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中毒了,中了一个叫「努力」的毒

(2008-11-18 10:15:40)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1/aa21.jpg

人在韩国,上网时间被压缩,暂将紧张的网路动向放一旁,写点轻松的题目。

首尔时间比台北晚一小时,我们的四点,是他们的五点。换句话说,若想要在早上八点抵达,我得在台北时间七点就出发,倒推回来,我得在台北时间早晨三点,就起床写部落格。

当我今早三点,在冷飕飕的房间幽幽起身,我终于发现,每早起床写文章真的算是一种很「努力」的行为。然后我大概坐在旅馆房内的桌前,想了一下「努力」的意义,我发现我中「努力」的毒之深

谁说今天一定要起床写部落格的?

今天休一天不行吗?

努力的「目的」是?

随着精神慢慢回来,我还蛮愉快的想承认,我真的中了「努力」毒

《天下杂志》准备于11月19日(明天)出版2008年的教育特刊(另连结在此),这次主题为:「扎根青春:从态度到专业,做准备好的人才」。之前吃过饭的主编大人来邀请写一篇,介绍我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过程。相信网路人都常收到这样的邀稿,平常婉拒多于接受,因为个性古怪,不太喜欢「依照别人订的题目写」,但,这次的主题却让我特别想写!我激励青少年在「人生的黄金十年,从能力到态度,全面努力『扎根』」。

「扎根」这个动作,里面的意义一言难尽。这次特刊似以张钧宁为封面,里面有苏丽文…她们是目前最红的年轻人成功标竿,她们的故事很容易让现今高中小学生引起共鸣,但我对这样的「封面文化」有些意见,不是因为他们不成功,而是他们的成功故事,往往是强调他们之前怎么做,以致到现在这个「成功」,所以,她们会努力的从现在这个成功,往前「倒推」,一路下来是怎么达到这里的,我读过许多伟大的人的作品,我都发现,他们并没有提到「扎根」这件事。

「扎根」不是一个动作,来喔,今天我们来「扎根」!

「扎根」也不是播洒一颗「运气的种子」,等待命运之神选择了我们。

我觉得「扎根」是一个习惯,是在为长期战斗而作的准备,它每天都做,每天进行中,没有目标,也没有终点。

天下请我「谈谈自己」,那我就来谈谈自己。不确定「扎根」是不是在我的DNA里,但自小我们家的家庭教育一直强调「扎根」。大部份的家庭,两代就是两代,父母是永远的导师,从来不是「伙伴」;即使父母握着你的手,一边说「我们一起画图」,其实一边是在帮你画图。这个「根」,是父母眼中的根,给了以后,孩子自己不会再「生」

我们家不是这样。我父母从小就给我们一个印象,我们是「全家一起奋斗」的,我爸爸教训一番后,他下一句话会说他「也要奋斗」,所以我们大家一起奋斗,全家都要奋斗。于是打从娘胎出来,我就接收了一个观念:「努力」是一辈子的,而且,「努力」是很快乐的。

不是要达到什么目标,而是「努力」就已经很快乐了。而这种「努力」有很多层面,可以努力赚钱,努力念书,努力作慈善,努力做人,努力对人好,努力对家人好……。什么都要努力就是了!一边努力,一边就在「扎根」。

所以,打从小时候,这个「根」就「扎」下去了,我中了「努力」的毒

第一次感受此毒,在我们刚移民加拿大,我在台北念完初二,其他同学正准备上初三、准备联考,我却已到加拿大的语言学校准备转公立学校,那时候的数学,闭着眼也算得出来,英文呢,说实在也没这么难学。当时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脑,那我每天回家,要做什么?其他同样从台湾来的同学们,写完功课后自己出去骑车打球,我也是;他们周末都是相约坐公车出去逛逛街、走走公园,我也是,还常常主办这种活动。我们一起在享受加拿大的好山好水与自由青春…。

但,大家在玩乐时间之外,回到家后,每天睡足八小时,周末要睡到中午12点;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把一场足球赛完完整整的看完,后半场其实已在沙发上昏睡去……。

我呢?

我回家以后,回到书桌,或躺在床上;我也看足球,但我手上多了一个东西:字典。我自己背单字,一直背、一直背、一直背……。起床背,回家背,吃饭前背,吃饭后背。几个月后,我在班上都是同学问单字的对象,我就像字典一样的告诉他们,每次他们问了我一个看起来很难的字,我却不慌不忙的告诉他们,他们诧异的表情仿佛在说:「你到底是怎么背的?」

才发现,我们家给我的「努力」的「扎根训练」,不只是在台湾可以拿第一名,到了自由自在的加拿大,明明已经没有课业压力,我父母也不必要我念什么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会想办法「努力」,利用所有缝隙时间来背单字,这样的持续性,就像岩壁上的小水流,一段时间下来,在石头上蚀出一个大洞

后来,每件事我都是这样。在台湾的时候数学并不强,后来就开始把这样的「努力」转到数学去,把数学课本当读,后来一路念到史丹佛去了。我曾经自闭,就强迫自己要与店员说话,别人在玩的时候,我还要在风景区的店员面前,丢脸的「我…我…我…」的讲话,让自己一定要讲出话来。念大学时,每天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刚好是45分钟,每天开这段路,每天都在车上练习说话,说一说又开始思考一堆方法,后来「研发」出「小嘴说法」(SMT)等等一直研发下去。我心中没有一个「目标」,我就是一直练习、一直练习。昨天在韩国最高的63生命大楼演讲,中间出了不少状况,主持人先误称我为「Mr. D」,然后简报笔直出错,跳回到最前面,心中一片慌乱,又有时间压力,但下台后,韩国人、新加坡人、印度人、英国人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恭贺「简报讲得非常好!非常好!」我心中的雀喜并没有太多,知道离「很好」还有一段距离,我也没有很急着要赶那个距离,这仿佛是一个平静,这个行业不能靠简报赚钱,而且我已经努力了太久,丢脸了这么多次,这种终于好不容易来的事,也没什么好庆祝的了。

抱着这样「一辈子努力」的决心,我就不太喜欢大家激励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喜欢贴一张百万双B名车海报在天花板,每天看着它,让肾上腺素充满全身,挥拳、咆哮,我要成功!我要成功!这样是不错的,但用了一阵子,所有激素都会用光光的。我身边许多创业家,许多的激情,都是这个样子的出现,然后也就无疾无终的消失,直到我突然想起,咦,那个某某某好像好久没看到了,才发现,他已经不见了,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怀念……。

这不是大家的错,专注某事,然后随时调整是正确的,不过,「努力」这件事不能只有一时,「努力」必须像水一样,整个地渗透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分钟都想要努力

不知为何而由的,努力。

话题稍转,谈到上周在《华尔街日报》有一篇关于新世代职人的评论,他们说,现在的小孩进职场就是「东要西要的」,和以前很是不同,这篇文章和台湾这边几年前「草莓族」看法类似,但,我对这种文章叱之以鼻。我从不觉得草莓族不好,因为那或许只是「自视甚高」的象征,年轻人认为,自己是未来的 Super Star,他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想照这些资深人士定的规则去努力,不是吗!不行吗?

年轻人的确就是未来的super star,「时间」是年轻人最可怕的资产,将你的时间化为一注小清流,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累积,如果你愿意这样的继续努力,努力这件事已经在你的DNA里,那你就算是草莓族、布丁族、马拉族、快闪族也都会是很成功的人;就算被退学、被排斥、遇见失败,也都只是一时,明天的你比谁都还厉害。

向下扎根,一点也不痛苦。养成了努力的习惯,让这努力的毒,种在你的血液里的每一个分子,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蚀开一扇窗,然后你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发挥它、享受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