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简直难以置信:无论是三星LG,还是索尼、夏普;无论是冰箱空调,还是彩电数码相机,任是名声显赫,市场份额无限扩张,上述洋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却至今是“赔钱的吆喝,不赚钱的买卖。”
洋品牌在华长期亏损,不仅是上世纪的事实,也是21世纪走了将近十年的今日事实。当然也有专家出来质疑说,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亏损不叫亏损,那不过是跨国洋品牌全球市场业绩一盘棋下的战略亏损,总体而言洋品牌在全球范围还是赚得爽歪歪的。
但很多时候大家总也弄不明白,洋品牌品质技术比国产的强,品牌知名度消费口碑比国产的好,售价也远比国产的高,按理洋品牌赚取的利润也该远比国产的高得多啊。
就拿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中报来说,黑电领域康佳TCL创维净利均实现50%以上增长,白电领域格力、美的各自把10个亿的真金白银挖回家。洋品牌再不济也不能亏啊。
去年以来凭价格战揽得国产品牌鸡飞狗跳,抢得国内逾7成以上平板电视市场份额的洋品牌,交出来的财报数据却是令业界大跌眼镜。索尼、三星、LG等洋品牌的2007年财报显示,电视业务虽然在销售收入上取得超过30%的增长,但其中国业务却依然处于巨额亏损中。
查报表?你能拿到的报表保证是滴水不漏。甚至外资老总联合财务总监还会大叹中外企业所得税是如何如何的不公平,在大陆经营“潜规则”面前如何难做等等。
不止一位洋品牌在华做到最高职位的职业经理人离职后私下告诉我,没有人会做亏本的买卖。如果算总的投资回报,洋品牌早就赚得盆满钵溢了。单独算某个产业,没有哪个工厂的老板能持续亏损而不被炒掉。报表亏损的唯一秘密,就在于合法的做账。
做账能做得合法,合乎中国开放的国情法律,也确实是不容易。比如我们就曾听到,三星电子中国区的市场部负责人狂妄地说,三星不怕在中国市场持续亏损,只要三星还活着就好。但事实上,三星电子天津工厂、沈阳工厂、惠州工厂的韩籍法人长(厂长)兄弟们,总是一脸严肃地跟我们说,从来没听说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工厂有过亏损。
LG电子在中国的数十家制造工厂也是如此,松下、索尼、东芝、日立在中国的数十家工厂更是如此。
我们也经常看到洋品牌的中国区总裁董事长在泡制的新闻软文中动辙讨好称,重视中国市场,要把最新的技术产品带到中国销售等等。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索尼数码相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拿到上海制造工厂时,要收多少的技术专利费。松下等离子电视的一个原装部件拿到中国来,成本要翻足几倍。
没错,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在全球市场一盘棋的策略下,类似中国这样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持续保持亏损饥饿状态,是有利于长期发财的。何况,技术专利在手中,值多少钱都是便于做账。
还有一个公开秘密就是,国内出血国外补血。什么意思呢,三星、索尼、LG面向国内的销售公司多半是亏损的,但出口却是赚足钱的。叫嚣了很多后要做中国本土企业的三星、LG,索尼,他们在华的生产总值远远超过他们在华销售总值的数倍数十倍不止。真金白银的利润全流出去了,堂而皇之的避税,你奈之如何?(人民网上说,国家税务总局的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一些跨国公司利用非法手段避税,每年给中国造成税收收入损失保守估计达300亿元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