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例行的早会刚散,小张颓丧地踱回办公桌,坐下开始思考如何应付老板刚交代的任务。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算报告,时间紧迫,周五前必须完成。今天虽说只是周三,但工作量非常大,只剩下两天,加班恐怕在所难免……
想着想着,小张开始感到头疼,索性不再去想。空对着屏幕发了会儿呆之后,他决定先忙点儿别的,过一会儿再专心攻克这个难题。没想到这“一会儿”就是半天,午休结束时,小张忽然发现一上午什么事情都没做,看了看网页,回了几封邮件,和同事瞎聊了几句天,时间就像被偷走了一般,消失了。磨蹭到最后,在周四熬了整夜之后,迎着周五的朝阳和两个熊猫眼,小张才算是把这报告交了差。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否有点眼熟?仔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有拖拉的习惯呢?做学生的时候,是不是总在考试到来前好几周就给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可总要拖到临考前三、五天才能看得进书?明知道论文的“死期”(deadline)就剩一周,心里很急可就是不去构思,一定要等到头天晚上才能一气呵成,写出几千字的“大作”。上班再忙,任务再重,都会把急需完成的工作留到最后一刻才做,就算因此多次被老板批评,也很无奈地依然固我……
西方的研究者们做过一项调查,了解人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拖拉的习惯。结果显示,超过20%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个习惯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还是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还信用卡贷款,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有人觉得拖拉是管理时间或是制定计划的问题,其实不然。很多有拖延习惯的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deadline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而这样造成的焦虑和紧迫感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最后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坏,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认为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听起来似乎不是个大问题?其实拖拉的毛病不知不觉使我们挥霍着时间,渐渐影响生产力和工作效率,更有甚者,据统计拖拉的人更容易患上着凉、流感和肠胃方面的疾病。大部分拖拉成习惯的人并不喜欢拖拉,有些急于摆脱拖拉的标签,做到及时行动。催眠无疑是最有效、最迅捷、并且最安全的治疗方法。你应该听说过巴普洛夫和他的条件反射实验:狗听见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是将铃声和对食物的自然反应建立了联系。在催眠中,让你学会立即采取行动的方式和条件反射的实验相似,就是让你对丰厚的回报有一个形象的预期。
在催眠状态下建立条件反射,将原本令人倍感压力的“感受”与“任务的重要性”、“自身的突破口”以及“能力被肯定”快速有效的形成联系,当自己不再拖延而是立刻行动时,你会发现自己获得的切实回报不仅是顺利的完成工作,并且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平和的心态和感受。
北京海普诺斯(催眠)疗法研究中心
010-58801986 15810085004
Www.chinahypnosis.org
Macs1986@gmail.com
加载中,请稍候......