的气势」,以及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如果真如这位老创业家所说的,「气势」很重要,那,我们一边想办法「赢」,也不要吝啬多给自己一点「差点赢」的经验!

当然,这「差点赢」不是真的拿东西去赌。如果要拿东西去赌,则「差点赢」都还算是「输」,每天都来一次「差点赢」,只会愈来愈衰弱罢了,不很妥当。但是如果一个人能找到一个方法,在不必成本抑或非常低成本的情况下去击打目标,不只是每一年,而是每一天,都有好几次的「差点赢」的体验呢?

这些体验甚至可以小到,譬如,寄一封信给一个绝不可能约出来见面吃饭的人,邀邀看。平时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现在为了得到一次「差点赢」的体验,就试下去了吧!

譬如,未婚的人士就开口邀一个心仪的男/女同事出去吃个饭,聊公司,不经意的?平时会觉得不必这么勉强,现在为了图一个「差点赢」的体验,怕什么,试下去吧!

譬如,吆喝一场团购,号召同事一起买自己某个朋友的东西?平常不好意思做这种事,怕什么,就试试看了吧!

这些,都不是经过计算后的动作,因此机会不大,但也没有损失。只要出手,至少就会「有机会」,而且会比原本原地踏步还要前进一格。最差的状况,至少可以为自己建立一大堆「差点赢」的事件,即使都没中奖也有「气势」。 有趣的是,一般上班是不可能给自己太多次的失败机会的,所以我们默默的工作,每一次出兵都是「集体动作」,上报、上报、上报,签呈、签呈、签呈,都是经过 计画去执行的,但在层层的保护下,一般的我们个人,是不可能经过那种「差点赢」的感觉,所以愈来愈陷在一种上班族的小螺丝钉的「偏安」的心境中。现在,趁 处于待业,或工作减缓之中;有的人在等着可能出来的裁员令,公司前景浑沌不明,这段时间,回归个人,有一件事可以做──

就是:让自己多做一些「差点赢」的事,从这边开始多多的做,慢慢的锻炼自己心中的那个巨人。 自己的身体是最大的发电机,找到那个「开关」,潜能有机会完全释放。这段时间是转折期,正是需要这些潜能的时候,今天就开始行动,让自己不断的「差点赢」,或许,身边的一些状况,会奇妙的开始改变。

(图片来源:http://wopico.blogspot.com/2008/04/miss-target.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