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必学:拉开战线,享受后座力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7/a217.jpg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男生小时候最喜欢读战争历史,对古代打仗的方式很是困惑。春秋战国时代,都是派军队从「某个地方」攻进去,我曾想,万一我军从东门入,敌人却从西门出,反而回去攻我军原先出发的城池,怎么办?
天真的想,为何不叫所有军人「手拉手」,一起往前挺进,将对方团团包围。
后来知道,这叫做「战线过长」。
战线过长,不易管理,散漫如沙!
战线过长,没有着力点,只是软趴趴!
所以,战线过长,容易失败?
我说,NO。
我喜欢做新的东西,「创新」在我的DNA里头,是我童年无时不刻都存在的欲望。当一个人做「创新」,成功之道许许多多,用一次就没有了,唯一亘古亘今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用自己生涯做了一场「拉长战线」的实验,效果还不错!在求学生涯与后来的职场上,我倾向搞一条比别人还长很多的战线,就像拆成无数个「我」,往前挺进,许多被「歼灭」了,但有些还算「成功」了。
从我身上,可看到拉长战线的好处与坏处。坏处是,好像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大成功;好处是,有些小成功,来得完全不在计画中!
我终于理出原因,原来,关键在于「创新的后座力」。
我看书报摊旁,读者拿着杂志上的「创新」一直读,颇是莞尔的画面。大家去读「创新」,然后来「创新」,出发点就有点怪怪的。我们读到几个成功的创新案例,大受鼓舞是没错,但,如果跟着这些人走,甚至跟着在它的行业走,只要沾到一点点,就不见得是创新,也不见得能享有创新者特有的丰厚的「成果」。我们去读一本杂志文章讲创新,然后再来学创新,根本就是已经太~慢~了。譬如前几期的今周刊,家人特地剪下给我,「郭董」(郭台名)与「周董」(周杰伦)两人,竟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都走在前面,只看前面,不看旁边;有霸气,不怕抄袭。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今天被杂志写出来「被人看」,但他们当年,很有可能是不屑看杂志的一群人。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创新的英文字怎么拼,但他们就是喜欢创新。
创新,就是做一些其他人没做过的事。创新,就是走一条和别人相反的路,逆向操作。创新,就是不复制现有的成功,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但问题来了,不太学习,不太师法,一般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要怎么提高他们创新成功的机率?一般人除了志气和坚持和反骨之类的之外,「创新」有没有成功的formula?
《别学北极熊》中,我试图理出创业家成功的人格特质,我拜访这些创业家,听了好多故事,各有各的道理,创业家比企业家更平易近人,他们更愿意说当年也有一点点「歪打正着」、「还好胡涂」的味道,后来还是理出了12个人格特质,也自己理出了第13个:「Be
There」,也就是尽量把自己推上舞台赶快开始战斗,当「运气风」吹来马上就可以被扫到,但最后我还是觉得「不够」。 「Be
There」、人格特质都是心态上的,有没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轴心,或捷径,可以帮创意产业好好的拉高成功机率的?
「拉长战线」,或许会有机会。
因为,创新,不见得会立刻成功,但它不会白做。很奇怪,你花了这些时间、花了这些钱,表面上是失败,里子里也是失败,但时间一久,只要你还在,「后座力」就回来!
创新产生了奇怪的「后座力」。我观察。愈多的创新,就产生愈多的后座力。只要你敢把战线拉长,让创新快速出现、多多出现,即使失败,之后的后座力会让你吃不完。而且我还发现,这些「后座力」就和当初的创新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果实,是只有创新者才吃得到的!
我写了10本书,现在不算是畅销作家,很是失落;但我现在已经体会到这10本书的「后座力」,10本书每本的题目都不同,每本书都是八万字,为了写这八万字,我除了自己本身的体验,还要再加上两倍的成长,自己就成长了两倍,现在无论写作与演说,皆可谈这些主题谈得很深。
我换工作换得勤,研究所还没毕业已经参加过5间公司,从IBM子公司到小公司Bluesoft,再到艺电、再到学校的国际知名的Lab做H.263转码,再到AltaVista网路公司……这些都是相当极端的工作,我已经把一个学软体的人可做的工作都做了一遍,战线拉得之长可见一斑,大公司、小公司的内部运作、文化亲身试了一遍,而它的「后座力」也一直到最近才慢慢展现出来,包括从前的同事,现在到了美国各大公司居要职;包括自己对北美各种软体开发方式的理解。
我无法完全透露,战线拉长之后所得到的所有的好处,但可以跟大家报告,拉长战线,已经让许多好东西化为「后座力」不断的回涌,一切都变成自动化!
实力自然会透露。
机会自己会过来。
分析来看,一个军队就这么多人,将战线拉长,意思是每个节点的人数就会变少。我在每个节点的时间不多,时间成本压低,但我赶在还记得的时候先做,很少「光说不练」,我也在第一时间就把握任何节点被命运之神撞到的机会。总的来看,虽然节点不见得立刻成功,但由于节点多,加起来的「后座力」就是会够多。
「后座力」互相揉合,更是自动捻成了更强大的「变型」,送到我面前。
我在这个部落格把自己当白老鼠,将自己许多观念整个「open
source」出来,于是有人对我说过,「拉长战线」表示对自己没有把握!唔,我不把它看作没有把握,我把它看作「务实」。人生是在战斗,战斗是很严肃的,不是一厢情愿的;我不能把所有事丢下说「我要去旅游世界一周」认为自己可以变成全球第一的旅游作家!我不能把所有学业都停下、花几十万的会员费加入某直销说我一定可以成为千万富豪!
但我不想放弃,大梦。
所以,我选择了同时去旅游、做直销,然后小心的分配我的时间,小心的控制自己体内的志气,将整个职场的战线拉宽、拉长!
创新、创新、再创新。无数的我。
然后我们知道,在未来漫长的有生之年,可好好的享受那连绵不绝的「后座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