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谈到台湾的影音网站,大家想起哪几间?
I’m Vlog、优仕网、无名小站Wretch Video、Xuite影音、Yam天空影音,但最大的还是……YouTube。据创市际年初资料,YouTube.com与YouTube.com.tw双双排进前二十名,总和超过所有「本土」的影音提供者。
诡异的是,情势都已经这样了,台湾影音网站,到现在都还在学YouTube,顶多在「广告模式」上有所创新,不然就是在周边创意上创新(如KeyTalks)?每个网站从「起飞」到「独占」,都要是「first mover」,至少曾一支独秀冲了好长一阵子,而且打的是非常中心主流的康庄之道(毕竟影片这种东西,人人都是潜在观众不是吗?)YouTube起飞时,已经有十几间图象上载网站,他想做出特色,因此改以flv类型做片、Flash embed开放盗连,马上变成全美国成长速度最快的网站,今天我们这些「台湾YouTube」,又「回到」当初的旧YouTube看到的那十几间流血竞争的场面,网络上一口气出现这么多品牌,大家技术差不多,是很难很难很难在观众心中确立一个独占的,在此当下竟只会在旁边耍些小小的、无关痛痒的新功能,抢着和电视节目合作?我认为,除非有所「网络型」的创举,不然永远无法出现台湾YouTube,拥有类似美国那种70%的独占率。
只有,这几招了吗?
电视的玩法这么多,为何到了线上,整个台湾的影音网站全部乖乖遵守「YouTube设立的那套规矩」,内容怎么变都不出电视节目截图、美女、酷广告、狗狗猫猫宝宝、恶搞怪搞胡搞?
因此,上周Compete有一篇报导非常吸引我。它公告最新二月份美国线上影音网站观众数与成长率的分析,其实这「不用比了」,去年一整年,当然是YouTube独大,已经进入了非常高的占有率。但,反而让「成长速度最快影音网站」的排行榜很值得一看,一方面是因为每个竞争者在YouTube挤压下的数字都太小看不出端倪,一方面也是在这么一个YouTube大品牌的阴影下,哪些幼苗网站,竟还可以快速成长?
或许,明年,它可以像「关键字广告」后来追上「陈列式广告」(Display Ad)一样,与狗狗猫猫宝宝胡搞瞎搞影片为主的YouTube,平起平坐!Compete列出下列三种影音网站,这三种,刚好都可以复制到亚洲市场。
第一种,宗教型影音网站:去年5月才成立的GodTube,竟成长了46倍,在美国境内不重覆月人次已达58万人。听名字,就知道是宗教网站,在美国的话,当然就是基督教或天主教。这个现象很有趣,因为美国教会应该也和所有地方一样,仍有门派之见,各个教会教派都默默希望「各拥各的YouTube」,要嘛自己做个站然后上面架YouTube就好?那GodTube的成功又意味什么呢?就好像,在台湾,各个在山上的出家的佛教大师们,各有主张各有信徒,彼此之间有门派之见,但对于一般民众来说,我们就只想从善、念佛,因此每个派别都是一样的。GodTube证明,「轻度信仰者」实在很多,大家分头上载自己参加过的宗教的影片,分享给所有「心存善念者」一起观赏(当然不可以是「邪教」),则可以养出一个「超大的YouTube」,大家都很爱看!除了宗教方面可复制,其实像励志类、爱情类、甚至股票财经类也都可复制这样的道理,不过,但书是这些使用者必须像宗教者如此主动愿意上传(供赏比不会太低)且他们拥有足够的「影片源」可以上传。
第二种,教学影音网站:据Compete的排行,当前在美国成长最快的是ExpertVillage、VideoJug,两个站皆有四倍以上的成长。而这两个网站就如之前所写「教学影片网站放弃全民上载」一文写的,都不像YouTube让网虫可以自由上传。当前这两个网站都在寻找新的专家,像ExpertVillage这边至少已有300位,站方参与并插手每一支教学影带的制作,以求真正的高水平。这些都不是中文的,为何不能做一个中文的呢?有些东西只有华人才有,譬如炒一盘真正好吃的蛋炒饭、自己包一颗粽子…。
第三种,自制「电视台」:Rocketboom 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女报科技,去年成长两倍来到2万名月不重覆拜访人口,但真正更多人看的,还包括VBS.tv、Jack9 unTV、Current.com,这些站的内容都是「自制」或者「向其他自制商购买」(如这里、这里说的),也就是「完全遵循」做电视台的模式,包括连小段的影片与广告片都买,自己也养了一批如电视台一样的人员配置。这些「线上电视台」做法各异,有的直接就播一个屏幕给观众,有的像YouTube让你自选播放,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虽然我们上班族,一回家还是转开真正的电视,看新闻和肥皂剧,但中午吃饭时间,便当在桌上,监视器在前面,我们可以看什么电视?就是刚刚说的这么几台了啦!随着大家愈来愈习惯看YouTube,上述几个较精致的「线上电视台」跟着快速成长,是可以预期的!
以台湾市场来看,尤其是第二点、第三点,电视的市场实在太大,里面的人才太多,全部黏黏挤挤的,塞在这么几个制作公司、电视节目、电视台竞争得头破血流,总有一些人,正努力寻找一些曝光的机会。因此,厂商一直做YouTube也很奇怪,这时候若可以找来这些身怀绝技、有志难伸的模特儿、制作人、年轻导演、演员、剧本作家…,说不定不必多少成本即可推出新模式。当年的陈士骏也是斗胆创造新模式,才有后来的YouTube,28岁的亚裔年轻人呵!整个亚洲,资金雄厚、人才济济、如此懂电视观赏生态,竟只能复制YouTube?我们未免,太看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