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使怪

标签:
it |
有一阵子没谈心境。
英文至少有十个类似同义字是「吵杂、喧闹」之意,你看到那个字,马上感受到一种复杂、很多东西的情况,但是要直接形容「简单」,几乎只有一个字:「Simplistic 」,这表示很少人在用这个单字,这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情境。
在亚洲的一个四处都是人、四处都是车、四处都是公文、压力、咆哮的城市环境,「简单」更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情境。
所以当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种简单,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我脑子一片空白跑去上厕所,手机还在讲,管它的就夹在耳朵和肩膀之间,整个头这样歪着讲,好死不死,这个人在我才「刚开始上」就讲完了,这次「积」的又特别多,后面一大堆人走进来尿尿,看到这个人怎么头歪得跟什么一样,耳朵和肩膀夹着手机,一句话也不讲的在这边上厕所。
「怪人!」他暗忖。
我脑子一片空白,开车进地下室,按下「取票键」,咦,怎么许久不出来?后面的喇叭开始狂巴,我转过头去,来不及瞪对方小姐一眼,她先对我狂笑:「先生,您前面没有栅栏。」
吓,前面没有栅栏,直接开进去就好了。 「怪人!」她说。
我发现,「怪」就是对周边事物少一根筋,多花一点时间去和自己对话,少一点时间与周边互动,为周边而焦虑。我就会怪,然后我就会「简单」,就算我身在一个拥挤、吵杂、四处都是公文、咆哮、压力的城市环境还是可以过得「很简单」。
要做到这一点,得先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开始,从重新建立自己与这世界的关系开始。
职涯指导师总要我们累积人脉、找寻贵人……,所以,这件事原本已经成为我最喜欢做的事,在美国求学、后来工作,我是很爱「跑趴」的(不是夜店) ,当大家已经回家自己煮义大利面,我每天看着那些专门列出所有矽谷的活动网站,按时间跑去那些地方、参加他们的聚会;当大家周末轻松的去瞎拼、陪台湾友人逛渔人码头,我自己跑去参加某场名人的演说,他一讲完我马上攻上去和他换名片。从没有人给我公关票,如果真的有需要的,我真的就自掏腰包花100美元也要过去参与一下,到了现场,我浑身像装了电池的小白兔,先攻一个,聊开了,再攻一个,最后可以聊一群人,这些「战利品」就是一包各式各样的名片,回到家用疲累的身体检视一下每一张、回忆着每一段谈话,敲一封email给对方说「nice meeting you」,才让自己休息。
从前在美国,看大家在网路上成群结党,人气鼎盛,我一定参一脚,从前在Oracle上班的时候,有一半时间在跟别人MSN、参与一些线上论坛,和每个人打屁、闲聊世界大事,聊了一天下来,除了小道消息听很多、别人心内话也听很多之外,就是那一种满满的满足感,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认同,人,本来就是社交的动物啊!网路更让社交更频繁,那段时间,我的旧Yahoo!信箱订有几乎所有湾区大小社团的电子报,一直到今天它们仍每天寄过来报告,他们新会员又在网路上办了多么活络的事情。
像我这样的人,回到故乡,通常抱着,正是一种「比以前更活络的派对」的期待。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留学、名校毕,通常就是到金融界、大型顾问公司,这个产业,对人脉更是注重!
但,问我,快乐吗?
就算不快乐,也要做啊!我的职涯要靠别人啊。说实话,拿着那一包沉甸甸的名片,过度的把自己的体力拿来应付人与人的社交景况,过了一个还要想办法再马上进入下一个,这整件事有意义吗?我告诉自己,当然有意义啊,因为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还要有意义吧。 「人」就是竞争优势,是合作的契机,实力之外,还要Guan Xi,关系啊!这是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的观念,所以当我们有这些机会,我们就会一直的抓住它,并且为它之中一点点的进展而高兴。
要去一场活动、跟热闹,有点累嘛。但,看到大家都在讲了、都要去跟热闹,我却不去,更是心慌不已!每个人都在表现自己了,把自己讲得天花乱坠的好,我在后面静默,连个自我介绍都没准备好,更是为自己写上「F」的分数,惊慌失措!我们不断的去参与社群,也从社群在帮自己打分数,每天都有不断的分数进来。
每天都有不断的分数进来。
当你分数总是很高的时候,就又特别的离它不开。这点很多在海外留学的应该都无法不承认,回到亚洲,玩的就是「人」。这是一个比北美洲还要便捷的机会,因为你就是那5%的不同,许多不同点刚好是别人学一辈子得不到的,所以愈多人就愈能显示不同、并把你拱了起来。
就算不玩「人」,每天早上起来也会提醒你这里有多少人、有多少可以拱你的人。外面已经糊成一片白的空气,和已经呼来呼去的车辆声音;一到公车上、地铁口,这么多的手指勾着一袋早餐的上班族如鲭鱼经过,从巷子、从地铁口、从公车上、从面包店里涌泄出来,香水满鼻,我们精神一擞,啊,我要建立更多的人脉、更多的connection。你看到回亚洲,许多ABC反而比在海外更活跃、更一群一群!回亚洲,别关在家里,出来吧,出来吧,出来吧!
这样,我在故乡活了几年。
就这样,一直到写部落格才有了改变。它是慢慢的改变的,慢慢的改变了我对人际的观念。公开写文章是一个很直接的沟通过程,有几篇写到我深刻的心,我美国的朋友都说他很享受看我的部落格因为透露出他以前都不知道的一面,对照起来有一种「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奇妙旅程。当我把这些细节都整理出来,我等于是在放弃人际,选择了面对自己,和所有人一起面对自己。当然,每天爬起床写东西,当然要写一些我觉得有意义的,它会让我在疲倦、呵欠连连中,依然感受到一股欣慰的,Speaking of myself的感受。
出奇不意的,我却也开始得到一种简单的感觉。在网路上继续告诉大家我所看到的世界。只要还有一个人有共鸣,就表示我说出了人会体会的心声,这样我就得继续说下去。
于是,我正在体会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剪掉所有的聚会,只专心在网路上面。
不只是网路事业,整个人就在网路上面。于是,其他时间就空下来了。就简单了,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怪」了。
周末,我独自走在大马路上。
车很吵,割草机更少,但绿草的香味让我为之一振,强热阳光把树影打在行人砖上,让它破碎,这是一段人人溜狗的步道,气味不怎么好,但,也因为这些喧嚣的一切,让这里是个不必刻意就在表演的舞台。我们一些丢脸胡涂,我们的「怪」,在这么吵闹之中不会让人记得。怪的人还蛮多的,我变成一个不起眼的,我们就在里面默默的看着这喧嚣的人群。
偶尔,会有人跑过来,跟你说一些话。坐个计程车,司机冷不防的和你聊天,和你说你讲电话干嘛这么客气,你心里暗骂,「关你什么事?」一不小心,生意伙伴说一句不入流的话,你心里暗骂,「关你什么事!」久了之后,这些邀请我来这舞台,只要分际抓好,一同狂欢又何妨。带着简单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狂欢的滋味。
原来,简单,就是把所有的牵扯都扒开,把所有的杂草都剥掉,自己看到里面的自己。不必太过于让大家看得见,反而要让大家看不见。
多一点和自己相处的时间。
少一点和人群的互动。
栽培另一个自己,到网路上。
再纵容一点点,真正的自己。
放开让自己「怪」的权力。
然后恭喜自己回台湾四年、结婚三年、部落格写两年、重返网路一年……。接下来要要尽情的「简单」、「使怪」再来30年。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如何炒外汇
英文至少有十个类似同义字是「吵杂、喧闹」之意,你看到那个字,马上感受到一种复杂、很多东西的情况,但是要直接形容「简单」,几乎只有一个字:「Simplistic 」,这表示很少人在用这个单字,这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情境。
在亚洲的一个四处都是人、四处都是车、四处都是公文、压力、咆哮的城市环境,「简单」更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情境。
所以当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种简单,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我脑子一片空白跑去上厕所,手机还在讲,管它的就夹在耳朵和肩膀之间,整个头这样歪着讲,好死不死,这个人在我才「刚开始上」就讲完了,这次「积」的又特别多,后面一大堆人走进来尿尿,看到这个人怎么头歪得跟什么一样,耳朵和肩膀夹着手机,一句话也不讲的在这边上厕所。
「怪人!」他暗忖。
我脑子一片空白,开车进地下室,按下「取票键」,咦,怎么许久不出来?后面的喇叭开始狂巴,我转过头去,来不及瞪对方小姐一眼,她先对我狂笑:「先生,您前面没有栅栏。」
吓,前面没有栅栏,直接开进去就好了。 「怪人!」她说。
我发现,「怪」就是对周边事物少一根筋,多花一点时间去和自己对话,少一点时间与周边互动,为周边而焦虑。我就会怪,然后我就会「简单」,就算我身在一个拥挤、吵杂、四处都是公文、咆哮、压力的城市环境还是可以过得「很简单」。
要做到这一点,得先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开始,从重新建立自己与这世界的关系开始。
职涯指导师总要我们累积人脉、找寻贵人……,所以,这件事原本已经成为我最喜欢做的事,在美国求学、后来工作,我是很爱「跑趴」的(不是夜店) ,当大家已经回家自己煮义大利面,我每天看着那些专门列出所有矽谷的活动网站,按时间跑去那些地方、参加他们的聚会;当大家周末轻松的去瞎拼、陪台湾友人逛渔人码头,我自己跑去参加某场名人的演说,他一讲完我马上攻上去和他换名片。从没有人给我公关票,如果真的有需要的,我真的就自掏腰包花100美元也要过去参与一下,到了现场,我浑身像装了电池的小白兔,先攻一个,聊开了,再攻一个,最后可以聊一群人,这些「战利品」就是一包各式各样的名片,回到家用疲累的身体检视一下每一张、回忆着每一段谈话,敲一封email给对方说「nice meeting you」,才让自己休息。
从前在美国,看大家在网路上成群结党,人气鼎盛,我一定参一脚,从前在Oracle上班的时候,有一半时间在跟别人MSN、参与一些线上论坛,和每个人打屁、闲聊世界大事,聊了一天下来,除了小道消息听很多、别人心内话也听很多之外,就是那一种满满的满足感,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认同,人,本来就是社交的动物啊!网路更让社交更频繁,那段时间,我的旧Yahoo!信箱订有几乎所有湾区大小社团的电子报,一直到今天它们仍每天寄过来报告,他们新会员又在网路上办了多么活络的事情。
像我这样的人,回到故乡,通常抱着,正是一种「比以前更活络的派对」的期待。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留学、名校毕,通常就是到金融界、大型顾问公司,这个产业,对人脉更是注重!
但,问我,快乐吗?
就算不快乐,也要做啊!我的职涯要靠别人啊。说实话,拿着那一包沉甸甸的名片,过度的把自己的体力拿来应付人与人的社交景况,过了一个还要想办法再马上进入下一个,这整件事有意义吗?我告诉自己,当然有意义啊,因为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还要有意义吧。 「人」就是竞争优势,是合作的契机,实力之外,还要Guan Xi,关系啊!这是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的观念,所以当我们有这些机会,我们就会一直的抓住它,并且为它之中一点点的进展而高兴。
要去一场活动、跟热闹,有点累嘛。但,看到大家都在讲了、都要去跟热闹,我却不去,更是心慌不已!每个人都在表现自己了,把自己讲得天花乱坠的好,我在后面静默,连个自我介绍都没准备好,更是为自己写上「F」的分数,惊慌失措!我们不断的去参与社群,也从社群在帮自己打分数,每天都有不断的分数进来。
每天都有不断的分数进来。
当你分数总是很高的时候,就又特别的离它不开。这点很多在海外留学的应该都无法不承认,回到亚洲,玩的就是「人」。这是一个比北美洲还要便捷的机会,因为你就是那5%的不同,许多不同点刚好是别人学一辈子得不到的,所以愈多人就愈能显示不同、并把你拱了起来。
就算不玩「人」,每天早上起来也会提醒你这里有多少人、有多少可以拱你的人。外面已经糊成一片白的空气,和已经呼来呼去的车辆声音;一到公车上、地铁口,这么多的手指勾着一袋早餐的上班族如鲭鱼经过,从巷子、从地铁口、从公车上、从面包店里涌泄出来,香水满鼻,我们精神一擞,啊,我要建立更多的人脉、更多的connection。你看到回亚洲,许多ABC反而比在海外更活跃、更一群一群!回亚洲,别关在家里,出来吧,出来吧,出来吧!
这样,我在故乡活了几年。
就这样,一直到写部落格才有了改变。它是慢慢的改变的,慢慢的改变了我对人际的观念。公开写文章是一个很直接的沟通过程,有几篇写到我深刻的心,我美国的朋友都说他很享受看我的部落格因为透露出他以前都不知道的一面,对照起来有一种「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奇妙旅程。当我把这些细节都整理出来,我等于是在放弃人际,选择了面对自己,和所有人一起面对自己。当然,每天爬起床写东西,当然要写一些我觉得有意义的,它会让我在疲倦、呵欠连连中,依然感受到一股欣慰的,Speaking of myself的感受。
出奇不意的,我却也开始得到一种简单的感觉。在网路上继续告诉大家我所看到的世界。只要还有一个人有共鸣,就表示我说出了人会体会的心声,这样我就得继续说下去。
于是,我正在体会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剪掉所有的聚会,只专心在网路上面。
不只是网路事业,整个人就在网路上面。于是,其他时间就空下来了。就简单了,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怪」了。
周末,我独自走在大马路上。
车很吵,割草机更少,但绿草的香味让我为之一振,强热阳光把树影打在行人砖上,让它破碎,这是一段人人溜狗的步道,气味不怎么好,但,也因为这些喧嚣的一切,让这里是个不必刻意就在表演的舞台。我们一些丢脸胡涂,我们的「怪」,在这么吵闹之中不会让人记得。怪的人还蛮多的,我变成一个不起眼的,我们就在里面默默的看着这喧嚣的人群。
偶尔,会有人跑过来,跟你说一些话。坐个计程车,司机冷不防的和你聊天,和你说你讲电话干嘛这么客气,你心里暗骂,「关你什么事?」一不小心,生意伙伴说一句不入流的话,你心里暗骂,「关你什么事!」久了之后,这些邀请我来这舞台,只要分际抓好,一同狂欢又何妨。带着简单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狂欢的滋味。
原来,简单,就是把所有的牵扯都扒开,把所有的杂草都剥掉,自己看到里面的自己。不必太过于让大家看得见,反而要让大家看不见。
多一点和自己相处的时间。
少一点和人群的互动。
栽培另一个自己,到网路上。
再纵容一点点,真正的自己。
放开让自己「怪」的权力。
然后恭喜自己回台湾四年、结婚三年、部落格写两年、重返网路一年……。接下来要要尽情的「简单」、「使怪」再来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