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reenNote帮年轻人向认识的长辈借钱

(2008-06-06 09:51:10)
标签:

it

华尔街日报几天前报导了一个新网站GreenNote(另一篇报导请见此),此网站前天才正式开站,网站在这里。这个GreenNote做的是「学生贷款」,有趣的是,这个点子显然是2008年的新宠,今年2月,已先有一个ABC回上海开了一间「齐放」(QiFang),3月在美国又出现了一间「Fynanz」,GreenNote已是短短几个月来的第三间「学生贷款平台」了,因此华尔街日报高呼,线上学生贷款,即将刮起炫风!
不过,报导提及GreenNote的一个重大优点。目前,无论是学生贷款、医生贷款还是服务生贷款,这些网站试图做的都是所谓「P2P贷款」,也就是「一般人」贷款给「一般人」,但这部份目前已经有Prosper、Zopa、Lending Club,前者强调利用「加入群组」的观念来解决可能的呆帐问题,后者则号称以社会经济学的研究为底,有一套公式去计算每人用钱的习惯与还钱的可能性。你说,平常人干嘛这么麻烦,是否就直接与银行借款就好?真正会跑来这种地方借款的,一定是很走投无路的人?所以,Fynanz与QiFang跑进来做「学生贷款」,除了看到它的量,也看到学生的相对单纯以及还钱潜力。你会看到,Fynanz说了一句话:「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资(Education is the Best Investment)!」大陆的QiFang也说了一句话形容自己:「齐放是联系学生和愿意帮忙的好心人的平台。」于是,你可以想像那个「画面」── 「一大群」热心的富人拎着钱,面对「一大群」需要帮助的学生。
但,问题是,富人为何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首先,他真的是「帮忙」,但也顺便「投资」;于是,为了摊平投资成本,无论是给学生的还是给一般人的,上述这些「P2P贷款平台」,个个以高于一般借贷的利率来操作!譬如 TechCrunch说QiFang的利息将在8~12%之间,「是个很不错的回收。」
意思是说,学生或许得付较高的利息。他可以得到资金,但他付的利息很高。
扯了这么久,主要是赞叹GreenNote的妙点,它竟然可以以再也平常不过的利率(6~7%),去做这个学生贷款平台,那你说,GreenNote找得到「给钱的人」吗?呵,GreenNote说,他不必找,由那些缺钱的学生「自己找」!
呃?原来,GreenNote压根没打算「撮合」好多人与好多人,他们不当自己是「平台」,而当自己是「工具」。其他的P2P信贷网站都是从双方同时下手,但 GreenNote却要双方自己透过本来的实体人脉,找到对象。华尔街日报的解释是,GreenNote强调的是「帮助你『已经认识』的学生」。对学生来说,GreenNote就是让你「从『相信你的人』身上得到学费贷款。」
因此,GreenNote的使用情境可能如下──
在一个吃饭的场合,我走向一个从小看我长大的长辈。
「咦,小乔治,哇,你长这么高了!」长辈说。
「对啊,张杯杯,您的白头发也更多了,肚子更大了!」我说,「啊对,张杯杯,我已经大学四年级,但我现在碰到一些困难,可否与您讨论一下。」
「呵呵呵,」长辈热心的笑起来,「怎样,需要介绍女朋友吗?还是要买新机车老爸不买给你,让我去跟他说一下。」
「不是,」我谨慎的说,「我是来向您借钱的,张杯杯。」
「喔?」长辈闪出一个问号。
「是这样的,我真的很想到国外念硕士、博士,但算下来,可能…需要300万到500万台币左右。」我说。
「我认为,我以后的价值一定高于300万台币。张杯杯,我回家寄给你一个网站GreenNote,我已利用GreenNote的功能,在站上PO了我详细的读书计画,以及未来的志向,您参考一下,我认为,我一定可以在毕业后3年内将贷款还清,也就是距今10年后。」
「虽然它的利率并不高,但我想,张杯杯也希望助我一臂之力,我还在找其他长辈凑足这笔钱,希望张杯杯可以帮忙一点点,也代将这个网站,传给其他同样认识我的李杯杯、赵杯杯、钱杯杯、贾杯杯…。」
「无论张杯杯您借我多少,钱都是直接到GreenNote那边,由他们帮我们签定正式的合约,再拨发给我。」我继续,「然后,他们会向我先收取2%的手续费,这六万台币我已经给他们了。接着,他们会从张杯杯未来收到的利息中,收取1%作为手续费。」
张杯杯听完,不但没有不悦,面目反而更为慈祥。 「好,小乔治,你果然长大了!」
「我回家,一定先上这个网站研究一下你的读书计画。你手机几号?若有问题,明天我请我秘书打给你。」他说。
回家之后,我倒头就睡,隔天,我到GreenNote登入,回到我上周设立的个人首页,我竟然已经看到「张大头先生」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上面,并且看到「李大头先生」,另一个伯伯的名字也出现在上面!太好了,我成功的募到了大部份的留学贷款,赶快打电话给这两位杯杯道谢去!
写这么一长串的情境,是想形容一下GreenNote这类网站的美好之处。它所做的事,一般而言会认为,「我就直接向张杯杯借钱就好,干嘛还需要 GreenNote?」但注意,即使张杯杯是个熟人,像熟橘子一样烂到红通通的掉在地上,但,一碰到「借钱」这种事情,他仍是有需要先了解一下,而网站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了解工具;你也需要了解一下他目前的状况,网站是最好的通报工具;而他或你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找来其他帮手,网站就是最好的联系工具,最后,他和你最好也有一些正式的契约,网站就是最方便的「正式化」工具。
社会学家说,一般人只会认识平均130位左右的朋友,这个「张杯杯」,绝对不是「小乔治」的那130位朋友之一,这位小乔治,也绝对不是「张杯杯」那130位朋友之一。有些很近的朋友,可以随时为我们伸出援手、一起做些事情,但这些人只有130位,机率不大,不如转而诉求「外围的朋友」,或许是一生只看过你三次的老长辈,或许是三层以外血缘关系的远亲……若计入这些人,每个人的social network可能高达1千人以上,这一千人,不是一通电话就愿合作,这样连自己也于心不安!他们需要一个网站──像GreenNote这样的网站。
GreenNote不是撮合平台,因为你已经帮自己撮合好了。它不是「中间人」,而是「陪同者」。做这样的网站的好处是,对GreenNote的创业家来说,他只要提供小乔治与张杯杯「该有的东西」,剩下的,这位小乔治会靠人性原本的感情的力量,找来这位张杯杯,张杯杯也会再找来李杯杯、赵杯杯…。
创业家可以想想,除了「借钱」以外,还有哪种工具,也可以当作你与那1千个「外围的朋友」的之间的「陪伴者」的,最后帮他们签定正式合约的?譬如,或许可做个站,让长辈们可提供「便宜的住处」给外围认识的年轻人?还有其他的吗?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台湾百姓的生活故事 - 《诺基亚最新专利显示N85是拍摄王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