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以5亿台币小钱买下Omnisio,意指Keytalks少了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7/a226.jpg
昨天美国网路界传出Google买下了创立不到一年的矽谷网站公司Omnisio,价钱不高,只有1500万美元(台币5亿左右),不过也一如Google的习惯买产品而不买人,听说是「全现金」(all
cash)、一次购到家。这起案子之所以受网路人注目,因为Omnisio所提供的「影片花絮」工具,可能让YouTube改头换面。
首先,来自史丹佛校友与同学们可能发现,Omnisio的三位澳洲籍的创办人之一「Ryan
Junee」名字好像很耳熟?他就是每次发出BASES
email的人。这三位有两位是史丹佛毕业,我在矽谷创业的弟弟和这三位创业家是同样被Y
Combinator投资的「校友」,据我弟弟说,Omnisio在Y里头本来就颇受好评,大家皆认为他们做的产品很扎实、技术不错。
Omnisio所提供的「影片花絮工具」有好几样,看看这支影片就知道,其中之一,是让使用者可在影片上加入类似漫画的对话框,很像八卦杂志的「设计对白」那样,所以假如你录下某人演讲,你可以在他的旁边加上「唔,我忘词了。」这种的东西。第二,Omnisio让使用者开「两个框框」,左边放影片,右边放简报,下面更有一条超棒的「简报河」,滑鼠拉过去,就可以看到简报的内容。今年五月,Omnisio更加上一个「超级杀手级」功能,可以让你直接把一个SlideShare简报和一支YouTube影片合在一起并照指定时间播放。之前我写过一篇「DHH演讲与王建民的关系」一文,引用的那场演讲,也正是用Omnisio的系统。
YouTube自己已说了,它希望Omnisio能为YouTube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创意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从YouTube说词可嗅出,他们买下Omnisio,纯是因为Omnisio所做的事,刚刚好是他们在想的方向,不然,Omnisio的流量目前等于「躺在地上」,不确定会不会起来,虽然用过它的人都说赞,不过没人用的话,最后也无法收到钱,但YouTube不管!当YouTube思考它下一步在哪里时,它看到它可能需要一些产品,于是就在市场上寻找有没有「现成的」,结果就看到Omnisio。我们知道YouTube早就看到它的留言系统相当贫乏,试着做一些社群、分层,没有改善。
YouTube可能是终于领悟到一切的互动必须得在那一个「播放着影片的小框框」里,遂买下Omnisio,为它那个框框直接加入一些社群感。
我们看到台湾的KeyTalks,似乎也有涵盖到Omnisio所做的其中一点(虽然是从日本直接转过来),不过,看看Omnisio,是以「设计对白」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上面的某处,而Keytalk的留言则是「飞过去」或「在下面注解」而已,这两者除了带来的观感有很大的差异之外,出发点是南辕北辙。飞过去的留言或在下方出现的留言,是我们这边比较喜欢的kuso型的玩法,但主要操作者是供赏比中的「赏」那一边,也就是一般观众,但Omnisio并不只是kuso,对话框可以对影片的「正经内容」直接产生「加分」效果,因此,这是那一群站在「供」这边的「影片主人」会直接想用的东西。虽然,你说,Keytalks现在要从「飞过去」改成Omnisio的「设计对白」,可能只需要1周的时间,但影音市占70%的YouTube只有一个,Google也只会买一次,现在或许为时已晚、已经来不及了。当然,这两种做法,没有谁对谁错,Omnisio的做法,虽然让「供」者会喜欢去用它,但这些人毕竟比较少,炒不起来,得靠Google捧场买下,但一个网站自己要成功,最终还是得靠「赏」这块好好捧场才行,我想,YouTube未来所看到的一定也不会只拿Omnisio挖「供」这一块,而Keytalks的未来可能也在思考如何摆脱kuso的调性,或许开始挖「众人一起翻译影片」这块(版权问题未议)。
「小创小卖」这个字是我对台湾网路界提出来的,但最近,美国创业家真的感受到一些「小创小卖」的气氛,毕竟,从前大家看到的都是,哇,MySpace以4亿美元卖掉,YouTube是16亿,其他的喊到5亿、10亿,还有上百亿的Facebook,像Omnisio这样的案子,「才」1500万美元,实在很少!但,以亚洲创业家来说,这种deal,给你4~5亿元的现金作为回馈,你说不够多吗?当然很多!因此,Omnisio给我们比较大的感受是,如果亚洲的团队对欧美不理解也不能感受,最好还是学以色列这招,以「技术导向」的网站服务出发,像Ominisio只要对影片做出上述这些好东西,就可以靠这个「工具」打到全球去,卖价不高,但「被需要」的时候就会「被买」,也不错。
而Omnisio这家公司,刚刚说过也是微型创投Y Combinator所投资的公司之一,Y
Combinator每次投资金额为1~2万美元,帮他计算一下,单单这个Omnisio一案,可以获利70万~100万美元,或许Paul
Graham只当它是「小钱」,但以创投公司来讲,这么「小创小卖」一下,竟然就已经摊掉50个不成功的投资案,就算它们全军皆墨都没有关系,随便卖一个就全部放进口袋里!所以,微型创投是可以赚钱的。
另,我还想到一件事,为何新创公司,它做的技术可能可以超过Google?我发现许多新创公司都有这样的特质,看看一间已成立两年的网站公司好了,大家静心回顾,第一年忙着做产品,第二年则把产品推出、改善再改善,把第一年和第二年所写的程式码除以它们所花的时间,比一比这两个数字,肯定是2~3倍以上的差距;第一年就冲啊写啊做啊创造啊,第二年速度就会变慢,甚至不太在写了,别跟我说这是产品策略或进程,这和心态与包袱有很大关系。所以,你说YouTube为何不想自己做?因为说实话,他们就算有100个工程师也没办法像Omnisio在短时间内做出并调好这一套完整的东西。
那你说,之后,难道Google都要傻傻的花「小钱」买这些新创公司吗?
No。他们的算盘打得也很精呢,看看SlideShare.net就知道,我个人甚至认为,这次购买Omnisio可能是为了顺利买下目前线上简报的龙头Slideshare的「垫脚石」。
SlideShare目前只有10名员工、只拿600万美元创投钱但估值不明,业界都认为Google肯定有跟Slideshare接触过并打算买下,但SlideShare八成是把自己比做YouTube,喊价太高所以让各路买家望之却步。当Google取得Omnisio后,Google等于「绕过去」去取得线上简报投影片市场,以后对SlideShare可以压价,这一段,是许多美国网路人没发现的一点!
总而言之,Omniosio教我们的是,既然小的可以,为什么要做大的!反正你我对5亿与500亿的差别,好像也感受不出来,今天就可以来想想这些大领域,有没有小小的「加值」,做上去,推到全球去看看哪间公司想要!
“一个都不能少”——奥运宝宝笑脸大募集
http://cn.qtogether.com/upload/images/widget/76322f72567679416d52673d_2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