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中的「连续浏览」不该就这样消失掉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7/a114.jpg
Web
2.0时代最早发生的一批纯网站,是所谓的「连续浏览型」网站,首批出来者为43things.com,目前会员数至今最多也才200万出头,不高、没什么,而且让人们列出「他想做的四十三件事」,有何意思?
这种「连续浏览型」网站的特色是,当它将使用者写出的东西,就会和其他人有些地方重覆,一重覆,后面那些读者就有福气了。
他会有蛮多东西可看,连来连去,都是一般使用者的发言。这些人就是最平凡的网民,没有部落格,没有发表习惯,但在43things他们发表了一些东西。从网站开发角度来看,43things这个网站真的很「纯」,好像学生作业,让大家填进简单的东西,对不一样的「多对多关系」作萃取,这个关系称为「社群元素」,但这种「连续浏览型」网站的「元素」往往都是自订的小东西,譬如43things就是「人」、「事情」,一个空网站就完成了,人也进来填东西了,其他人也进来阅读那些人所填的东西了。
「连续浏览型」网站做不大、获利不明,因此最近很少有这样的网站了。不过,「连续浏览型」这个「概念」,我觉得,不应该从网路世界中就这样消失掉。
让我们重新带起「连续浏览型」的记忆,以下是两个最近的「连续浏览型」网站:
一、Linkmood:这个新网站目前还在封闭测试,表面上看来是让人写微型的日记,像twitter一样,不同的是,它以「形容词」挂帅,每篇文章的第一句都一定得是「我今天感觉『xxxx』。」这xxxx不是一个笑脸或哭脸(emoticon),而是你自填的一个形容词。点入这个形容词,可连到其他也是同样心情的留言。身为读者,阅读一排百味杂陈的留言没什么意思,但阅读一连串「惊喜留言」,或阅读一连串「伤心留言」,还是一连串「I
am in Love!」的留言,每个人自己讲自己的事,但心情是一样的,这样一串列下来,好像很有趣!
Linkmood主打「心情」为社群元素,有机会做出一个新味的「连续浏览型」网站。
二、moralize.us:这个新网站让网民讨论一件事「是对还是错」?和一些PK网站不同的是,这网站不分左右两边,而强调着「每人简单一句话」,「多多在各题下发表」,让「对和错」就说明了全部。这个网站的每一个话题都可以点进去,譬如「吃麦当劳是对的吗?」、「刺青是对的吗?」、「离群索居是对的吗?」,看看大家写它「对」还是写它「错」,各是什么言简意赅的原因,然后看看是谁写的。看看首页就知道这个站被网路上无聊的人给污染得严重,但也因为简单的题目、简单的回答,每个人都回了好几个问题如这位David562就回答了近50个问题,有的如这位Beerguy则用心回答了5个问题!
提到这个突然消失的「连续浏览型」点子,谈谈网路上,大家不应太快便将某方向三振出局,尤其是已经崭露头角的东西。我对网路的热情来自于「全民」。看,电视比收音机花了更短时间达到「全民都用」,手机花了比电视更短时间达到「人人都有」,这些产品能达到这么高的普及率,都是因为造价够低、民众愿花钱买。
但,没人问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当年电视是「免费的」,大家会马上使用吗?
当年瓦斯炉是免费的,大家会马上接受吗?
洗衣机,大家会觉得习惯吗?
飞机呢,大家马上敢坐吗?
网路到现在才16年,它本身不是一个产品,是一个大方向,这大方向中,有一些东西如「网路购物」已在短短5年内成型茁壮,如IM、部落格在短短3年内成型,如社群网站在短短2年内成型,它们基本上几乎免费,或比实体还低的价格搏取客户的接受,因此,互联网和其他创新科技产品,走的似乎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
其他产品努力的压价钱,我们呢?
我们不能就这样傻傻的摸索下去啊。有些已成功的东西,我们要继续发展下去;不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即时止血。
我觉得,「连续浏览型」就是其中仍值得再开发,尤其,将它巧妙融入现有的网站之中?网站设计,不妨强调「连续浏览」的「魅力」,这对网站设计师应该要是「举手之劳」,应将那些比较大的、可以连续浏览的「元素」给清楚的标示出,但这件事,也是要跟网页设计师充份沟通的,因为,一个网站到处都是明显的「超连结」(好让人点进去),网站长得像破花布,设计肯定不喜欢。但,使用者玩网站不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更重要的是它「好不好用」,美化之后,所有的设计是在让它「更好用」而不是让它「更美化」,不然空有一个美美的网站,却「用一用就卡住、下不去」。所有网站都还有空间可多思考加强「连续浏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