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http://tc2sc.mojolingo.xuite.net/m2m-0000/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4/a36.jpg
这篇我早该写,但一直不愿写,但我想想,玩网络就是别太小气,尽量慷慨分享,最后得到最多的,应该还是分享者。
做简报好像写部落格,如果今天要比写书,我没办法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家,14岁就出国太久让我写中文带着英文腔,但我自高中每天写日记,写了15年,刮风下雨都写,所以可以将题目快速变文字,「写得超快」是我唯一的竞争优势,以这个部落格当前热门程度,我想这奇怪的竞争优势终于用很奇怪的姿势查找了一条出路。其实「做简报」也是一样,我的简报不是市场上最炫的,也不懂什么卡内基简报,不过我做得很快。若你跟我比做PowerPoint,差不多质量的成品出来,你一定输我至少一半时间。
我常常在高铁上才开始做简报,2小时内就干出100页全新的简报是家常便饭。我的秘诀,主要就和写文章一样,用的是「涂漆法」。
就像漆墙壁一样,一层一层的涂上去。先整面上了颜色,再上亮光漆,再上保护膜…。
若你们不介意,我要开始讲了。
第一层,简报一定先有「主题」,简报的主题通常刻意定得很模糊,和征文比赛不同,假如有「征简报比赛」,你的题目或许要照规定来,但里面就算「挂羊头卖狗肉」也没人真的会去比对;简报常会被印出来,只要别差太多即可。这主题刻意不要定太死,保持一个很大的空间,以免简报无法「呼吸」,后面制作才可以文思如泉涌、快速进行。
接下来的第二层,与许多人不同的是,我从来就不从「空白简报」开始做。我一定会从以前的简报中,依刚刚设的「主题」,挑一个最相像的复制出来,才开始做。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我们都以为我们都记得之前简报做过什么,其实一张80页的旧简报,总有几张是我不记得的!也总是这几张,很有可能可以再重新利用。我先拿一个相似的简报当「底」,很快的剪来可以「再使用」的题目,把其他没用的删掉,这些东西肯定是没有前后顺序(ordering)的,没关系,先放着,这时候,你的简报已经自动完成大约30%了,心里有了一个底。
接下来的第三层呢,我想是简报技巧专家教过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会将简报快速分成几个「大要点」,或许这也和之前写的「有三就有四」有关。有些人的简报风格,可以不必「一、二、三」,行云流水,从一片笑声开始,在一片笑声退出,这需要高超的表达技巧,也要更灵活的临场反应才行,我没这么厉害,所以我用笨方法,把简报分成几个大要点,这样一来,整个架构已呼之欲出,只剩下「把球丢到正确的笼子」了。
好了。第四层,我会开始做新页,来「塞」这些大要点。既有了这么几个大要点,简报有了骨干,制作简报的人就可以在里面自由的加创意,不怕加来加去没有重点了。简报一定要「活」,活到东扯西窜像一只抓不到的老鼠,让观众好像在看一场李维基努的电影而不是一个动物解剖纪录片,为了保持简报的弹性,我会先到「第一点」,然后把自己放空,拚命的东想西想,如果需要你也可学老外拿出一张白纸搞「脑内风暴」乱写单字,然后把这些点子,通通都做成一个一个的「新页」。
所谓的「新页」就是全新的页面,我自己对「新页」绝对坚守两点:第一,暂时先不写title,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没title的就是草稿」来轻松判别谁是新页,谁是旧页;第二,不放任何图画,直接先把这页的重点先写在「肚子」里,不放图可以让自己专心,不会岔题去处理。当你做新页时,不要怕做太多,一个要点突然增加50张新页、三个要点就150张新页,都在正常范围内。假如有真的出现「图的灵感」,就在字的旁边括弧写着「这里记得要放一张xxx图」,不要真的去找它,以后再找。我用「丢」的,根本没有管它的前后顺序,就全部都丢进那三、四、五个要点里再说。
将以上「做新页」重覆在几个要点中之后,接着就进入了第五层,我们开始「排序」,把当前手上这可能高达200页的奇奇怪怪的页面,还有这些架构,通通的从头一次看到尾,该放在前面的放前面,该放后面的放后面,串不起来的,就把它暂时放到「最最后面」,也就是「谢谢大家」那页以后,暂充当appendix顾车尾。这时候制作者也应该顺便想想,该怎么讲这些简报,才会顺畅?可以将一些不错的「点」,写进 PowerPoint下方的笔记区中。
接下来的第六层,就是要完美化了。这点没有做好,简报可能做五天都做不好。简报最耗时间之处,就是在「制图」的部份,就算只是画三个有阴影框框、旁边加几个联机,若再加动画,可能要耗去一般纯文字的简报页面的10倍时间。假如每一页都有图,那这份简报肯定做得昏天暗地,也愈做愈沮丧,怎么办?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做了好几份简报了,不是吗?许多图都可以「再利用」呢!我后来常到我学生时代留下来的旧文件找那些旧页,常挖到「意想不到」的宝物。挖到一些图,思维应该是,反正就尽量想办法把图「应用」到新的简报就是了,毕竟「图」还是简报的王道。
接下来,其实这简报已经完成了。但其实还有「第七层」。许多人做简报,会顺便就想一想他嘴巴要讲什么东西,然后写成草稿?先别管表达的部份,我发现,若只看简报,要真正的制作出「很顺」的简报,一定要有至少一次的实战经验,除了考过简报者的临场反应、时间控制外,也看过现场的反应,才做得出「很顺」的简报。记得以前对创投简报,那份简报精雕细刻、不知演练多少回了,到了现场,我们有两次机会,第一次讲完,才发现很多要点要再改一下,我们连忙的在「中场休息」大改特改,第二次上阵时所拿的简报和原版相差甚多,但竟然讲得更好、更顺好几倍。因此,我在做以上的简报时,我的有时会将「讲者」与「简报制作人」分开,「我在帮某个人制作简报」,我心中只专心的做出最有趣的简报图面,「至于『他』要怎么讲,以后再决定!」等到「他」讲完,再来涂「第七层」。若下次还有一样的题目,可重覆使用。
终于,大功告成!
但,其实我还有「第0层」,发生在一般人开始做「第一层」之前。这一层叫做「平时就要烧香」,「累积就是力量」,我在计算机里有个文件叫「ideas_blog.doc」,写满了我写部落格的点子,至今已经100多页。同样的,我计算机里也有一个文件叫「ideas_presentation.ppt」,这个文件放满了我对简报的点子,刚刚第五层有提到,有些页面,没有办法进去这次的简报,那就把它放在这个文件里。等到第一次简报退出,需要调整,或许再把它拿回来摆摆看。
用这种方式做简报,制作人其实也很容易high起来。「涂漆法」,一层一层的上去,我曾写过「无敌星星」,每次要简报,都是好不情愿,但一旦照「涂漆法」下手,无敌星星马上就出来了,接下来的挑战就不是速度的问题,而是你会不会做得太兴奋,无法耐心等到上阵实战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