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inkedIn的达2300万会员且获利创高峰,宣布起死回生

(2008-06-11 09:38:42)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6/a18.jpg 
最近,关于LinkedIn的首席执行官接受福克斯电视台访问,透露出LinkedIn的最新的会员数为2300万人,这数字虽然和目前各大年轻社群网站, Facebook的, hi5 ,拜博,和Friendster都至少在5000万人以上,实在“没得比” ,但它,却是目前网路上“成长速度最快的社群网站” !

记得, LinkedIn的是一个老网站。它在2002年便创立,以网路一年就等于十年来看,它已经是60岁的步入老年了。

这次的访问中透露最重要的讯息不是会员数,而是“营收” 。其他社群网站大多没赚钱,而这次, LinkedIn的虽然没透露收入是多少,但首席执行官除了透露了LinkedIn已开始获利(这点大家都知道) ,而且行政总裁还提到,目前这营收正以“惊人速度” (相当大的步伐)成长中。这点让我们想到,说不定美国第一个上市的社群网站,会是LinkedIn的而不是Facebook的?

今早题目跳票,所以就引用大家可能已经读过的,我在上上个月的“数位时代”的专栏文章,提到LinkedIn的这场“不可能的败部复活” 。我经过一点点修改并增加字数:

[转录]网站死而复苏,原来不是神话

当你做出一个网站,初试啼声后,发现反应不佳,机会不大,这时候应该“打掉重做” ,还是继续在原来的地方微调,微调,再微调?

网路创业家的千古难题就是─ ─ “网站能不能死而复生” ?

通常我们不认为如此。一个网站出来,一年没机会,两年没机会,即时打掉重做,转向另一个点子,不但不是浪费,反而是在“停损” 。网路上不断发生着创业家一路死抱进棺材的可怜案例,从来不见任何“死而复生” 。

没想到,今年,我们却见证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网站大复苏”的例子,那就是,老牌人脉网站LinkedIn的的大回春!

“数位时代”曾于2006年年初介绍到了LinkedIn ,当时这个已开站4年的网站,在美国其实已被视为是“只差没入棺”的夕阳网站。它的会员数当时不到1000万,其他新网站则在几个月内就超过这个数字。像这样的网站,美国很多。它们共同得特色是,创办人名气大,网站取得资金多( LinkedIn的一共拿了2600万美元) ,由于一开始成本控管得好或即时裁员裁得恰当,员工到最后不到50位,网站往下走,没关系,慢慢做,慢慢烧,反正只有内部知道,真正每天还会上来的会员还剩几个。这几个人守着一个没机会的产品,坐以待毙。

但,据最近资料显示,这个坐以待毙的LinkedIn的竟然回春了!目前每个月不重覆拜访人数已高达380万人,是去年同期的7倍;而目前总和会员数已高窜到1800万人,几乎是去年的二倍。而获利的表现更为亮眼!上个月, LinkedIn的刚刚推出LinkedIn的招聘人员,也就是一套让征才公司可以在上面游走并记录的仪表板,可望让LinkedIn的在今年有机会赚个7500万〜 1亿美元之间。创办人里德霍夫曼并已经宣布,计画在2010年之前让LinkedIn的股票上市。这个成绩,并没有逊于他也持股的Facebook的( 2007年营收约1.5亿美元, 2009年上市) 。

注:今天的报导又更正面, LinkedIn的似乎想在电视上营造一种“比Facebook的还先上市”的气势!

因此可确定, LinkedIn的真的“少康中兴”了!一个老人突然回春。

他回来了!

分析了LinkedIn的“回春” ,其实是两部份的“改站计画”的结果。一部份是加入新的元素,一部份是“学人家”的。一年来, LinkedIn的加入的新元素相当巧妙,譬如新的“知识家”服务,可以在站上问与答,我曾在站上测试问过“旧金山哪里有好吃的汉堡” ,短短一天就有四十封回信。同时它也加入推荐服务,并提供与此人工作性质相关的产业新闻,还将会员之间的站内讯息放大,策动会员彼此多多交流。自此之后,信箱里更常收到来自LinkedIn的的讯息与站方电子报。此外LinkedIn的更加入了似脸谱的“动态讯息” ,并计画于今年开放脸谱的开放式应用服务,让使用者帮忙找点子。

在美国,想成功“拉”起网站,靠大众传媒是没有用的(事实上放眼全世界,靠传媒而拉起网站的会员而非只有人气者,几乎不曾见过) 。 LinkedIn的的回春,肯定不是用钱砸出来的豪华战役,反而它还因为必须背着一个沉重品牌包袱,打破使用者对“ LinkedIn的”的成见。也就是因为如此,网站创业在没打中甜蜜点时,常常选择“打掉重练“ ,连名字都换一个。 LinkedIn的披原战服,演出” comebacker “大秀,真让创业家耳目一新!

最近美国社群网站“ hi5 ”突然在台湾造成一阵流行,许多上班族皆反应信箱里突然多了好几封来自朋友的邀约hi5 。这就是网路的美妙。无论是LinkedIn的还是hi5 ,永远不要太早,太急着对明天宣判“不可能” 。你手上有已经被判死刑的网站吗?不要灰心,看在了LinkedIn的案例上,再给它一次机会吧!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台湾百姓的生活故事 - 《台湾各地名产地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