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落客」与「留言者」多年来的爱恨情仇,仍有一谜

(2008-10-29 14:23:20)
标签:

杂谈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10/p216.jpg

上周在知名新部落格Inquisitr出现一篇文章叫「部落客自行切腹,杀了自己的品牌」,这个题目叫人想多读一点,读了以后发现,又是在讲一件老事情。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许多美国部落客平时无论是在讲美食的、讲科技的、讲财经的……有些开始发表一些「政治言论」,以台湾的用词就是开始「表态」啦!告诉大家你是支持 McCain的,还是支持Obama的,然后,读者就抓狂了。读者很不喜欢这种「表态」,他们认为他们是来这边看美食观点、科技观点…然后看到「表态」,会觉得很杀风景。类似这种事情在台湾今年初也发生过,部落客纷纷「表态」,读者抓狂。

这篇文章重点是说,如果部落客就此「打住」,此话不再重提,那就算了,偏偏许多部落客对读者的反弹觉得「更不爽」,部落客最常用的辩词就是:「这是我的部落格,我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但不「打住」,反而还写得更多,有些几乎都转型为政治部落格了,这位作者就称这些部落客是在为自己好不容易制造的「品牌」,做了可惜的「切腹自杀」(Hari-Kari,注:这个是拼错的日文)的动作。

更有趣的是,文章中点到名的Robert Scoble,出现在留言区里了,然后,他自己在和Inquisitr的留言者直接打起来了!

精彩!

在里面,他奋力的反驳这篇文章的看法,他坚持,「我之所以有『品牌』,也是因为我告诉你们我在想什么,而且不只包括科技方面而已。」

「如果我只想做一个『忠实报导』的记者,完全不加入任何个人意见,那我干脆去给大报社聘用,薪水更高,读者群更广!」

「我的部落格是叫『Scobleizer』,我爱讲什么就讲什么,要你管!」

「你说我会失败?我从来不怕失败,最糟的状况会是什么?我根本不care这个什么『品牌』。」

「我在部落格里提到的还算温和哩,我在其他地方如FriendFeed所写的话,比你看到的还争议数百倍!」

「你说我要失败?拜托,昨天我才和Rackspace、AMD、Dell的高层吃过饭,前天我才刚和一位参议员共餐,然后明天我还要到去见Gist的创办人……如果我在走下坡,那我还真喜欢这个下坡啊!」

就这样打了好几回合,这是在别人的部落格喔,不是在他自己的部落格。

我还在思考要怎么写这篇文章,,过了一周,昨天又看到另一名知名美国部落客Mike Arrington也写了一篇(和那篇没关系)的文章「部落客最常看到也最不喜欢看到的自以为中肯的留言建议」,列出了十种常常出现的留言,看了不禁让许多部落客「会心一笑」,这些留言真的也常常出现在我家呢!

一、「你今天的题目好无聊」:Mike说,这种留言很白烂,因为部落客从来没有一天会随便写一篇无聊的题目的,再无聊的题目也是有它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另外一批读者而来,而不是为了你这位留言者。

二、「最近你文章的品质开始下降」:Mike说,从三年前就有人这样写,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人这样写,但奇怪的是,Mike问,品质如果真的下降,为何读者竟然是愈来愈多呢

三、「烂文!」:Mike说,这种短短一字的留言,完全没有来由,却也不是脏话,他们的会先检查IP住址,有时候竟然因此查到该住址刚好是竞争者、或是某家关系人公司的留言。

四、「这个点子以前早就有人做过了」:Mike承认,现在要想到新点子已经不容易,每个点子都和以前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就算有人做过类似的,Mike认为读者应该专注在此篇文章所点出的「它的不同点」,而不是「它的相似点」。

五、「你这篇文章很不专业!」:意思是说这篇文章太偏坦了、太吹捧了、太嘴炮了! Mike说,他们的文章从来不曾打算要做平衡报导,而是要做他们符合他们观点的报导。这是一个部落格耶!

六、「那间公司到底付你多少钱来写文的?」:Mike说,真正写部落格的人是不干这种事的,他甚至说,有一次有某家公司真的拿钱要付他,希望写一篇好的,结果他反而将此事公诸于世,要让这家公司难堪。(这好像又有点太夸张了)

后面四则分别是「你对这个人这间公司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吗?」、「你真的是微软的打手」、「我要停止订阅!」、还有威胁的话语。 Mike说,他只是写出他认为的事情,大家本来就有好有恶,部落客只是做自己而已。

一个星期就出了两篇从知名部落格出来的「部落格体验文」,不知各位有什么感想?

我的感想是,我发现,在部落格的世界,你的体验,就是我的体验,我们写着不同的网志,却体验着同样的事,感受一样的感受,高兴着一样的高兴,生气着一样的生气。部落格的文化,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游泳,它都依然把你带到和其他人同一个目的地,无论你是写科技的、写美食的、写财经的、画插画的…。而且,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都是一样的。

我想到,我们虽然不断的从部落客那边看到这种「部落客体验文」,但,我们却很少从「留言者」那边听到任何的「留言者体验文」

从来没有一个留言者,敢站出来说「我就是那个留言者」,所以,Mike Arrington那十种留言的留言者「到底是谁?」始终都是一个谜。真的,你会无法相信,大家只看到,在全世界每个部落格都发生同样的留言,却从来没有人真的去「归纳」(profile),做以上每一种留言的人,会是什么样的面貌。

是谁会这样做?

有个有趣的机会是,看看这些留言者能不能做一个善事,为了全人类,在不必透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稍稍的让全世界知道,你的年龄几岁、从事怎样的行业、玩网路多久、是哪一种人、在哪里工作、喜欢玩哪些网站……。

全球的部落客心境都一样,可想而知,这些留言者的心境也是一样的。他们是谁?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全球的都会解开了。

部落格一生「爱恨情仇」,还缺这么一块拼图,还有这么一个谜团待解,看2009年能不能将它拼上,在部落格庆贺五岁时送全球一个礼物,不见得可以让博客世界更健康,但可以让它更完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