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期报社为采编拉动广告还是阻碍广告争议不休,
而蓄谋已久的人士则抛出了“记者垄断广告拿提成数十万巨,逼业务员无奈跳槽”的素材,转移自身“无为”的视线。
我则以为,记者拉广告拿提成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迟早都会真正实现采编分离。相信彼时绝大多数记者会回归到采编本行,而不愿指望拿那所谓的比采编收入高出数倍的广告提成。
问题就在于,记者拉广告一定是报社广告经营的阻碍么?
以南方日报为例,虽然一直在喊嚷着市场化,但真正执行的还只能是政经大报。(经字是缩在后面的)
即使有记者拉来广告,也多数属于政府层面的,纳税人的钱。什么叫做细分市场,南方日报其实最贯彻到底的细分市场赢家。
年逾1。3亿元的广告中,垄断行业的应当在一半以上。这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政府公告,再加上银行,电力,烟草,铁路,水利,公路,等等。剩下的一半中,估计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医药、农林、房地产等或几近垄断行业,或政府官本位的行业又占到大头。汽车企业的广告不少,那是因为他们现在需要烧钱。
数数看,剩下来的有多少是真正市场化来的广告营收呢?所以南方日报广告前台的JJMM们很是幸福,早上起来歌功颂德;中午可以去起凤台签单,晚上可以准时下班。这也难怪,除了这些上门的不要白不要,不刊也得刊的广告,他们手中的资源有限,谁会主动去跑单呢?
记者有先天优势不假。可以直接面对潜在广告客商。很多时候还是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冤大头。提提广告事宜还是有可能的。相比较于营业厅坐等电话或贵客上门的业务员们,优势显然。
但是不要忘了,这毕竟是一个市场化的尔虞我诈的平媒江湖,讲求的是投入与付出的平衡。我们面对的,也不再是计划经济个人普遍代替集体决策。投不投广告,企业有自身的规范和规矩。而投哪里不投哪里,企业也需要的回报,不仅要立竿见影,而且要利益翻番。
更何况,在版面越来越厚的报纸时代,眼花缭乱所谓的报道只能是满足信息需求作为判断参考的一部分。何来多少立竿见影的投资价值效果?如果赤裸裸的报道可以分段换来赤裸裸的广告,换位想想,这样的报纸还有持续的生存空间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不可能是因为出了报道就不必投了,也可能是因为不写报道就一定得投广告。
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从业者,坚守采编之道,我们就得坚守我们一如既往的几个原则;投身发行经营,我们就得时刻铭记,我们能为客户提供怎样的服务?
我们为客户提供了多少的服务?我们应当时常扪心自问,相比较南都,广日,羊晚同行,无论是采编还是经营,我们的服务做得怎么样?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
南方报的人坚守着采编独立,做出高质量的版面和深度的内容;同时也时常应时应景,艰难地配合市场化经营;
南方报的老总们煞费苦心地谋划提升报业的高度影响力,却也不得在节前节后连轴转地应酬接见。
为谁打工?
想起不止一个离去的同行劝说,要想挣钱,就别来南方报当记者;要想出名快,就去南都南周21世纪;
我们内部的人却还是纠于细枝末节,窝里横,窝里斗。
为大事计,可以憧憬,
猪年开春,所有的采编部门集体递交报告,强烈要立专业人做专业事,一门心思搞采编,两耳不闻广告事;
广告经营人员窃喜,光着膀子晨唱:我要飞,飞向高高的天空。
三个月后,采编越来越阳春白雪,晨唱者跑上跑下,气喘不来。
六个月后,风传南都密谋并购南日虽有不伦嫌疑,但钱是硬道理;
年底分红惨淡众人侧目,晨唱歇菜,上书列数采编严重脱离经营的种种怪现状,建议由广告主导所有采编。
四方热议之中,南都兵临城下,挟整体上市,及新媒体创意书,
高层颌首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