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witter该不该开始对「超级使用者」收费、赚9.6亿?

(2008-05-27 09:17:54)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5/a110.jpg

就在昨天,美国两位「大」部落客(身体很大的)小小的对呛了一两句,起因是「Twitter」。

首先是半年前才刚心脏病发的Om Malik,于昨天晚间9点半写了一篇「Twitter的可能收费模式」。他很好心,因为Twitter显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系统已经无法负荷,那就应该回归「使用者付费」的逻辑,而且是「超级使用者付费」。「超级使用者」就是「super user」,也就是那些用得最凶最凶的人,他们应该支持网站大部份的成本。

Om Malik在文章中点名另一个「大」部落客Robert Scoble,并用文字吃了他豆腐,把twitter变慢这件事情称为「Scoble Problem」,因为后者不只写部落格,整个人简直就黏在网络上打滚,「异于常人」的热中于Web 2.0式的资料爆量碎碎念。Robert Scoble的Twitter帐号内一共有大约25,000位follower(他也指出另一个Leo Laporte也有37,000位follower)。Om Malik建议,一般twitter使用者最多拥有30个follower,这些都是免费的,一路到甚至999个follower都是免费。从第1000个follower开始每个月收费10美元,2000个follower则收费20美元,以此类推,到了25,000 followers就要付月费250美元(8000元台币)。我计算,如果twitter当前的100万名会员中有1%是这类的「超级使用者」(super user),那twitter年营收可达到9.6亿台币

这些钱,可望让twitter添购更多的机器来用蛮力法(brute force)解决现有的「Scoble Problem」,他用Robert Scoble举了一个案例说明这样的「超级使用者」有多「伤」网站:「假如Robert Scoble写了12,000封twitter消息送出来,每则update大约是100 bytes,则Robert Scoble每次一有动静,就会制造出30 GB的资料量。」

Om Malik把这件事形容成「一个美国式的超级大胖子,在家附近的中国餐厅吃到饱的buffet里,拖着沉重的脚步走来走去」。

Well,他自己是大胖子,但忘记他的对手也是大胖子。可能是冲着「中国餐厅的大胖子」这个不舒服的画面而来,深夜3:31,Robert Scoble奋起写了一篇「网络服务应该向使用者收费吗?」文章反驳(胖子熬夜可能不好喔!)。Robert Scoble第一句话就反驳:「就算我有25,000人,Twitter也不是将我的message考贝25,000份,而是只有一份,然后用连结的方式来调用。」(他在说的是:就算我有25,000,我依然是个瘦子)

但这位技客部落客的深夜反驳,显然是太小看Om Malik写那篇文章的「背后高人」。这没道理,因为系统后面的消息量如此之大,大部份的人最常做的事就是到一个个人首页去按下「看所有的消息」,即使Twitter再不会设计架构,它至少会懂得让「这页」跑得特别顺,不会在这页对message数据库直接调用「select」然后再排序什么的;因此这页或许甚至已经被预先存起来,所以Robert Scoble的消息很有可能真的被复制了25000份,分送到所有人的信箱中。这就是Om Malik特别引用Twitter内部自我反省的那句话:「Twitter的设计比较不像是送信系统(messaging system),而像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Robert Scoble的这个疵误,也被第一个留言者点出。

而这个问题真正发生的原因,是接下来。接下来,这25000名follower不可能完全没有动作。Twitter就是大家一起碎碎念,只要其中有10%的follower也跟着「回一则」,然后这些回信的follower刚好又有10%是「大follower」,也就是和Robert Scoble一样也有25,000名以上的自己的follower,所以刚刚的这25,000问题又再重覆了25遍!其中不只是write,还有read,对数据库简直在操练,就如同这位部落客所形容的

无论如何,Twitter的系统设计问题绝不是外人可探知,或许台湾这边的高手们可以再看看。但Om Malik的讨论,可望再次在美国部落格圈掀起「收费模式」的相关议题。

尤其是「超级使用者付费」这一块。

Web 2.0时代,我们比较少听到「Super User」的这种收费模式,因为它虽然仍是Freemium(也就是大部份使用者免费,比较想用的才付费),但是字义来看是更激进的Freemium。「超级使用者」不只是「比较想用的使用者」,而是「在这站上已经有的版图最大的使用者」。大部份Web 2.0站的思维是,还是让他们有所选择;也就是假如他们愿意用现在这个烂烂的版型、用这个有限制的相簿空间……那他们可以继续用,就算他们有25,000个follower我也不管。可是站方久了也会发现,这些人已经「黏成这样」,却拿他们没办法,不能收费?

最出名的「超级使用者付费」的收费模式就是C2C龙头eBay,但eBay的例子不同,它的超级使用者赚这么多钱,分多一点出来支持站方,是理所当然。换作是Web 2.0网站,这些「超级使用者」主要是信息,是的,超级使用者得到的名气、热闹,比赚钱还过瘾?但他们还是没有钱可付。

此外,大家的思维很少动到「超级使用者付费」之上,还因为其它两个原因:一,超级使用者在Web 2.0的网站中变成了站内信息最重要的提供者,少了他们,站就垮了;而他们同时也是「声音最大」的使用者,万一惹火他们,会生成排挤效应。三年前,淘宝网的使用者曾酝酿大出走,那些声音只是在旁边喊,站本身还在运作;但换作是在Web 2.0网站,整个站马上乌云满天,所有的信息都变成黑的,不到一天站方就会受不了。

二,大部份的思维都是,站方与「超级使用者」分享win-win的双赢。如果我能让超级使用者的流量增加,他们就会继续过来;如果我能让超级使用者在我站多赚一点钱,他们就会继续过来。这样站在同一阵线久了,站方从没想过有天要向这些「伙伴们」伸手要钱!

不过,我们喜欢这种关于收费模式的讨论。如果我们讨论网站的创意可以延伸到付费模式,那或许许多网站可能因为太过积极的「伸手要钱」而惨遭使用者唾弃,但只要出现一两个成功的「收费成功」案例,有人(如我)来分析它的「获利甜蜜点」,那将这甜蜜点甜在心中的不再是使用者而已,而是网站自己;短期内,使用者会不爽,长期来看,或许…或许…或许…这才是让网络世界永远甜下去的唯一方法。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