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大动作」启动人类本能,敞开大家心情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8/p25.jpg
《经济学人》最近有一篇文章「Touch of
Generosity」很有意思,在讨论「触摸陌生人」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知道,亲近的朋友之间,「触摸」可以带来更亲密的甚至更高兴的反应,譬如我常常东摸摸西摸摸我们家小朋友,有的男生朋友习惯拍朋友的肩,有的女生朋友习惯见了面就拉起手。
但,陌生人之间?
随便摸,会不会让人不舒服?
这篇文章说,服务业早就已经流传,触摸陌生人,真的可以让对方比较「慷慨」(generous)呢!尤其在欧美都要收小费,因此,让客户「慷慨一点」是很重要的事,不是嘛!报导说,餐厅的服务生对陌生的客户作出触摸的动作,顾客往往会给更多的小费,想要赚多点小费,每个服务生都应该来学学怎么自然的拍肩、摸手、扶背。
美国与加拿大的科学家决定来做实验,看看这传言是不是真的?
他们找来96个男女大学生,将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与B组先去接受「按摩服务」,经过身体的接触,然后B组休息,A组再和C组混在一起玩一场「信任游戏」,这游戏又将里面所有人,两个两个的,随便「配对」,一个人扮演给的人(giver),另一人扮演接受者(trustee)。科学家先给给的人10元,要求他将其中一部份送给对方,送了以后,对方拿到的钱会被科学家再增加二倍,然后电脑再跑来问问接受者打算再拿多少钱出来,回送给原先那个给的人的手上。这个实验是设计来测试两个陌生人之间彼此的「信任度」(trust)。
科学家为这些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后都抽血,量了荷尔蒙之中的其中一个元素,以测试他们的「化学反应」,结果发现,在按摩之后,这个荷尔蒙并不会增加,但!一进入这个「信任游戏」后,荷尔蒙却说了话,被按摩过的荷尔蒙激增,没被按摩过的则维持不变。这些多出来的荷尔蒙也因此导致了相当夸张的反应,科学家竟看到,有按摩过的人,收到钱以后,竟然比没按摩过的,还愿意多付2.4倍左右(243%)给给他钱的那个人!我的理解是,由于他们规定接收者会拿到3倍之于原来的钱,所以意思是说,没按摩的人,拿了钱也不想给回去,而有按摩的人,几乎什么都不想留着,所有的钱都拿去奉送给对方。
触摸,真的有差哩。
这个实验告诉了所有从事业务方面工作的,做生意的,还是需要游说的,即日起,记得多多「碰人」,touch
touch,只要不要碰过火被甩了火辣巴掌,不然,基本上可以靠多触碰而攻无不克,凡事容易成交,容易谈到好价钱。
OK,但,平常的我们,既没在跑业务,也不需要朋友多给「小费」,那这个故事有何启示?
同一天,《经济学人》还有另一篇「Victory of Mine」,与上一篇一起「服用」,或许可产生有趣的新看法。
这篇文章研究为何运动选手每次赢球或输球,都会做出一些类似的差不多的动作,譬如说,赢球就会双手举高、上颚抬起、高兴的喊叫之类的!而输球呢则会双肩下垂、脖子向前弯曲上,犹如落水狗一般……。这些输球或赢球的姿势到底是文化造成的,看电视学来的,还是人类自然的反应?科学家为了找答案,请来了眼盲的运动选手,分成先天眼盲与后天眼盲,他们发现,就算是一生下来就眼盲的,也会在胜利时,将双手高高举起并上颚高抬,失败时也会垂头丧气。他们甚至发现,有些文化可能对于失败过于压抑,失败成功都没有明显的表现,反而是同文化的那些先天眼盲者,在失败时竟然秀出比其他人更明显的垂头丧气的姿势,可见,真的是人类的天性。
我想起以前打网球,高三曾参加过校队,当时的发球很威,看到那球直接压上边线,俐落轰穿到最后面,对手连碰都碰不到,感觉真是爽!一开始我们都习惯「暗爽在心理」,但电视看久了,看网球选手如猩猩捶胸呐喊,自然也跟着开放起来,手捶胸,是在为自己打气,也是在吓唬对手。当时我便发现,这样做「大动作」,可以直接鼓舞了选手我自己的心情,我的手势愈大,动作愈大,心中的士气就会愈奔扬、精神也愈高亢!在球场以外的其他地方,我不敢做「大动作」,但是在球场上,反正大家都这么忘情这么夸张,我就很忘情的大动作挥手、吼叫了。
曾有一阵子,觉得自己太害羞,想改变自己,于是也开始学老外,兴奋起来就拍人的肩「嗨!」摸摸别人的背,「来,我送你出去!」还会和几个人一一的「high
five」,高兴的时候直接跳到朋友的背上!男生之间这样打招呼一阵子后,我发现,我自己也变得开朗了。只是几个大动作,人就更开朗了。这开朗的感觉有一点「解脱」,或许,之前不敢做大动作,都是因为《经济学人》文章里的那种文化给的压抑,成功不能太骄傲,失败也不能太丢脸,面子里外都要做得足,但当我们用大动作来打破这些教条压抑,整个人可以脱胎换骨。
也发现,当自己做大动作,主动去触摸别人,别人也更阔气大方,对自己也愈好,构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可以想像当一个餐厅服务生,大动作的去制造身体的接触,去搀扶、去引导、去拍肩,除了客人会多给一点小费,自己肯定也会比较开朗、比较开心。原来,触碰加大动作,是人类很久没有开发的一种原始的本能了。只可惜,回到亚洲后,我们也被调教,动作不要太大,称赞不要太多,不高兴也别马上吐露出来,触碰他人更视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本能的去拍拍哪个刚认识朋友的背,他马上跳到旁边去,虽同为男生,也真让人有点尴尬了。这种事发生几次,从此任谁也要保持距离,除非要好朋友,陌生人是不接触的,最好是朴克面孔与虚假笑容…。
看完《经济学人》的报导,现在我或许应该再来试试看「触摸+大动作」,在小城市、小巷弄的沉重的灰色空气中,找回一种在大山大水间自由自在的阔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