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崭露头角中的新式网站收费模式:「First 1000 Referral」

(2008-05-05 11:47:32)
标签:

it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5/p0.jpg1000 Referral」" TITLE="崭露头角中的新式网站收费模式:「First 1000 Referral」" />

微软不并Yahoo!了,这新闻昨天一直在美国部落客界「洗板」,大家都在写,大家都有评论,我看得实在很腻了。对我而言此新闻的爆点早在微软准备买Yahoo!的第一天就到了最高点,用一文来想像就够,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美国主力部落客若再继续卡在大公司,会忘记网络上其他正在形成中的趋势。

MySpace继添加OpenSocial后,最近终于有了实际的动作──添加一个「APP」区,陈列当前在MySpace可用的「外挂程序」。这种外挂程序和现在那些让你放漂亮照片的框框不同,它们可以深度的萃取MySpace的会员资料与通知服务,所以可以「更好玩」,也吸引一大堆开发者跑来开发。但他们马上就发现这个问题:「谁要排前面?」

这问题就像Yahoo!奇摩拍卖、淘宝网、eBay一样,搜寻「数位相机」,哪个产品应该摆在前面?MySpace当前用的排法是「最多人用」与「最新」,让好东西浮上来,新东西也有机会?但世界是不平等的,有人拿钱上门自然不能把他推掉,于是MySpace上周开始推出一区叫「精华区」(featured applications),并让它放在APP刚进来的首页。这「精华区」不是真的精华,而是只要付费就能被选进去。上周,有这一位颇知名的SocialTimes社群部落客「爆料」(并引来VentureBeatMashable的报导)。这位部落客从MySpace的内部得知,这个「精华区」的价码大约是一周5~10万美元

你说,这个价钱,有什么了不起?网拍业者不也都是这样搞的吗,让付费的卖家,摆在前面的「精华区」?不,MySpace这个动作,其实是网络界一个新的收费模式

因为,这次在MySpace买精华区「广告」的,不是要买产品,也不是像交友网站要买「付费会员」,这些厂商如slide.com所「买」的下来的,是一批不会给他们$$$的「不付费会员」。但厂商不是笨蛋,不可能长期付给MySpace来拿这些「不付费会员」,可想而知,他们想要的其实只是他们新的外挂程序的「初期会员」,也就是我所谓的「First 1000」,只要有一开始的会员,经由外挂程序的设计,这些人开始让这地方热闹好玩,整个外挂程序就愈来愈有魅力,再经由精巧设计的「会员拉会员」的方式,一拉百,百拉万,一串一串的拉进来。

有趣的是,MySpace这样的模式,这些厂商是送钱到MySpace家里来得到「First 1000」,但在Facebook却早就流行另一种做法,更透露了这个「First 1000付费模式」趋势的最后去向。Facebook站方基本上不会收费,完全就是靠评比,它让最多使用者的外挂插件排第一(这个通常没人能能打败),但也另外提供「最多动作」的插件排行榜,还有一个「新人排行榜」。也就是说,每个外挂程序共有好几个机会,第一个是在一开始进入时被列入(Newest),第二是很多人瞬间使用就被列入「Most Active」,第三是在许多人安装后被「推」到「最红的插件区」。不过,最近我们制作Project Nancy的前哨Facebook的外挂程序,发现Facebook的外挂插件的平台显然仍然有些问题,它的搜寻框似乎不太work,敲中文进去搜太不到,搜出来的数字「四笔资料」点进去却只有三笔也是常见的事,不知是多台数据库伺服机之间的不同步问题还是bug?最近更发生application已经被「批准」却还是搜不到,令人有「白写」的遗憾。

我就在想,OK,Facebook不帮我们推销,但其实我们是愿意付一点点钱出去,取得那「First 1000」,但要付给谁?Facebook的application自动可以知道,是谁把你带进来的(不必另外填写),因此,现在早已经流行于Facebook的,是「外挂程序」付给「外挂程序」的「First 1000」收费模式,譬如这个由Chitika公司所做的iBought外挂程式,它主要是对前一万名会员,然后一名会员就是一美元,也就是说它的总预算是1万美元(30万台币),对一间公司来讲真是小预算,但你帮他拿到1000名会员就有1000美元(3万台币)可赚,对小网站来说何乐而不为!而这样的offer,是生生不息的,大公司一年做十二个app,就有12个「一万美元」拨出来送大家。当前许多爆红的小外挂程序application据说都是靠这样赚钱的,这样的赚钱法比放广告还快。虽然这个iBought显然没有成功起飞,每日使用者全跑光了,但我想Chitika这笔钱是本来就在估计中的成本,公司依然健康运作。而为何「一个带一个」很厉害?单单看上次在「第一个中文寄主」那篇提到的香港插件开发商6 Waves已经默默做了这么多个Facebook外挂程序,从这边来看已经做了……26个!一个有,个个都有,只要在上面广告一下,你的两万名使客户就是「基本盘」。但对于一个手上没有任何成功外挂程序的新公司来说,他愿意花更多钱来找来「First 1000」!

对产业来说,「First 1000付费法」也有很美的地方。它与Google AdSense有些雷同,AdSense最美的地方不是「双长尾」,而是这双长尾竟然有「大带中,中带小」、「一个带一个」的效果,一间大型的公司,可以付费给一百间中型的网站帮忙宣传,中型的公司可以带一百间小型的网站帮忙宣传,这样的话,会让更多网络公司有更多的水可以喝,或许就靠这一点点山壁流下的泉水就可活过关键的第一年。

这也让我想到,现在上市柜的大公司就是靠企业预算维生,最大的可以做到曾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Oracle,小的则养活了千千万万间各式各样的顾问公司。网络创业家平常寻求「使用者付费」,他付费是因为他真的很「爱」这个网络服务,但「爱」是无形的,就好像万事达信用卡的广告是「钱买不到的」,所以缺点就是较为难以捉摸。不过企业付费,却不是因为他们「爱」,而是你这个东西可以帮他赚钱,所以我们只要帮他做到这件事,他就愿付钱;从前ROI很难计算,现在多了一个「会员数」在计算式中,企业看的较为长远,花一块钱在近期换来的东西不是钱,但可能在长期换来十块钱,这样他就愿意将获利的一部份拨出来给你,懂得做社群的网站脑里早就盘算好一个会员在长期值多少钱,尤其是最关键的「First 1000」。现在在台湾,可以随便带出1000人的部落客少说也有1000位,可以随便带出1万人的讨论区,少说也有500个!他们期待某个「First 1000的抽成法」,现在就等待,哪个创业家率先把这个平台做出来,把大中小企业与这些部落格和讨论区串在一起?

http://img.tongji.cn.yahoo.com/621712/ystat.gif1000 Referral」" TITLE="崭露头角中的新式网站收费模式:「First 1000 Referral」" />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1000 Referral」" TITLE="崭露头角中的新式网站收费模式:「First 1000 Referral」"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