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教学第1课:维持一个「引颈呼吸」的姿势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8/a225.jpg
这几天美国正热闹举办民主党年会,它可能是有史以来对「部落客」最友善的大型活动,首先,它一共让124名部落客挂上「媒体证」进入采访,单单这点就已经破记录了。不过,依然挡不住许许多多想挤进来的部落客,于是在离会场不远的丹佛市中心,企业赞助下架设了一个昵称为「大帐篷」(Big
Tent)的地方专门「招待」部落客们,这个「大帐篷」真的很大,两层楼高,只要付100美元,每天免费吃两餐,啤酒无限畅饮,里面的无线上网无限使用,墙上随时播放着CNN实况转播民主党大会的最新状况。
为何对「部落客」这么好?部落客所集中的矽谷地区大多是支持民主党的欧巴马,而整场「Big
Tent」也不缺赞助商支持,包括Google、YouTube、Digg都有出钱,有些大部落客如Daily
Kos也是赞助商。据说,有3000名部落客报名想进入这个「大帐篷」,最后只能塞得下500多名部落客,包括一些知名网路人如Craigslist创办人也都以「部落客」身份一起来这里共襄盛举,除了在各大部落格平台发表,这些部落客也猛用Twitter与Cover
It Live。
该是时候了。
写部落格有了两年,应该算是台湾属一属二的部落客之一,我对「部落客」这个封号是很是排斥,也谈过部落客特有的一些像「露出后遗症」,但,每当看到大家谈「blogging」,怎么谈都是同一套,怎么谈都脱不了媒体2.0、公民新闻或意见殿堂,怎么骂也都骂不超过什么业余专家、文字暴力等等,我便又觉得想当blogger了,想以这个身份,慎重的提出三点部落格还没看到的新视野:
这三点分别代表三方面:心理面、金钱面、功能面。
第一、许多部落客已写文一年以上,却不见依然用「第一天的」原始初衷在写作的,Why? How? Who?
第二、部落格已经热红五年,目前仍不见可以「直接」且独力的直接从自己部落格得到全职薪水的(不计入被聘用的部落客、企业部落格、周边收入),Why?
How? Who?
第三、部落格打从一开始就是「网站」的一种,却很少看到一般网站的成功路径被运用在部落格上面帮它更成功,Why? How?
Who?
今天先谈第一点。
最近周末接了一两堂全日课程,也在某场合任主持人,题目都是「网路行销」。说实话,放诸业界,「网路行销」要讲到超过「关键字广告」,超过该讲者本身公司的产品,到了出神入化程度者目前仍非常少见。这是因为传统行销人本身不懂网路,网路人不懂传统行销的用语与习惯,由于两边都只懂对方片面的东西,因此有些东西,就是无法cover得到。
譬如,「部落格」对于行销的意义,以及怎么「经营」。你奋力的掏心掏肺的把knowhow全讲出来,以为已经精锐尽出,然而人家有听没懂,只再问一次当初那个问题──
「如何,经营,人气,部落格?」
骚头回答,唔,社群经营。唔,持之以恒。唔,慎选平台…。以上都对,每位blogger都有他独特的脱颖而出的方式,所以,每个成功的blogger都可以当老师呵,给这些后进与企业醍醐灌顶一番呵。但,这些case都只能适用于某些状况,往往换人、换时间、换环境就无法复制,而如法泡制者常常第一个面对的就是要打败眼前这个部落客;于是,我试着找出,一个可以「运用在每个人身上」的魔术答案,然后我看到,这个答案,早在第一天就有了。
写作的第一天。
对啊,当某人特地来到这个场合,一字一词的小心的问出这个问题,然后,耳朵竖起,渴望听到「人气部落客」的答案。这个眼神,正是了。
所有部落客,在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但这个感觉,也随着写作的时间而消逝,于是部落格世界注定是要一代换一代,后浪推前浪。
这个,在第一天就感受到的东西,是什么?我想起第一次到香港,登太平山,被香港夜景给震嗫。美洲大陆见过许多大山大水,怎么俯瞰、怎么星罗棋盘都见过,就是没见过香港的这样的夜景,那几栋的楼房,是这么的靠近自己,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构攀得到!香港是一个拥挤的城市,这些摩天大厦,就像一只只刚出生的雏鸟,对着天空伸展出去,想要一窥世界的美好,记得当天日记,便以「极欲引颈呼吸的城市」为标题,洋洋洒洒写出心中的感动。
部落客的第一天,正是这样的动作。第一天开始,他(我),就是极欲「引颈呼吸」着了。说到「经营部落格」,错了大半,抱着太明确的目的而来的部落格,往往是不会达到它的原始目的的,因为矫揉造作或利益薰心,也因为计画永远赶不上变化,部落格的好处很多,但谁能拿到哪些好处,并不是用计画或策画或虎视耽耽者能得的,也不是在期限内一定拿得到的。我觉得,所有现在想红的部落格们一直没有做的,就是「维持一个引颈呼吸的姿势」。
这是每位部落客,包括我在内或许多多少少存在的问题。这点还请慢慢咀嚼。我想我写到这个程度,应该有资格提出这样的观察。这都要怪人类的原罪;人脱了衣服,都长得一个样,所以,人儿赤裸裸的碰到部落格世界,从第一年到第二年、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碰到的事情与反应也都大同小异,不足为怪。大家都是平凡的人,不会因为写部落格这件事开始有哪里不同或哪里伟大,反而更加速曝露出我们平凡的一面。
每个部落客的生涯中都会遇到同样几个阶段,厉害者或许可以比较有系统的将这几个阶段一一标示出来。我想到的包括,譬如,第一次看到有忠实读者,第一次和戳乐奋战,第一次从没人认识到与其他同为「知名部落客」的一种惺惺相惜的体验……。多数的部落客认为,经营社群很是重要,没错,要保持「名气」、「人气」,或许这点很重要,但是部落格不是在写人气或名气,而是「内容」;而且刚刚那句的重点是「保持」。部落客如果就像渐老的人类,整天想办法拉皮或激光手术来「保持」青春,青春依然会流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这场筵席可以转个方向,办得更大。然后再转,再办更大。
部落格内容,来自部落客身体里的「能量」,这能量,写部落格的第一天就有了。那种初衷是──
关在房里,没人理你。
PO了出去,流量挂零。
但是,我的文字会说话呢。
我让我的照片说话,让我的照片加文字说话。
我在做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没有过去的包袱,没有任何名气的加持。它就只是一个作品,别管它作者是谁,作者一点也不出名;它就只是一个作品,作品本身就会说话!
我试图让它说话,我用尽了力量让它说话,我就像一只雏鸟,就像香港的摩天大厦,奋力伸长了颈子,想到天空去呼吸!
我、要、说、话!
这时候的部落客,能量很大。事实上,在人气刚开始的此时此刻,能量最~大~!
这能量,不是靠四处去social或找碴而得来的,也不是靠什么号召或话题而来的,这是藉由作品本身而发出的光芒,这是部落格人气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秘诀。
这秘诀就是从一个「引颈呼吸」的姿势与心态开始部落格,一路尽量维持。
想想,社会上很少有这种机会,能靠「作品」当「武器」的。社会原本是需要「通路」的,人们为了争这些通路而四处与人交陪交流,但有些人如我较为孤僻,对群性敏感,往往需要孤军奋斗,但网路给了我一个、就算孤军奋斗也可成功的机会。于是乎,现在在网路上查「网路专家」我不是排第一个,但是查「弱势男女」却会查到我的文章在第一笔,就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抢着当网路专家,没人想自首自己是「弱势男女」,但如果我们不是弱势男女,如果我们一站出去就吸引万众的目光,如果我们可以跳过上头所有的老板、长官,如果不必会说几个字就人人要看你,那,为何会这么倾心于这个平台呢。
两年多来,我清楚的体会到部落格写作的许多心理墙角,除非你真的是为了企业行销而写,还是有人聘用为商业部落格写手,但以上两者皆不是目前99.99%部落客的状况。
99.99%的部落客都是自发性的,而做一个自发性的部落客很辛苦,在职场上没什么直接帮助反而还倒楣的遭到「特别注意」,在线上也「人怕出名猪怕肥」
,一生中从没碰过的诽谤与闲言闲语全部一起涌现,辛苦干苦都在心里,惨的是,一切可能是「白忙一场」。所以,「部落客」是过了一个年纪就不想再当的头衔,在这个年纪,心中只有经济的压力,看到儿子的笑脸就想保护他,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写部落格之前,我是在写书的,由于有「对照组」,所以我知道,爱好写作的人,其实有更多比部落格令人向往的写作方式。在美国,那大山大水之间,把自己遗落在某个GPS找不到的角落,心完全的平静,让题材自然浮现,找到更多有千年意义的写作题材。而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最怕的就是「被影响」。作家红了以后,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怎么再多与人们交流,而是如何再突破自己、再创高峰。这过程,从古至今,作家都是到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沉淀,再出发,让新作品,兀自的发光。因此,我们不会听过李白、苏东坡办过网聚,也没听过张爱玲、白先勇公开的回覆读者来信,或曾在他们的作品中直接提及与读者的互动。
部落格是新品种的作家,但部落格依然是某种作家,因此不可能自脱创作者几千年来的习惯。
「现在」就是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那山那水,千年都在,多少诗狂文人为他们倾身,但此时此刻是所有人所没体验过的一段时期,这是blogger共同的盛唐时代。不过,前提是,我们得回到第一天,那「引颈呼吸」的阶段,并且维持着这个姿势。身为pioneer,只有这个姿势,才能迎面的迎接下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民主党年会只是部落客发威的另一个开始,下一天会发生何事没人知道。有些人开始包装部落格为课程,但,其他有兴趣真正走入历史的部落客,或许可以加入我,想办法保持「引颈呼吸」的动作,姿态虽丑,没人会怪。我们要的是历史价值,而不是一时的「one-hit
wonder」,感谢网路时代,只要继续努力,只动手、不懂嘴,把耳朵全都遮起来,总有一天会只剩我一个,也终有一天会看到我们的价值。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