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热爱网路的投资人,二次投资网路的可能性?

(2008-08-12 09:29:06)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8/p1.jpg

现在还在讲环保有点太迟,讲再生能源,已经很多人在碰,但我读到这篇「CMGI的人现在都在哪里」的文章,仍有很深感触。它是在讲矽谷网路第一次热潮时期的标竿公司「CMGI」,那些高层的近况。

我曾经也是CMGI的员工,CMGI于1999年自Compaq电脑手中买下当时排行第一的搜寻入口网站「AltaVista」,2000年我来到当时在史丹佛后山的AltaVista办公室工作,每天只要开车三分钟,越过圆圆的丘陵后山,那边有一间三层楼的建筑,其貌不扬,里面却别有洞天,复杂的中庭设计,还有很新潮舒适的办公桌与办公椅,挂着刚刚改画的「AltaVista 」字样,他们正努力的在做当时流行一阵的「push technology」,制作一些可以查股票和新闻的toolbar。

而CMGI这家公司,早在1970年代即创立,原本是做「邮购」(direct mail)的,后来有一任CEO叫David Wetherell将它在80年代成功转型成软体公司,并在1990年出成功的卖掉旗下开发的一个浏览器产品给AOL,后来创立了史上第一间「纯投资网路」的创投公司「小老鼠创投」(@Venture),有的投资案甚至还跳下去亲自营运,旗下最多曾高达70家投资公司,包括成功低价购入、高价上市的Lycos,还有以46亿美元高价卖给Yahoo!的GeoCities。泡沫破灭后,CMGI找来另一位叫George McMillan的金融界高手成为CEO,帮公司转型成为改做供应链的特殊软体,并将旗下原本12间网路公司砍成剩下5间。

CMGI今天依然存在,仍在做软体相关的产品,但此文最吸引我的重点是,刚刚提到的那两位关键的CEO,现在都已经不在CMGI这个集团,不,不只离开集团,还离开了网路产业。据文章说,David Wetherell现在只投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基因工程这种的标的;而George McMillan现在则加入研发「干净科技」(clean technology)公司Ze-gen任营运长与财务长之位。当这位记者想再找他们两位「大老」,谈谈CMGI,与现在的互联网产业?这两位大老,竟然都不愿再发表意见,好像已经完完全全离开了网路业。

这样的「出走」,让我感触颇深。但不能怪他们,创业家或投资人当初投资网路并非没有理想,应该说,他们对所有理想是「公平」的。网路时代就该投资网路,改朝换代就该投资其他产品,追逐趋势本身就是一种专业,选择正确的投资标的是一门大学问,其难度不亚于从头到尾制作一个网站,所以你常看到创投看一个案子可以看到二~三个月,把它的祖宗八代都挖出来问一问;可以为了一家公司而去深度访谈十家公司,对这个产业从无到有的整个透澈的了解起来。问一个人可能有偏颇,问两个人、问三个人、问四个人,就算门外汉也变成专家了。

有趣的是,这些「曾经爱着网路」的人,包括上述两位CEO,在他们从网路上赚到一笔钱之后,有极多的,现在跑去投资和能源、环保、再生资源、生技相关的科技。

这是一个有趣的趋势。

网路热钱,移到绿色科技与生命科学。这群投资人,我们网路创业家应该跟他们说bye bye以后别再吃回头草吗?还是?

这群「曾经爱着网路」的投资人,其实是很值得让我们再去找的一群网路潜在投资者。许多投资人,其实是不「轻举妄动」的,就算网路再热,他们只会乖乖的留在他们原本的领域,默默的守着一个财窟。当年网路兴起,人人都是新手,没有一人有经验,当时斗胆下海去投资网路的人,表示他投资或计画事业的态度,倾向支持尚未成形的市场与机会,而这群人,虽然现在都去投资干净能源了,不表示他们不会再回来网路,因为网路的弹性之大!

要让他们再「回到网路」,有可能吗?有,有可能。网路本身不是产业,而是所有产业都可以依附并更加强大的「大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投资人就算再接受风险,也只会投资自己还算了解的东西,某天眼前出现两家公司,一家是他蛮了解的,一家是一窍不通的,他宁可从蛮了解的开始研究起。所以这时候,当你再次拎着一个网路点子,去找这些曾经热爱网路的投资人?只要你拎着的点子是一个「网路+永续科技」或「网路+生物科技」的网站,或许会很有机会!

有趣的是,一般台湾的网路创业家一讲到环保、健康、生技,就会想到「公益」。公益是很有意义的事,用网站作公益很有意义,但公益并不是有效的投资标的,投资人要的也不是边际的一点点间接效应,而是直接把这个投资标的整个当商品的买与卖、中间赚差价,因此网路创业家所想的点子,必须是可以卖钱的。摊开目前所有可及的此类的案子,唯一有商务模式是B2B,但一般创业家难以触碰。若是在你我之间,目前大多只是公益网站,机会或许就在这里。这机会或许得和某家系统厂绑在一起,他们出一个东西,我们这边以网站帮它串连在一起。

这个创业计画和Web 2.0相对较为遥远,不过,只要最后让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点价值让这个网站价值高昂,它也是Web 2.0了。最近有空研究一下这块,提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个都不能少”——奥运宝宝笑脸大募集
http://cn.qtogether.com/upload/images/widget/76322f72567679416d52673d_280.jpg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